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氣有根,命才有根!千年古方如何幫人「定氣根」?

氣有根,命才有根!千年古方如何幫人「定氣根」?

本文理論依據:《博濟方》

列位看官,話說人生在世,一身臟腑機能的運轉、全身氣血的運行,全賴氣的推動。

氣,本屬於中國古典哲學範疇里的重要概念,為宇宙萬物的共同物質基礎,乃世界的本源。到了中醫學奠基之作《內經》里,先賢充分吸取了氣的哲學意義,將氣看作人生命的本源。所以,《素問》里才說:「天地合氣,命之曰人」。人生命活動的開始、發展、變化、衰亡,莫不是氣化的結果。

那麼,在我們的人體中,和氣密切相關的臟腑是哪些呢?答案非肺腎兩臟莫屬。原來,人出生以後,總要靠呼吸才能維持氣在體內的運行流轉。而肺腎兩臟,對呼吸的影響,對氣血在周身的運行,以及臟腑功能在氣化作用下的發揮,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君不聞《類證治裁》里說:「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肺主出氣,腎主納氣,陰陽相交,呼吸乃和」。所以,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氣有根,命才有根。氣根,就藏在肺腎兩臟之間。

但是,受先天稟賦、後天疾病、生活環境、生活習慣等各方面的影響,肺腎兩臟虛損的人,有很多。這裡面最常見的,就是常年吸煙等因素,造成的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肺氣腫、慢阻肺等呼吸系統疾病患者。而且這部分患者,往往在發病日久的情況下,才會使得肺腎兩臟之氣大傷。

這個時候,我們會有什麼癥狀呢?一,咳喘不已,聲音低怯。這是肺氣虛弱所致。二,痰色黃而黏稠。這是肺腎兩臟主水液代謝職責未能完成,令水濕內體內停,鬱結在肺內而成。三,咳嗽帶血絲。這是肺中痰邪凝結日久化熱,灼傷血絡而至。四,周身容易水腫。這就是痰濕內積,泛於皮膚所致。

上述種種癥狀,在一些老肺病患者身上,是十分常見的了。

那麼,這個時候該怎麼辦?今天「精誠名醫匯」為你說上一張古方,它可以幫助我們補肺腎、定氣根,化解痰熱。這就是千古名方「人蔘蛤蚧散」。

準備蛤蚧一對兒,人蔘、茯苓、知母、貝母、桑白皮各60克,甘草150克,大杏仁180克,研為細末 ,每次服用3到6克,每天服用2次。現在,這組方還被加工製作成各類成藥,服用時可以依照說明書執行。

說說此方到底是如何幫助我們定氣根的吧。

話說裡面的君葯,乃是人蔘和蛤蚧。人蔘和蛤蚧的搭配,在「參蛤散」中可見一斑。那蛤蚧,性味咸,平,入肺、腎經,功在補肺益腎,納氣定喘,助陽益精。那人蔘,可以大補脾肺,滋補元陽。兩者伍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扭轉患者久病所帶來的肺腎兩虛之癥候。為了讓蛤蚧和人蔘的效力更好,此方還加入了甘草,使得力道更加顯著。

方才說過,脾肺氣虛,導致水液不得運化形成痰濕,是造成咳痰、咳血的重要因素。所以,我們要著意化痰。用什麼?用茯苓。茯苓能健脾滲濕,幫助我們消除水腫,同時也幫助我們絕生痰之源。

接下來,我們要對患者的咳喘癥狀來治標了。首先,我們用了杏仁和桑白皮。那杏仁,性味苦,溫,入肺、大腸經,功在祛痰止咳,平喘。那桑白皮,性味甘,寒,入肺經,功在瀉肺平喘。這兩味葯,都是很好的肅降肺氣之葯。其次,我們還用了知母和貝母。知母和貝母聯用,其實可以從《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里的二母散看出一些端倪來。兩者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的效用,對於痰多、黏稠、咳血等症有很好療效。

就這樣,全方補中有瀉,標本兼治,對肺腎氣虛所致的呼吸系統疾病,有很好的治療作用。什麼樣的人適合用此法呢?這就是老肺病,見咳痰黏稠、色黃、聲音低微、痰中帶血,身體略有浮腫等癥狀的人。我們在應用前,要請中醫師辯證指導,隨症加減。

全文完。不知列位看官意下如何?請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跟我來 的精彩文章:

每天看一眼手掌,身體狀況瞭然於心!解密掌上玄機
心梗腦梗,都有一個病根兒!抓住了,你就有救了
皮膚癢,這三個簡方確實好用,不愛去醫院的可以試試
人到中年,為啥一身不舒服?此文告訴你:胃陽不升病自來
50歲以後的人請注意:你和骨折之間,可能只差一聲咳嗽

TAG:健康跟我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