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母乳餵養工作坊-助你更好體驗母乳餵養

母乳餵養工作坊-助你更好體驗母乳餵養

母乳餵養是媽媽與寶寶的第二次親密連結,我們該如何實現?母乳餵養工作坊,帶你一起體驗!!

招募對象:孕媽媽家庭

人數:5個家庭以內

開課日期:見文末課表

開課地點:小幸運母嬰成長工作室

地址:君悅2046(華和大廈)1527室

天寶地鐵站D出口前行150米

課程主講:小幸運工作室講師團隊

微信小助手

醫院都有孕教課啊,都有教授母乳餵養!為什麼還要參加收費的工作坊?

請看下面一組數據

2014年3月,國家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公布數據顯示:

我國~6月嬰兒純母乳餵養率為27.8%,其中農村30.3%,城市僅為15.8%,

遠低於國際平均水平38%。1998年世界銀行調查時,中國這個數字還高居67%。

(圖片來自於網路)

母乳餵養,在我們長輩那年代是多麼輕而易舉的實現,但是2014年的以上數據讓大家不得的惶恐

這裡面是出了什麼問題?

在目前國內醫療資源不足的情況下,我相信,醫院及醫護人員在情感上都是支持母乳餵養的,而人力上目前能做到的,就是每次巡房時叮囑媽媽們一句:要多吸吮,早開奶。我們上課學到的知識,書本上看到的內容,當我們不馬上運用,那麼只能停留在印象層面,而不能轉變成我們的技能。我們從電視上看到運動員是如何游泳的,我們也知道游泳的姿勢是如何,可這並不代表我們自己就會游泳,你還得在水裡練上一段時間!

在我們的祖輩,未婚未育女性通過觀察長輩們如何哺乳,言傳身教,把技能代代相傳。而在母乳文化斷層的今天,我們則需要通過工作坊,把我們的技能更好的傳下去!在母乳哺育工作坊,你不是一個觀眾或者聽眾,你是一位經歷者,我們在一起經歷!

我在孕前就看了親密育兒的書了,當時就有一個信念:我要親密育兒,母乳餵養!產前我已經看完了一本母乳餵養書了,真正記得的內容廖廖無幾。當寶寶出生,我倆被擱在冷冰冰的觀察區,被裹得嚴嚴實實的我的孩兒,就躺在我身旁的小床上,而我似乎什麼也不會做,什麼也做不了。當回到病房,我的家人問我:你的奶瓶奶粉呢?喂母乳啊,沒買!「剛剛生完頭兩天是沒奶的呀,你要給他喝奶粉啊!要不你給他吸吸看!」我讓娃在我鬆軟的乳房上吸了兩下,沒東西出來。非常挫敗,這下我就不好啦!家人帶著預言家的表情,咚咚咚的跑樓下母嬰店買奶粉奶瓶去了。

這樣,我家娃兒出生頭兩天一真吃著配方奶,並在往後的日子裡,他對所有乳製品均產生過敏反應。回到家中,我的奶開始漲起來了,我便開始用乳房親喂母乳,可那個時候我的奶已經漲得非常難受了。因為接觸過奶瓶,因為乳房漲硬而沒法很好的含住乳房等種種原因,在整個月子期間,我經歷了乳頭破皮、白泡、小白點等乳房問題。

後來我成為了一名哺乳指導,期望自己能幫助媽媽們更好地實現母乳餵養。

有一次,我去到一位媽媽家中,看到她的案頭擺著一本書,那我就是我在產前所看的關於母乳餵養的書(此書是母乳媽媽們必備的工具書)。她說,生第一個孩子時因為不懂,頭幾天奶漲得厲害,沒有及時處理,生生的把奶給「漲回去」了,等到出了月子再請催乳師,已經「太晚」了,在孩子三個月時,就「沒奶」了。所以這一胎她提前做好準備,包括看書,在奶漲時就請我上門做通乳。當她要求我幫助她做排奶,同時又請她婆婆幫忙沖配方奶給孩子喝。我知道,問題並沒有解決,她其實還是沒有掌握到如何正確的母乳餵養。

當你學會游泳,下了水才不會亂拍一通。產前重複的演練哺乳過程,產後才不至於一片空白手忙腳亂。

那麼,在母乳哺育工作坊—產後的一周,會有一些什麼內容?

產前準備

乳房是我們很隱私,很重要的部位,我們有沒有認真的去了解過,觀察過?

產後第一口奶

產後第一口,不是水,不是葡萄糖,更不是配方奶,而是媽媽的乳汁!我們如何能做到?並且避免過早的開啟寶寶的飢餓模式。

正確的哺乳姿勢

順產,剖腹產後家人如何協助媽媽進行母乳餵養

生理性乳脹

「下奶」時的脹痛,學會輕鬆面對,科學解決

嬰兒的評估

我的寶寶吃夠奶了嗎?他哭鬧時我該如何安撫?

我們鼓勵爸爸們或者寶寶的主要照顧人能夠參與到課程當中,鼓勵媽媽們表達自己對母乳餵養的構想,並且把這個構想一步步變成現實!

我們也很歡迎媽媽們積极參与互動,把如果你是准媽媽,請把您最希望解決的問題告訴我們;如果您目前是正在哺乳的媽媽,歡迎你把你曾經遇到的困難或者你正在面臨的困難告訴我們。有你們的反饋,我們才能做得更好!

自然分娩工作坊

日期:2017.10.21-22

費用:2600

地點:小幸運工作室

哺乳指導培訓

日期:2017.23-30

費用:5000

地點:小幸運工作室

課程諮詢小助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笑笑曾 的精彩文章:

TAG:笑笑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