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淺談清代寶鞏局黃銅咸豐當千大錢

淺談清代寶鞏局黃銅咸豐當千大錢

中國歷代古錢幣版別繁雜,面值大小各異,錢文書體包攬前朝各地書法各家之書體。從收藏者角度看精品層出不窮者,首推清代「咸豐」錢。近百年來,咸豐錢吸引了大批的愛好者、收藏者和研究者,當代上海發行的第一期《亞洲博物會報》上就刊載了咸豐錢十餘品推為稀見品。從光緒二年,鮑康先生編寫《大錢圖錄》一書中收錄咸豐大錢一百三十餘種開始,有關咸豐錢的專著、文章越來越豐富,研究內容越來越精深。收藏、愛好者日眾。據《咸豐泉匯》刊載,咸豐錢有3698種之多。根據本人所見了解,近年來發行的出譜品甚多。若知咸豐錢品版別究其多少,誰也難斷其言。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愛好者的精心收藏和發現,我相信咸豐各種錢版式不斷增加,公認為精品者也會面世於大家。

據史料記載:咸豐四年(公元1854年)四月陝甘總督易棠奏准,寶鞏局重新開爐鼓鑄。寶鞏局初鑄「當五百」、「當十"紫銅大錢。咸豐四年六月十六日,陝甘總督易棠在奏摺中提到:「現已鑄就各種大錢,計抵制錢四千餘串,內當十,當五十,當百黃銅大錢,市肆已通行無阻,惟當五百,當千紫銅大錢,行用尚多窒礙。"據上述史料可以推斷,寶鞏局咸豐當五百,當千的紫銅(俗稱紅銅)大錢,由於一開始受到抵制,因此未能廣泛流通,故鑄量較少。

因本人偏愛於咸豐大錢,十多年來一直對其喜好未減。近年從朋友處得到咸豐寶鞏局黃銅當千一枚,直徑64MM,重66,8克,厚3.8MM,緣寬6MM,內部3.6MM,穿口IOMM,銅質精黃(圖一),磨損自然,應屬傳世品。據我分析,當時奏摺中提出,當十、當五十、當百均屬黃銅,當五百、當千為紫銅,是何原因暫無實據,但有一點可行性較大。當時鑄造幣材主要用銅是「黃銅 。因其當百以下面值的錢幣鑄量遠大於當五百、當千。另外,當時鑄造當五百、當千定為紫銅,為何出現黃銅當千實物,我認為在鑄造當百以下小面值錢幣在前,面值相等的一批鑄造結束後再鑄造一批同面值的的錢比較合乎邏輯。由此推斷,鑄造紫銅「大錢"必須在後。因鑄造所換器具,在鑄造黃銅錢結束後並不能完全將其銅溶液用盡,尚有餘銅殘留在爐,為了後期鑄造「當五百」、「當千"能順利進行便將余銅鑄少量當「五百, 、「當千」作為示範的可能性較大。近年來,我和省內外泉友探討、了解寶鞏黃銅「當千"日前發現不多於幾枚,所以該品是寶鞏局比較難得之古錢,現將這枚古錢介紹於此。由於本人學識有限,僅致力於收藏,難免有遺漏,瑕疵之處還望行家及泉友指正為好。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錢幣集市 的精彩文章:

淺論清代川爐套子錢
我國最早的銅雕母錢
近期市場部分精品錢幣欣賞
漫話中國錢幣之十六國錢11
漫話中國錢幣之半兩7

TAG:錢幣集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