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越吃越瘦的負熱量食物,事實還是傳說?

越吃越瘦的負熱量食物,事實還是傳說?

控制體重,健康生活

歡迎關注西希營養學

不知何時「負熱量食物」的概念悄悄流行起來,西希記得最早看到這個概念的時候還是在上初中的時候,那時候還不了解營養學和健身,在報紙上看到「有些食物,吃了不但不會長胖反而會消耗熱量,所以多吃就能減肥」,還很天真的把這些食物抄下來貼在冰箱上,這些食物中為首的就是「芹菜、西柚、蘋果」,有很多神奇的減肥法也是基於這些食物的,比如「西柚減肥法」,「蘋果黑咖啡減肥法」等等,顯然這些方法並沒有終結肥胖,想要狂吃西柚就抵消大魚大肉、薯片零食,這等好事怕是沒有的。

但為什麼這種傳言還一直佔據著很多熱搜榜單呢?因為它有一定的科學來源——即食物的熱效應,「負熱量」食物只是把食物的熱效應過度詮釋了

所以今天就來揭秘「負熱量」食物和食物的熱效應。

1、負熱量食物是什麼?真的能越吃越瘦嗎?

2、吃東西要消耗熱量嗎?

3、怎麼吃才能消耗更多的能量?

4、還有哪些活動是幫我們消耗能量的?

1

負熱量食物是什麼?真的能越吃越瘦嗎

負熱量食物:消化時所需熱量大於其本身提供的熱量的食物。

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講,不存在「負熱量食物」,在網路上宣傳的「負熱量食物」或者相關的減肥產品,非常抱歉,可能只是利用了我們想吃又想瘦的心理,來欺騙我們的感情的。

為什麼不存在負熱量食物?

人類和所有生物的主要目的是儲存能量用來生長發育繁衍後代,食物正是這些能量的來源,如果真的存在「負熱量」食物,也就意味著這些食物沒有營養價值,會使吃了它們的生物就會越來越衰弱,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負熱量食物的存在並不科學

負熱量食物大多是健康食物:儘管這些被貼上「負熱量」標籤的食物,大部分都是含水量多熱量較低,又富含膳食纖維的,總體來講是健康飲食所倡導的。但是不建議使用「負熱量」這種標籤,因為這會讓人覺得可以通過吃這些食物來抵消不健康飲食的攝入,這種想法是不可取的。健康≠可以無限制

比如最負盛名「負熱量食物」西柚,100g西柚=30kCal,碳水化合物7.5g,蛋白質0.6g。按照「負熱量」的概念,消化一個西柚消耗的熱量需要>30kCal,30kCal的能量消耗是什麼概念呢?50kg的人慢跑三分鐘才能消耗30kCal,消化一個西柚=跑步3分鐘?這顯然是不成立的。

2

神馬?吃飯也要消耗熱量?

是的,吃飯也要消耗熱量!

饑寒交迫是一種很悲慘的境地,就像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樣,大家應該有體會,餓的時候更容易感覺到冷,而在吃了東西之後整個身體都會熱起來,這就是食物的熱效應。

有研究者讓受試者住在代謝倉中,通過檢測消耗的氧氣和呼出的二氧化碳,從早到晚多次測定人的代謝率,發現在三餐後人的代謝率會明顯上升,而且這種上升會持續一段時間 [1]

從原理上講,食物的熱效應指的是進食導致的額外的能量消耗,這些額外的能量主要用於食物的消化、吸收和代謝儲存,又叫食物的特殊熱力作用:

食物熱效應=(進食後能量消耗-基礎代謝)/食物所提供的能量

所以食物的熱效應是一個百分比,不可能超過100%,所以說吃飯消耗的熱量不可能超過吃進去的東西所提供的熱量,也就是負熱量食物是不存在的。一般膳食的熱效應在10%左右,也就是說用於消化吸收食物的額外熱量不會超過食物本身熱量的10%

3

食物的熱效應的影響因素

換句話說就是怎麼吃才能消耗更多的熱量?食物的熱力作用主要受兩個因素的影響:吃多少和吃什麼

1) 吃多少:吃的越多用來消化吸收的熱量就越多,但是消耗是成比例的增多,一般不會超過攝入的10%,例如吃30kCal的西柚,需要3kCal來消化,儲存了27kCal,而吃300kCal的三明治需要30kCal來消化,但是儲存了270kCal,所以吃的多還是會長得多

2) 吃什麼:蛋白質含量越高,食物熱效應越高[2],其實脂肪是利用起來最簡單直接的營養素,不需要太多的轉化,而碳水化合物次之,最複雜供能最不經濟的蛋白質也是消化吸收耗能最多的。在三大宏量營養素中,蛋白質的食物熱效應最大,相當於其本身能量的30%,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熱效應為5%-6%,脂肪的食物熱效應最低為4%-5%

研究表明,食物中每增加1%的蛋白質,熱效應會增加0.6%左右,同時高蛋白質食物還能產生更長時間的飽感,這種飽腹感最長可以持續24小時[2]

所以增加膳食中的蛋白質比例是有助於控制體重的。關於蛋白質與體重,可以看本期推送的第二篇內容,那裡有更詳細的解釋。

4

還有什麼是幫我們消耗熱量的?

回顧一下人的能量消耗,我們的能量主要用在三件事情上:eat, move and stay alive

1)基礎代謝:是維持基本的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熱量,呼吸、心跳、保持醒著都是很需要能量的哦,基礎代謝是我們最主要的能量消耗佔總熱量的65%左右

2)吃飯:這就是食物的熱效應,正常飲食下,食物熱效應大約佔攝入能量的10%

3)運動:運動所消耗的能量又分兩部分,一部分是非運動熱消耗(Non excercise activity thermogenesis,NEAT),另一部分是運動熱消耗

NEAT指的是我們日常生活所消耗的熱量,比如逛街買菜、做飯、洗衣服、甚至嚼口香糖或者抖腿(是的,抖腿可以是減肥利器),不同的人NEAT是有差別的,比如抖腿又嚼口香糖的隔壁男生就比安靜的小女生NEAT更大,所以也需要吃的更多。

運動熱消耗很好理解,就是我們去跑步、健身、游泳、瑜伽所消耗的熱量,運動性熱消耗是每日能量消耗中可變性最大的,對於一天到晚坐在沙發上看電視的人可能只有50-100kCal,而對於專業運動員可以高達3000kCal

控制體重的前提是要了解我們自己,我們的熱量從哪裡來,又用到哪裡去?重要的還有不要被too good to be true(聽起來太美,但不太可能是真的)的減重謠言所誤導,用科學的營養知識武裝自己是控制體重征途上的重要一步,歡迎持續關注西希營養學,獲得更多科學靠譜的營養學知識!

參考文獻:

[1] Influence of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on nutri-ent-induced thermogenesis in humans. Nutrition 1993,9(4):373-80.

[2] Postprandial thermogenesis isincreased 100% on a high-protein, low-fat diet versus a high- carbohydrate, low-fat diet in healthy, young women. J Am Coll Nutr 2002, 21(1):55-6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希營養學 的精彩文章:

TAG:西希營養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