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抗俄英雄」打不過洋鬼子 竟然掉過頭來侵略中國西北

「抗俄英雄」打不過洋鬼子 竟然掉過頭來侵略中國西北

阿古柏(約1825-1877),出身中亞浩罕汗國(烏茲別克人建立)的小官吏家庭,父親和祖父都擔任過法官。他的家族原籍據說是塔吉克族,而他本人則自稱是14世紀威震中亞-中東的帖木兒大帝的後裔。年輕時,阿古柏遊手好閒,曾混跡於安集延充當舞者。後來,他的妹妹嫁給塔什干總督,靠著這層裙帶關係,阿古柏得以跟浩罕權貴搭上關係並加入汗國軍隊。

1845年,胡達雅爾汗成為浩罕統治者,阿古柏當上了前者的侍從,從此平步青雲,逐漸被提拔為五百人長、地方長官,最終成為浩罕的一名高級將領和軍事貴族。阿古柏官運亨通之際,正趕上沙俄加快征服中亞步伐的「戰略機遇期」,也由此開啟了他與沙俄長達20多年的「恩怨情仇史」。

19世紀50年代初期,沙俄通過構築2條「堡壘鎖鏈」——西西伯利亞要塞線、錫爾河要塞線,將勢力深入到錫爾河流域,從而與當時控制該河中下游的浩罕汗國爆發正面衝突。

需要說明的是,浩罕汗國的半數領土(也是人口最稠密、經濟最發達的地區)都分布在錫爾河兩岸,後者就像一條動脈血管由西北至東南貫穿汗國大部版圖。俄軍只要溯河而上、水陸並進,就能在後勤補給得以保障(水運+沿途劫掠)的情況下千里深入浩罕腹地。

當時,浩罕汗國已在錫爾河沿岸修建了一系列要塞用於加強邊境地區的管轄、控制,其中,1817年建造的阿克麥斯吉德要塞(又譯作「阿克麥切克」),位於錫爾河下游右岸與一條支流交匯處,距鹹海約400公里水路。

該要塞軍事價值顯要,不僅是浩罕汗國用於扼守北方邊界的主要橋頭堡,更是抵抗沙俄向錫爾河中、上游推進的第一道防線。1847年,已升任大臣的阿古柏受命鎮守阿克麥斯吉德要塞,足可見胡達雅爾汗對其寄予厚望

阿古柏極端仇視沙俄,他出任要塞長官後,在6年時間裡,經常派軍隊出城襲擊俄國人,搶劫商隊,並懲罰那些向沙俄臣服的哈薩克人。俄國人對阿古柏既痛恨又頭疼,稱他是「一切侵襲活動的主謀」

1852年3月上旬,阿古柏率1700名士兵順錫爾河而下,去襲擊親俄哈薩克部落,途中與俄軍遭遇並發生激戰。同年4月16日,阿古柏又攔截了由沙俄軍官戈洛夫准尉帶領的測繪隊,當時後者正準備前往錫爾河上游偵察。

沙俄將軍、奧倫堡總督彼羅夫斯基(如圖所示)終於「忍無可忍」,遂下令派出一支上千人的俄軍攻打阿克麥斯吉德要塞。經過半個月行軍,1852年7月19日,俄軍抵達並將要塞包圍。當時阿古柏因有事返回汗國腹地,城中只有150名武裝人員(其中100人還是商人)。但憑藉高牆厚壘頑強抵抗的浩罕守軍,經受住了比他們強大10倍的俄軍進攻,最終迫使後者撤退。

但第二年,不甘失敗的彼羅夫斯基又集結了2000多兵力圍攻阿克麥斯吉德要塞。俄軍不僅有步騎兵,還配屬了炮兵(裝備12門大炮)、工兵、內河艦隊及150名哥薩克。浩罕守軍(約300人)也加固要塞、深挖壕溝,他們拒絕了俄國人的招降,決心與侵略者血戰到底。

1853年7月3日,第二次阿克麥斯吉德要塞保衛戰打響。攻守雙方戰鬥都十分頑強,但俄軍畢竟裝備更先進、火力更強大,他們出動工兵掘地道埋火藥引爆城牆,隨之集中炮火猛轟缺口,然後掩護步兵發起衝擊。由於生產力和軍事技術落後,當時的中亞要塞仍為夯土牆體很難扛得住俄軍重火器的持續轟擊

即便如此,俄軍仍花了5天時間並付出重大代價後,第一支突擊隊才衝進城裡。浩罕人誓死不降,依託城中臨時工事繼續奮戰,寸步必爭。就這樣,經過長達4周的慘烈戰鬥,直到7月28日俄軍才佔領全部要塞。300名浩罕守軍中的230人陣亡,俄軍死傷也有164人。獲勝後,洋洋得意的彼羅夫斯基用自己的名字,將阿克麥斯吉德要塞改名為彼羅夫斯克要塞。

為收復失地,同年冬天,阿古柏率軍反攻,但遭受重挫。在12月14日攻打彼羅夫斯克要塞的戰鬥中,浩罕軍隊據說損失了2000之眾。從此,浩罕汗國再也沒能奪回錫爾河中上游控制權,而阿古柏也因為作戰失利而被降低官階。

正當沙俄磨刀霍霍,準備一舉南下征服浩罕汗國乃至鯨吞整個中亞之際,1853年10月,克里米亞戰爭爆發,次年3月,英法聯軍對俄宣戰。這場列強「狗咬狗」的鏖戰一直打到1856年初,最終以俄國黑海艦隊被消滅、塞瓦斯托波爾陷落及俄軍損失50餘萬人而宣告結束。

克里米亞戰爭的慘敗給沙俄以重創,暫時削弱了其南下中亞的侵略勢頭,原本這是中亞各汗國聯手反俄的好機會,但事實恰恰相反,外部威脅減弱讓當地統治集團得以「騰出手來窩裡斗」,浩罕汗國更是陷入了軍閥混戰。善於見風使舵的阿古柏真是個唯恐天下不亂的野心家,他在汗國內戰期間,先後向3位統治者宣誓「效忠」,此人的狡詐善變可見一斑。

1856年與英法簽署巴黎和約後,西線(歐洲方向)擴張受挫的沙俄,再次將侵略矛頭指向中亞。1859年,俄軍兵分2路侵入浩罕汗國,從當年8月底至1862年1月,接連攻佔、摧毀了浩罕汗國在錫爾河沿岸構築的4座要塞,使後者縱深腹地門戶洞開,再無險可守。即便已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但浩罕統治者仍未放棄對外侵略擴張。

1864年10月,俄軍進攻浩罕汗國北部地區,阿古柏又一次率軍抵抗,並因表現勇猛而名聲大噪。由於功高震主,加上反覆無常,當時的浩罕攝政王阿里木·庫勒準備幹掉阿古柏。正在這個節骨眼上,中國西北局勢也發生劇烈動蕩,各地封建主伺機而起,大搞地方割據。

眼見著天山南北陷入混亂,阿里木·庫勒又改變了主意,命阿古柏以護送和卓後裔(乾隆年間回部叛軍頭目的後代)為名組織「還鄉團」,其實就是用優厚待遇收買、糾集來自中亞、阿富汗和印度的大批亡命徒組建起一支侵略軍,於1865年春進犯南疆喀什噶爾地區。阿里木·庫勒原本想的是一舉兩得——既擴大對南疆的侵略,又能把這個「危險的下屬」(指阿古柏)打發走,卻忘記了「放虎歸山必留後患」。

野心家阿古柏率兵侵入南疆後,通過殘酷屠殺和離間分化,短時期內便削平當地各路諸侯,又於1870年向北攻佔烏魯木齊和吐魯番,將整個南疆和天山北路部分地區都納入了1867年2月他所建立的所謂「哲德沙爾」(突厥語「七城」的意思,即喀什、莎車、和田、庫車、庫爾勒、阿克蘇和烏什)政權之下,阿古柏則自封「畢德勒特汗」(意為「幸福之主」,又譯作「洪福之王」),從此開始了他對天山南北長達10載(1867-1877)的暴虐統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情突擊手 的精彩文章:

內陸小國武力迫使清朝開關通商:比鴉片戰爭還早10年
英國入侵中國弱小鄰邦卻慘遭失敗?上萬大軍僅1人逃生
張伯倫才是敦刻爾克奇蹟幕後功臣?拚老命加強英國戰備
大師屁股摸不得?印度女總理武力平叛 竟遭貼身衛兵槍殺
準噶爾屢次痛擊沙俄?戲耍彼得大帝 遲滯俄軍侵華百餘年

TAG:軍情突擊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