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遊戲 > 沒有生活的教育,是虛偽的教育

沒有生活的教育,是虛偽的教育

沒有生活的教育,是虛偽的教育

很多人都見過一些學習時成績很好,參加工作卻不如意的例子。大家對此的解釋都是說他們眼高手低,說他們是書獃子,就懂得讀書,一點生活能力也沒有。其實我倒是站在一些被取笑的書獃子一面,就像培根說過的話那樣:奸詐的人嘲笑知識。知識是無論如何也不應該被嘲笑的,整個社會卻從來沒有樹立一種把知識當成寶貝的意識,即使是那些捨得花大錢送孩子去讀興趣班的家長們。成績好的人出了學校後,受不了工作單位的人際關係,看不懂單位的各種規則,不懂得經營各種人脈...這些問題,真不應該僅僅是剛入職場的新人應該考慮的。整個社會都應該做這個反思:我們到底想要建立什麼樣的社會?是一個充斥了各種規則,台上光鮮台下暗戰的社會嗎?是爾虞我詐成為理所當然的真理嗎?是一個立志於磨平所有人稜角、讓大家學會圓滑的社會嗎?

讓一個剛畢業的新人,在那裡低三下四地聽訓,這真不是一個成熟長輩應該有的姿態。最起碼,新人最純潔,最理想主義,讓他們保持一種純正的姿態,他們才可以在以後的工作中忠誠於工作,憑什麼要仗著自己年紀大就吆三喝四?難道讓整個社會都成為那種老油條才是正道?其實,大家都去批評的,不一定是真正的錯誤方,而更有可能是弱勢方。

沒有生活的教育,是虛偽的教育

有的孩子一心只想玩手機、電腦,眼裡根本沒有其它。可以不按時睡覺,可以不按時吃飯,可以對生活和學習不理不睬。要是有人指責他們,他們會用很無恥的回答來反罵別人:這樣的孩子,缺乏的就是生活的責任感,對生活的熱愛和合理的追求。

有的孩子不懂得尊重父母,對於父母和老師的給予,他們認為是理所當然:這些,缺乏的就是生活的感恩。

有的孩子以自己為中心,片面強調別人的過失,處處苛求要別人凡事做到最好:這些,缺乏的就是對自己的正確認知能力,和自己應該承擔責任的意識。

有的人,好歹也是個讀了大學出來的,可是參加工作了不想想如何好好運用自己學習的知識造福工作,卻在工作中弄虛作假,一心放在一些低智商的活動上,比如炒股啊,比如玩電腦、手機啊。他們的問題,不是出在書讀少了,也不是出在書讀呆了讀傻了,而是在於他們缺乏生活的責任感,和面對困難堅忍不拔的意志力。

有的人,也算得上是高級知識分子,卻在工作中得過且過,不求上進,沒有追求,只求無事。他們的問題,也不是出在書讀多了,而在於沒有生活的責任感。沒有那種應該把工作責任承擔的意識。

還有的人,也曾經罵過不尊重自己的別人,當了領導後卻對別人頤指氣使,也曾經說過金錢不重要,也確實做過不求回報的事情,卻最終成為追求金錢、物慾橫流的人:他們,缺乏的不是讀書的智慧,他們缺乏的是人性的堅強。

可是,在另一方面,有的人也許貌不驚人,平靜如水,卻能夠默默堅持自己認可的真理。哪怕被人嘲笑,哪怕沒有回報,哪怕處處碰壁受歧視:他們擁有的,就是生活的智慧,是責任感,是堅強,是對生活和真理的熱愛。

一個人如果失敗了,是因為知識不足而失敗的,那麼他還不是真正失敗。因為知識的不足,可以通過學習來彌補。但是一個人如果是因為生活上的原則沒有遵守而失敗,那麼他就是真正地失敗了。任何一個成功的人,不取決於他讀了什麼大學,考了什麼學位,卻取決於他有沒有堅持真理的信心和毅力,還有對生活,對人生的責任感:這些,就是生活的智慧。擁有了,就是成功的人。

中國人,請不要把所有的過錯歸因於讀書無用。我們確實需要讀書,讀書就是一件美好的事。但是我們應該不僅僅讀書,我們還要讀生活。不一定是學歷高的人不懂得生活,學歷低的人更加不懂得生活的道德。學歷低的學校學生心理事故更多:所以,一個人不成功不是因為書讀多了,很多時候說不定是因為工作中的潛規則太多了!而人的失敗,不是因為書讀多了,卻是因為一些生活的真理永遠不能被某些人認識。一些人永遠不能正視自己的弱點,一些人永遠給自己找借口,一些人永遠在講著一些似是而非的理論,其作用就是用來掩蓋自己那些說不出口的企圖。這樣的人,無論他學歷如何、官位如何,都不成功。即使明知道掠奪、強搶不可能是真正的獲得,有很多人就是不捨得做真正的追求,放不下緊跟的心弦,做不到坦蕩,一直在製造的缺德,他就是做不到真正的付出。雖然他可能是一個權傾一時的大人物。也有可能是父母,在孩子面前永遠扮演成功者的身份,永遠高姿態地指責孩子。而我們的失敗,不僅僅在於我們的學生雖然讀了比外國學生更多的知識,卻難以做出和外國一樣品質的產品,還在於整個社會誠信的缺失,整個社會無視社會責任感,只求無恥地取笑新人,無恥地把人家的稜角磨平,無恥地把那些個所謂世故圓滑塞進那些純潔的新人的腦子裡。直到每一個新人不再純潔為止。

沒有生活的教育,是虛偽的教育


每一個人都應該在學習中學會生活的智慧,因為這才是一個人成功、成人的最關鍵。

每個人要學會堅強。唯堅強才能不怕生活中的困難,才能迎難而上,最終克服困難,成就事業和真理。

每個人需要學會承擔責任。生活中屬於我們的責任:每個人都有義務去思考,思考人生和思考知識;每個人都有責任去完成屬於自己的工作和職責。父母要養育好孩子,孩子要感恩父母、感恩教育者,感恩社會,還要完成學業;工作中的人要對工作負責;(但不是不顧一切地放棄自己家庭,去成就領導的需求)教師要對學生和家長負責,領導要對學生、家長、老師負責…

每個人都需要學會誠實。雖然會面對嘲笑,雖然會受到挫敗,雖然會失去面子,但是誠實的人,才是掌握了生活真理的人,才是社會得以發展的脊樑。當整個社會都以誠實為恥時,這樣的社會是沒有發展前途的。

每個人都需要學會面對自己的缺點。人都有缺點,唯敢於正視者可以不受缺點牽制。為自己找借口,講些似是而非的理論,去跟那些比自己弱勢,或者比自己真誠的人強詞奪理,這些都是小人所為,卻確實是社會上的大多數。

每個人都需要學會認識周圍的事物。每一景、每一物,都應該讓人用心對待。每個人需要學會熱愛生活,珍惜生活。用激情去生活。一個人能夠擁有大的成就不在於他擁有了什麼地位和學歷,而在於他擁有服務於社會的品德,才能真正為社會做出貢獻。

其實以上需要人擁有的品德不是唯一的,而是有交點的。能夠誠實就必須能夠堅強,不然不可能在殘酷的生活中保持誠實。但是仍然啰嗦地把以上品德重複說出,是為了更好區別,因為有些人喜歡假裝某些優秀品德的片斷,來表明自己的優秀。

這個世界上有多少的假仁假義仗著真理和正義,在那裡侃侃而談?

生活就是一個人成人成才的關鍵,但是可惜啊,我們的教育,歷來把生活跟孩子們孤立起來。有多少個學生孤陋寡聞?有多少個學生對自己家的事情都一問三不知?有多少學生眼看著老師們的缺德,卻必須學會保持純潔!

沒有生活的教育,是虛偽的教育


沒有生活的教育,是虛偽的教育。

可惜得很,很多人在現實里,是蔑視生活的,看不起生活中的情感。比如要員工放棄生活,照顧工作的領導,比如看不起人類最起碼感情的人,要麼裝出自己的感情來,要麼就隨意地玩弄感情。我看生活上過不好的人就不配當領導。比如對不起父母的人不配當領導,對不起妻兒的人不配當領導。離婚並非不可以,但是沒有離婚卻對別的女人眉來眼去的都不是好東西。所以西方國家才那樣對性騷擾零容忍,我們國家卻屬於那種不關心生活瑣事的狀態。

對於家庭教育來說,家長們應該教給孩子們生活的常識。比如做家務,比如遵守家長上班的規則,不要讓自己成為家長工作上不必要的負擔,不要讓自己成為家長社交活動上不必要的負擔,(當然家長的社交活動也不要太多)要懂得生活最起碼的禮儀:尊重他人,雖然可能嘴巴不夠甜。(有的孩子夠甜了,可是卻不懂得尊重他人。講話好聽當然好,但是這種功利的東西,孩子不一定能夠理解,有些孩子確實是害羞所以開不了口。這不要緊,要緊的是他必須懂得尊重他人)

要教給孩子生活必須的品德,比如誠實、堅強、能夠忍受一些小的難受狀態,能夠懂得等待,能夠懂得關心他人,能夠懂得替他人著想。

還要把一些生活中的事情講給孩子聽。比如家裡的大事。醜事等什麼的家長當然不願意講,但是要麼家長懂得掩蓋,(比如我認識一對父母,爸爸是個花花太歲,媽媽是個潑婦,很愛罵人那種,可是在孩子面前,爸爸一本正經,媽媽連髒話也不說。他們的孩子就是一個學霸)要麼家長就把缺點改了吧。在孩子面前講話不能理直氣壯的,講什麼道理都是白費。

家長需要把生活中發生的事講給孩子聽,不要認為孩子不懂事不應該聽這些。他不懂事是因為你不教他。再小的年齡,也會有他可以理解的道理。講是應該的,但是絕不應該把所有事情都告訴給孩子聽。人有交流的慾望,可是家長不能夠在自己沒有別人可以交流的情況下,把一切交流給孩子,讓孩子跟著你一起為生活瑣事而痛苦。總之如何講,講什麼,是家長應該好好思考的。但是要是你讓孩子看到了,你就必須要為此做個合理的解釋。比如你想玩手機,要麼你就忍住,要麼你就躲開孩子再玩。不想講給孩子聽的,就不要讓孩子看到。

家長也需要把自己平時看到的、思考到的講給孩子聽。比如新聞時事,比如生活中的一些大事,比如平時看到的一些人生哲理,工作上的道理,都可以和孩子討論。讓孩子了解你,了解你的生活和工作,他能夠更好地配合你,也可以通過你的經歷來認識人生。

沒有生活的教育,是虛偽的教育

學校應該開設跟生活有關係的課程,不能夠僅僅是應付檢查。讓每一種課程都有正規的安排檢查方式。不能夠要求每一個學生都成為理論家、科學家。所以大部分學生還是應該學一些技術方面的知識,參與一些生活方面的活動,有意義的,組織嚴密的。

讓學生多一些動手操作的課程,讓工作單位提供這樣的實習機會,讓有興趣的學生可以參與進去。其實有了學生的參與,對於工作單位來說,也是一個幫助。不要太辛苦就得了,讓學生停留在了解的層面上即可,也不要強求每個學生都參與。學生能夠參與社會生活、社會工作,才是教了生活的教育。比如國外的教育,他們對文化的考核比不上我們那麼嚴格,好多學生還沒掌握我們那麼多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可是他們的學生,到工作崗位上都比我們的學生更加好用,更容易上手。

到課程設置層面上,我們的教學完全可以更加實用。比如數學,純數學的學習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影響是無與倫比的,但是這僅限於少數值得鑽研數學的人。學生沒有必要學習太難的數學,但是也沒有必要人人都學習不難的數學。區別對待,讓應用數學也可以在基礎教育上開花。

數學學習的意義,在於思維的訓練。對於數學好的學生,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最好了。對於普通學生,想要體會數學思想,不如學點數學史。

其實在現行中國教師數量不足的情況下,分層教學確實是力不從心。但是無法分層上課,卻可以實行分層考試。基礎差的學生,完成基本的學業水平考試就可以了,基礎好的學生,就能對知識點進行更多的探討。要是參加高考,我感覺數學成績對於某些學院某些專業來說,可以乘以一定的係數,係數高低視難度而定。

或者比如每個科目可以有三種分層考試,考試一即學業水平考試,全體學生需要通過,考試二為提高層面,上本科的需要通過,考試三為高級層面,專門針對某些學校某些專業。比如有的學生想進某學校,可以提供數學一、二、三的成績和英語一的成績,那麼他在英語上需要花的力氣就少了很多。這樣分層考試,確實可以大大減少學生壓力。

在教學上,全體學生進行數學一的學習,對於個別能自學的學生,可以先進行了數學一的考試,就不需要再上數學一了,他只上數學二和三即可。而大多數學生,都不需要上數學三:這樣分層教學,對師資力量不足也可以照顧到。

沒有生活的教育,是虛偽的教育

而在社會層面上,讓人們更注重生活的道德,其實也未必不可。社會教育應該是學校教育的有效補充。讓更多人加入社區服務,讓家長們的家教更多地被監管得到,讓社區有專人提醒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的家長在各個時期需要達到什麼樣的教育目標,有人提醒確實很不一樣,希望國家可以考慮這一點。

此外社會上的血汗工廠也是一個隱患。國外有那麼多的假期,加班時間也未必比我們多,人家仍然有那麼好的產品。我認為對於加班文化真的應該好好管一管了。一來家裡沒人管孩子,對國家下一代不利,二來養出一批橡皮人,大家對社會、對工作也非常不滿。不要讓每個人的生活永遠成為「千年老二」,沒有地位,只能躲閃。工作單位就應該替職工的生活著想,不考慮員工福利的單位不是好單位。要員工捨棄一切奉獻的單位都是缺德的單位。

我不認為我們擁有了更多更好的手機就幸福,我認為我們擁有了更高質量的時間支配能力,和更人性化的管理才幸福。所以,生活的幸福,不應該是不值得考慮的。

現代社會發展很快,很多快餐式感受取代傳統的情感表達方式。慢生活變成快生活。但是不管3D能夠列印出什麼樣的湯水,媽媽花時間煲出的老火湯讓孩子們見證了媽媽辛苦準備的過程,和期間家人的情感、對話、視覺衝擊,都是一個孩子會在夢中見到的最美好畫面。生活有值得追求的質量,有值得追求的品德。懂生活才能懂工作,懂做人。生活是最好的教育。

來自教育人 我手寫我心


2+APP是依託於互聯網技術打造的青少年校內外活動發起、追蹤、分享、互動的平台。同時提供專業的教育知識和最新最熱的教育資訊,發掘行業意見領袖與達人好物,分享個人經驗、共享資源平台。讓萬千家庭與社會、學校彼此連接,讓家長教育之路不再孤單。搜索「2+」進行下載解碼教育動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