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久坐過勞肥」,能不能算作工傷?

「久坐過勞肥」,能不能算作工傷?

要點 | 速讀

1、相比起「過勞死」,「久坐過勞肥」對於白領階層來說,實際上是更為現實的問題。

2、以目前的工傷體系來看,「過勞肥」很難算作工傷,但政府可以嘗試朝著這個方向進行調整。

文 | 丁陽

上周,我們討論了中國白領普遍患有的「體檢恐懼症」,指出「過勞肥」是白領階層對自身健康狀況感到焦慮的首要原因。而「過勞肥」與「久坐」又是密切關聯的,隨著科學上人類進一步認識到久坐的危害,如何解決「過勞肥」已經越來越緊迫。這絕不只是個人的事,政府和企業應該推行些措施,來解決這個問題。

「久坐過勞肥」的危害又一次讓白領們添堵

昨日,央視新聞推送的一則消息引發了關注。新聞的題目是《上班族注意!研究顯示:久坐不動死亡風險或翻倍》。久坐會對健康造成危害,這幾乎已經是人盡皆知的事實。按理說,白領階層看到這個消息只會感到麻木,畢竟,白領們的工作方式註定就必須久坐。一天工作八小時,至少七小時坐在電腦面前。如果加班,那往往就是坐十個小時,十二個小時。

久坐是如今許多白領健康問題的一大根源

這則消息之所人讓人感到恐懼,並不在於研究人員指出「單次坐60分鐘以上死亡風險翻倍」,因為久坐是避免不了的,但通常人們會相信,在工作之餘的時間進行鍛煉,比如騎共享單車上下班,周末泡健身房等,能夠抵消「久坐」帶來的不利健康因素。然而來自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的這項研究卻指出,「就算定期鍛煉,這一風險也幾乎沒有降低。」——明顯能降低過早死亡風險的方法,只有經常打斷坐著的時間,比如每30分鐘活動一下。研究明確指出,和持續坐著的時間通常不超過30分鐘的人相比,久坐時間更長的人死亡率更高,即便每天坐著的總時間相同。

對於很多長時間敲代碼的程序員和寫稿件的碼字民工來說,「經常性地走動」意味著要大幅度地改變現有的工作習慣,所以,這種建議「看看就好」,接下來還是不得不戰戰兢兢地繼續久坐。這項剛出爐的研究,無非就是給白領們再多添些堵罷了,反正「過勞肥」已經這麼嚴重了,誰又有辦法改變現狀呢?

對於中國人,「過勞肥」現象只會越來越嚴重

前幾年,社交網路上曾不時流傳「中國每年60萬人過勞死」,那其實是個謠言,60萬人並不是過勞死,而是猝死,兩者完全不同。日本作為過勞死概念的發明國,一年下來能認定為過勞死的也就一兩百人,中國也不會多到哪裡去。事實上,白領階層面臨的問題,恰恰在於健康威脅並不是那麼緊迫,所以往往才有鴕鳥心理,拖著不去體檢、不去鍛煉身體,如果死亡威脅非常緊迫、概率非常大,人們反倒會迅速行動起來。

所以,相比起「過勞死」,「過勞肥」實際上是更為現實的問題,長時間久坐和工作壓力帶來的贅肉和體重的增長,是肉眼可見的事實,給白領階層構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據前不久某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發布的一組白領健康數據,有62.27%的白領認為自己存在「過勞肥」現象,認為自己胖了10斤以上的白領佔27.36%。另外,有69.81%的白領認為自己存在「過勞衰」現象,其中認為自己「老了」3歲以上的白領佔50.94%。

為應對「過勞肥」,不少人開始站著辦公,但少有人能夠堅持下去

趨勢同樣令人擔憂,一方面是人們消費能力越來越強,營養日益過剩,一方面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競爭日趨激烈,八小時工作制變成「996」工作制。所以,對於中國人來說,「過勞肥」現象只會越來越嚴重。

以目前的工傷體系來看,「過勞肥」很難算作工傷

「過勞肥」能不能算作工傷?

在前述引用的調查中,有超過八成的白領支持將「過勞衰」列入工傷,同時也有65.09%的白領支持將「過勞肥」列入工傷。而在後期對於42家企業HR的補充訪問中,支持將「過勞衰」和「過勞肥」列入工傷的HR比例分別是78.57%與52.38%。

看起來,人們的確有這方面的願望,把過度勞累造成的肥胖和衰弱,交給政府和企業進行分擔。但在實際生活中,幾乎沒有多少人認真提這件事,「工傷」一說只是白領階層之間的相互調侃。這是因為,人們通常認知的工傷,指的是由於工作直接或間接給勞動者造成的身體損害,比如骨折、中毒之類的,才能叫工傷。又或者是職業病,但職業病也有嚴格的認定標準,「必須是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職業病危害因素引起的;」「 必須是國家公布的職業病分類和目錄所列的職業病。」

所以儘管一些調查顯示有70%以上的白領支持把「過勞肥」列入職業病,但人們心裡也清楚,「過勞肥」並不是一種嚴格意義上的疾病,更多是一種健康狀態,把「過勞肥」與塵肺病等相提並論,的確是有些不合適。當然,如果因為「過勞肥」導致了重大疾病,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不過畢竟只是少數。

而且,即便把工傷的定義擴大,「過勞肥」也依然存在鑒定困難的問題——工傷或職業病通常很明確能斷定是由工作本身和職業特性引發的,而肥胖,誰知道你是真的因為工作坐太久而變得肥胖,而不是暴飲暴食才變胖的呢?而如果有同事同樣辛苦工作,但因為注重鍛煉而不存在肥胖,你好意思因「過勞肥」去向企業或政府索要補償嗎?而且「過勞肥」是如此普遍,算作工傷這成本得多高。

解決「過勞肥」不能只靠個人,需要政府採取措施

然而「過勞肥」作為一個很嚴峻的社會現象,人們對於執行何種政策來進行應對,理應抱有更加開放的態度。顯然,這個問題靠勞動者個人,是無法應對的,一些勞動者的鴕鳥心態、拖延心態或者說缺乏緊迫感,是很難僅僅通過宣傳「過勞肥」的危害和鍛煉的好處來解決的。政府在這方面理應採取更加積極的態度。

事實上,把「過勞肥」以及其他與工作有關的慢性疾病,納入工傷的範疇並非完全沒有可能,可以不需要跟以往認知的那種工傷同樣對待,但把「過勞肥」納入「國家會去管」的職業傷害體系里,對於提升全社會對這個問題的重視,對推動問題的解決,肯定是有很大意義的。目前,有不少國家正在進行這方面的探索。

澳大利亞首都直轄區提出的,應對工作導致肥胖的若干政策工具,包括獎勵制度、政府作出表率、提供健康檢查等

在把「過勞肥」納入工傷體系之外,政府還有很多政策工具可以去嘗試。比如,政府獎勵那種讓員工準時下班的企業,獎勵給職工預留一定的健身時間、設立健身娛樂設施的企業,這已經成為英國、澳大利亞等地區卓有成效的措施。在美國,有些州已經採取措施減少寫字樓周邊自動售賣機里軟飲料的數量,以及徵收肥胖稅等等,這些都有助於減少工作場所的肥胖現象。

而日本政府做得更加誇張,2008年的時候就實施法令,強制地方政府和企業定期度量年齡介乎40至74歲人士的腰圍,目標在7年內將肥胖人口減少25%。政府還為有關機構定下居民和僱員的減肥指標,無法達標的機構更會被罰款,比如NEC就曾經表示「若無法完成目標,該公司將承擔1900萬美元罰款。」——要知道,日本幾乎是世界上肥胖問題最不嚴重的國家。

是時候推動我國大力解決嚴峻的「過勞肥」問題了。

日本曾經全國推動「再見,metabo!」運動,metabo是「代謝綜合征」的意思,以取代「肥胖」、「超重」這些詞給人的負面印象

第4016期出品 騰訊評論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評論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話題 的精彩文章:

新聞紙大幅提價,明年還能看到報紙嗎
中國啟動燃油車退出時間表,電動車會取代燃油車嗎?
女員工隱孕入職:別急著搞道德審判
電腦城「宰客」為什麼越來越猖獗?背後有深刻原因
為什麼中國白領患有「體檢恐懼症」?

TAG:今日話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