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茶器二十四圖

茶器二十四圖

新媒體管家

「賣茶翁」者,日本江戶時代煎茶道中興之祖高游外的別號。煎茶道肇始於陸羽《茶經》,南宋時,日本榮西禪師把茶種、茶藝從中國帶回日本,煎茶開始在日本流行。

點我

茶道二十四器:《茶經》中,陸羽便精心設計了適於烹茶、品飲的二十四器。

風爐:為生火煮茶之用,以中國道家五行思想與儒家為國勵誌精神而設計,以鍛鐵鑄之,或燒制泥爐代用。其具體設計思想見後章茶道部分。

笤:以竹絲編織,方形,用以採茶。不僅要方便,而且編製美觀,這是由於古人常自采自製自食而特意設置。

炭撾:六棱鐵器,長一尺,用以碎炭。

火夾:用以夾炭入爐。

釜:用以煮水烹茶,似今日本茶釜。多以鐵為之,唐代亦有釜瓷石釜,富家有銀釜。

交床:以木製,用以置放茶釜。

紙囊:茶灸熱後儲存其中,不使泄其香。

碾、拂末:前者碾茶,後者將茶拂清。

羅合,羅是篩茶的,合是貯茶的。

則:有如現在的湯匙形,量茶之多少。

水方:用以貯生水。

漉水囊:用以過濾煮茶之水,有銅製、木製、竹製。

瓢:杓水用,有用木製。

竹莢:煮茶時環擊湯心,以發茶性。

鹺簋、揭:唐代煮茶加鹽去苦增甜,前者貯鹽花,後者杓鹽花。

熟盂:用以貯熱水。唐人煮茶講究三沸,一沸後加入茶直接煮,二拂時出現泡沫,杓出盛在熟盂之中,三沸將盂中之熟水再入釜中,稱之謂『救沸」、「育華」。

碗:是品茗的工具,唐代尚越瓷,此外還有鼎州瓷、婺州瓷、岳州瓷、壽州瓷、洪州瓷。以越瓷為上品。唐代茶碗高足、偏身。

畚:用以貯碗。

扎:洗刷器物用,類似現在的炊帚。

滌方:用以貯水洗具。

渣方:匯聚各種沉渣。

巾,用以擦拭器具。

具列:用以陳列茶器,類似現代酒架。

都籃:飲茶完畢,收貯所有茶具,以備來日。

點我

點我

點我

賣茶翁生於德川幕府的1675年,出生地在佐賀縣,父親是醫生,11歲出家龍津寺,法號月海元昭,14歲隨師父化霖禪師去長崎唐三寺,拜訪過中國僧人,吃到了武夷茶。15歲徒步千里,到萬福寺參加了黃檗禪文化活動。22歲開始隻身雲遊,遍訪高人。29歲已具有自由通達的詩文才智,仰慕唐人的煎茶三昧之風流生活。

過了整整50年的禪僧生活,賣茶翁十分厭倦當時僧侶社會的腐敗,念念不忘重振宗風,曾作詩曰:「將為傳宗振祖風,卻堪做個賣茶翁。都來榮辱亦何管,收拾茶錢賑我窮。」

61歲時,他在東山開了一間叫「通仙亭」的小茶店,燃起茶爐,擺上錢筒賣起茶來,他在酒旗上寫道:「百兩不嫌多, 半文不嫌少,白喝也可以, 只是不倒找。」

~喜歡本文,記得點贊分享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茶經 的精彩文章:

來自老家的粗茶,刮油杠杠的!
如何鑒別一把壺是不是全手工的
茶如人生,唯苦過,方知甜
馬雲花10億買全球最貴豪宅,竟是為了好好喝杯茶?
煮上一壺茶,等著一個人

TAG:茶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