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巴雷特食管及其早期腺癌篩查與診治共識》解讀

《中國巴雷特食管及其早期腺癌篩查與診治共識》解讀

張澍田教授

撰寫 |張澍田(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消化內科)

編輯 | 邢辰

食管癌發病率在我國大陸已居各類腫瘤第5位,病死率居第4位,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食管癌在組織類型上分為食管鱗狀細胞癌(簡稱食管鱗癌)和食管腺癌。雖然我國食管癌的組織類型以食管鱗癌為主,但是隨著世界範圍內胃食管反流病的增加,我國巴雷特食管(Barrett s esophagus)/食管下段柱狀上皮化生和食管腺癌的發病率也在增加,同樣威脅著人們的生命。有報道顯示,在食管腺癌中有80%與巴雷特食管密切相關,而我國巴雷特食管的癌變率和西方國家相近,為61%左右。

食管癌患者的預後與診斷時的腫瘤分期密切相關,所以對於早期食管腺癌的篩查是治癒食管腺癌和提高生存率的關鍵所在,而對巴雷特食管的篩查、診治是預防食管腺癌的關鍵所在。因此,制定我國巴雷特食管、早期食管腺癌的篩查與診治共識亦尤為重要。然而巴雷特食管的診斷標準各國尚不統一,為避免採用不同診斷標準引起的爭論,同時體現內涵及符合中國語言習慣,國家消化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中國醫師協會消化醫師分會制定了新版《中國巴雷特食管及其早期腺癌篩查與診治共識》(簡稱新共識),並在新共識中採用「巴雷特食管」這一稱謂。新共識由國內31位消化病學、消化內鏡學以及消化病理學專家結合國內巴雷特食管及食管腺癌篩查與診治情況共同制訂,旨在規範國內對巴雷特食管及早期食管腺癌的篩查、診斷和治療,提高國人的健康水平。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巴雷特食管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併發症,內鏡下可見食管鱗狀上皮與胃柱狀上皮的交界線(齒狀線,又稱Z線、SCJ)相對於胃食管結合部上移≥1cm。病理證實,食管下段的正常復層鱗狀上皮被化生的柱狀上皮所取代,其化生可為胃底上皮樣化生、賁門上皮樣化生以及特殊腸型化生,其中伴有腸上皮化生的巴雷特食管發生癌變的風險最大。巴雷特食管腺癌的癌前病變是指可以發展為癌的一種病理變化,主要指巴雷特食管黏膜從無異型增生(世界衛生組織稱為上皮內瘤變)到低級別異型增生(低級別上皮內瘤變),到高級別異型增生(高級別上皮內瘤變),最後到食管腺癌。早期巴雷特食管腺癌是指來源於巴雷特食管黏膜並局限於食管黏膜層的腺癌,不論有無淋巴結轉移。

研究發現,對早期患者進行診治是降低食管癌病死率的關鍵之一。篩查有助於食管癌的預防、早發現、早診斷和早治療,是降低食管癌發病率和累積病死率的重中之重。由於巴雷特食管是食管腺癌唯一被公認的癌前病變,所以巴雷特食管的診斷很重要。對於巴雷特食管的診斷既要包括內鏡下診斷也要包括病理診斷。對於難以發現的病變則要依靠色素內鏡及電子染色內鏡發現並靶向活檢,通過組織病理學予以診斷,另外還應對惡性程度、浸潤深度以及有無淋巴結轉移做出診斷。巴雷特食管的確診需要內鏡檢查結合病理學診斷。參照日本食管癌分類,活檢組織被覆的柱狀上皮下見食管腺體或腺管、被覆的柱狀上皮間見鱗狀上皮島、被覆的柱狀上皮下見雙黏膜肌層等有助於巴雷特食管的病理學診斷。對於巴雷特食管的治療和隨訪觀察方面,需注意的原則是控制胃食管反流、消除癥狀,以及預防或治癒高級別異型增生(高級別上皮內瘤變)、早期食管腺癌。主要方法有生活方式干預、藥物治療和內鏡下治療。隨訪建議用高解析度內鏡監測;對於巴雷特食管

來源:中華醫學信息導報2017年第17期

關注消化界,每天精彩不斷!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消化界 的精彩文章:

評估肝纖維化,不用做肝活檢,只需觀察這個指數
第十七次全國消化系病學術會議暨2017中國消化病學大會
認識肝炎,科學防治
臨床科研基本方法之「隊列研究」
看完這些病程記錄……笑抽了

TAG:消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