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富源縣勝境關探秘——風雨判雲貴

富源縣勝境關探秘——風雨判雲貴

富源縣勝境中學學生探秘勝境關視頻

天下奇關——勝境關

勝境關位於雲南省富源縣城東南7.5公里滇黔交界的山脊上。

自古入滇有三條路:靈關道(川西入滇)、五尺道(昭通入滇,又名石門道)和勝境關。

勝境關是元代以來,中原內地入雲南最重要的通道,被稱作「入滇第一關」,自元、明、清三個朝代以來,數百年間一直是由黔入滇的第一個重要關隘。

明朝初年大兵進軍雲南,1936年紅軍二方面軍長征入滇,1938年(抗日戰爭時期)從長沙南遷昆明、徒步跋涉千里的西南聯大師生(有300多名師生自願組成「湘黔滇旅行團」步行入滇,包括曾昭倫、聞一多、吳征鎰等11位教授),建國之初解放大軍援助雲南和平起義等都首先從這裡通過;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考察盤江源流時曾雲遊至此,明代四川唯一的狀元曠世奇才楊升庵和清代民族英雄林則徐都從這裡走過。

勝境關不僅是文化積澱厚重的歷史見證,也是自然氣候的分界線,故有「山界滇域、嶺劃黔疆、風雨判雲貴」神奇景觀的說法。在這雄奇界關上,不僅有以天為界的牌坊,以氣候為界的石獅子,而且還有以地為界的小溪,以色為界的泥土,這些都讓人驚嘆不已。這是由於東部從太平洋吹來的冷空氣經過貴州高原已經勢疲力弱,西向從印度洋吹來的曖空氣經過雲南高原,也如強弩之末,形成氣象學上所稱的「昆明准靜止鋒」。這裡正當鋒面,所以東面多陰雨,西面多晴天。勝境關的界坊在研究滇黔兩省的氣象方面有一定的科學價值。

歷史上不斷在勝境關修建建築物,歷史名人填詩作賦,撰聯勒碑,形成了滇南勝境坊、石虯亭、勝境驛、關隘城樓、石龍古寺、鬻琴碑、古驛道、古炮台、勝境公館等組成的旅遊勝地。

站在關口上,回望歷史。這裡的文化是那樣的神秘,它是集天界、地界、水界、氣候界、關驛界為一體的勝境關。今天隨著現代化的高速路從其腳下而過,關隘就再沒有昔日車水馬龍的繁華景象,但勝境關留給人們的是那沉重悠久的歷史,引人無盡的思考。

【「滇南勝境」牌坊】

滇南勝境坊是古代西南地區最高級別的關隘牌坊,九層斗拱,飛檐翹角,歇山式屋面。牌坊又稱界坊,高12米,寬10米,三開間,中間主坊較高,兩邊副坊較低,由12根楹柱支撐,九級斗拱,琉璃瓦頂上造型別具一格的八條龍吻,與坊頂金黃葫蘆攢頂相映生輝。匾額上書「滇南勝境」四個大字,勝境關由此得名。

牌坊東西各有一對石獅。「雨師好黔,風伯喜滇」,貴州氣候濕潤,雲南氣候乾燥,因此,東面的石獅長滿青苔,西面的石獅則紅塵覆蓋。同樣,貴州方向的楹柱濕潤,雲南方向的楹柱乾燥,橫樑西干色黃,東濕色綠。旅人游者見此奇景常常大抒情懷。牌坊楹柱上過去曾有一聯:「咫尺辨陰晴足見人倩真假,滇黔原唇齒何須省界分明」。現代科學解開了「滇南勝境」這一氣象奇觀之謎。由於地理等影響,形成了東經104度附近雲貴高原的一條氣候分界線——昆明准靜止峰,而勝境關恰好就位於這條線上。

(資料圖片:上世紀80年代重修前的滇南勝境坊。體貌一致,但坊上題字不存)

【石虯?石虯亭】

牌坊往東數十米,有一條露於地表的天生石龍,又稱石虯(qiú)。石龍曲屈盤旋,張牙舞爪,栩栩如生。

民間流傳著一個美妙的傳說:很久很久以前,秀美如畫的勝境關風景奇特秀麗,是一塊藏龍卧虎的風水寶地,四方仙客都想來此落腳,一條貴州雌龍變成一個美若天仙的女子,而一條雲南雄龍變成一個瀟洒漂亮,能歌善舞的小伙,他們不約而同地來此遊玩,殊不知一見鍾情,難捨難分。但誰也不願離開自己的家鄉,都要把對方爭取到自己家鄉居住,他們互相勸說,都在講自己家鄉好,相勸中不知不覺雞叫天明,倆人都無法返回仙境,只好雙雙變成一對如膠如漆的石龍,擁抱在一起,但各自卻又把頭轉向自己的家鄉,以寄託那難以割斷的思鄉之情。」

後來,明景泰年問,有人在此建一亭,名曰「萬里亭」。清康熙四十四年,雲貴總督王繼文派人修葺,將「萬里亭』』更名為「石虯亭」。

【清風亭?鬻琴碑 】

清風亭,為紀念清代平彝(今雲南富源縣)縣令孫士寅而立,亭內有鬻(yù)琴碑。

孫士寅是浙江錢塘人士,康熙四十五年到康熙五十一年在這裡任縣令。縣令這個父母官,孫士寅做得就跟父母一樣,愛民如子,為官清廉,深受百姓愛戴。人們一直傳誦這這樣一個動人的故事:說他到這裡做縣令時什麼都沒有,只有古琴一把,在這裡做了六年的縣令,離開的時候,更是一無所有,返鄉盤纏也沒有,無奈之下,將其珍藏半生的古琴賣掉。百姓見此情形無不涕下,自發成群為其送行,依依不捨十數里,一直送到勝境關。

【關城】

(資料圖片:重修前的關城)

從石虯亭往東二三百米,但見兩山夾峙,一關橫鎖,這便是勝境關,關城城牆厚實,城樓高聳,在使用冷兵器的古代,真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要。古代出入雲南的重要關隘,自古被稱為「滇黔鎖鑰」。

登上高大雄偉的城牆,側耳傾聽,彷彿可聞古戰場干戈之聲;極目遠眺,山岩峭壁間古驛道互隱互現。隨著當地旅遊業的開發,人們又循著古老的彈道來這裡覓古覽勝,「滇南勝境」又放光彩。

【古驛道】

從貴州方向往西延伸過來的古驛道彎彎曲曲、坑坑凹凹,道路全由大塊石灰石鋪成。古驛道由貴州的普安、盤縣的亦資孔進入富源縣的勝境關,再由勝境關往西繼續延伸,直達昆明。遙想歷史,這條古道上曾有多少來來往往、熙熙攘攘的過客,踏著這路上的煙塵,由黔入滇,或離滇入黔,說不盡多少離別情,相逢喜,盡寫在這勝境關上。

勝境關保護最完整的就是這條500米的古驛道。1987年12月勝境關被批准為雲南省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人們對所有遺迹進行清理、搶救性的維修保護,當時的古驛道被厚厚的泥土覆蓋,據說這些泥土是當年學大寨造梯田時周圍的回填土,也正因為深埋在土裡這段古驛道才被完整保護下來暴露在外的其他路段古驛道的石頭早已被村民們取走,拿作它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源微教師 的精彩文章:

TAG:富源微教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