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告訴你遼帝國是怎樣被滅的,靖康之恥又是怎樣發生的!

告訴你遼帝國是怎樣被滅的,靖康之恥又是怎樣發生的!

博聞通識,知古鑒今。有品、有趣、有態度。

編者按:本文由讀史縮編自著名史學家柏楊所著《中國人史綱》,為通讀中國史第30篇文章。

轉眼進入第十二世紀,強大的遼帝國發生內亂,它所臣屬的女真部落在東北獨立,建立金帝國,以雷霆萬鈞之力,把遼帝國擊潰。宋帝國先秘密地跟金帝國結盟,但是不久就得罪了它。於是金帝國再出兵把宋帝國擊潰,攻陷首都開封(河南開封),生擒兩位皇帝,宋帝國政府殘餘力量,撤退到長江以南。

當西方正陷於十字軍東征的狂熱時,東方女真民族在東方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成為第十二世紀的驕子。

一、輕佻的宋徽宗趙佶

公元十二世紀的第一年(1100年),宋帝國第七任皇帝宋哲宗趙煦逝世,沒有兒子。嫡母向太后主張由親王趙佶繼任,強硬派大臣章惇反對,這位目光如炬而又勇於負責的政治家,大聲說「趙佶輕佻!」他主張立另一位親王趙似。他們都是趙煦的弟弟,最後當然是向太后勝利。

趙佶那年19歲,即位後,向太后臨朝。向太后是舊黨第二個護法神,她再度撤銷新法新制度,恢復原狀。不過她當權只七個月,就卧病不起。

趙佶當宋帝國的皇帝,是宋帝國的不幸,也是遼帝國的不幸,更是趙佶自己跟他的家族的不幸——無疑,不當皇帝,趙佶是一位成就非凡的書畫大家,但一個醉心於書畫藝術的王爺成了皇帝,就是帝國的悲哀了。

章惇因為批評趙佶輕佻,付出批評的代價,被輾轉貶死在距首都開封800公里外的睦州(浙江建德)。但對章惇的報復,並不能證明趙佶不輕佻。事實上,反而更證明趙佶輕佻。

1102年,趙佶把舊黨最後一任宰相韓忠彥免職,任命新黨蔡京當軍相。但蔡京雖以新黨身份作政治號召,其實他並不是新黨,而只是一個一再變節的、投機取巧的官場混混。他對新黨的一連兩任宰相曾布、張商英,同樣排斥。他雖然也下令恢復王安石的新法新制度,但只是一種宣傳手段,並不認真執行。蔡京所認真的只是如何打擊他的政敵——他效法舊黨的手段,針鋒相對的,也宣布以司馬光為首的舊黨是「奸黨」,刻在石碑上,公告全國。

但蔡京的政敵實際包括新、舊兩黨,新黨舊黨人士,同時在政府中絕跡,只剩下一群新貴官僚,因此,新法新制度不久也都被取消,一切又恢復原狀,而且比原狀更糟。

蔡京也是書法高手,和宋徽宗很是談得來

蔡京從1102到1125年,24年之間,四度出任宰相。趙佶還時常駕臨他家中歡宴,這在專制時代是一種特殊榮耀。趙佶所以這麼重用他,是因為他的諂媚有獨到之處,趙佶只有在他面前才感覺到心情舒適。所以有時候趙佶雖然有點厭惡他(他的宰相職位,四次被免職),但終於仍離不開他。

蔡京在這種情形下,把趙佶引導向一種看起來並不浪費的浪費漩渦。在皇宮裡大量興築假山,布置奇異花草和奇異石頭。這種微不足道的庭院園藝,原算不了什麼,但帝王的無限權力和蔡京集團的苦心運用,不久就成為宋帝國建國百餘年來最大的暴政。

官員們從全國各地,經由長江、黃河,把那些奇花異石,運到首都開封。船舶相連,稱為「花石綱」。綱,結隊而行的貨物,在當時一批稱為一綱。無論什麼人家,一根草或一塊碎石頭,都可能忽然間被率領著士兵的官員闖進來,加上標幟,指為「御前用物」,命主人小心看護。如果看護的程度不能使官員滿意,那就犯了「大不敬」罪狀,依法主犯處斬,全家貶竄。運走的時候,則把房屋牆垣拆掉,恭恭敬敬地把那所謂的御前用物抬出來。於是「花石綱」成為最簡單而有奇效的敲詐勒索的法寶。——這使我們想到第四世紀五胡十六國時期石虎時代「犯獸」的怪事。

蔡京所以能得到權柄,由於宦官童貫的支持,童貫才是趙佶唯一始終寵信的助手。趙佶曾派他當河湟戰區(青海省東北部)總司令官,並代表皇帝出使四方,沒有人能比他更炙手可熱。1111年,宋帝國循例派遣使節前往大定府(遼中京·內蒙古寧城)祝賀遼帝國第九任皇帝耶律延禧的生日,童貫擔任副大使職務。

就在這一年的十月,童貫返抵遼帝國南疆重鎮盧溝橋(就是1937年小日本突然向中國陸軍發動攻擊的地方)。那一天,童貫下榻盧溝橋驛站。晚上,一個華裔的遼國人馬植悄悄地進入童貫房間晉見。馬植曾擔任過遼政府的中級官員,原籍燕京(北京)。他希望自己的故鄉重回祖國,在這次晉見中,他向重貫提出收回燕雲十六州的秘密計劃。

——燕雲十六州,當第十世紀五代十國的後晉開國皇帝石敬瑭割給遼帝國時,遼帝國大喜若狂,卻不知道已吞下了定時炸彈。這是一個除非流血便不可能解開的結,現在開始它連鎖毀滅的第一環。

馬植用的是紀元前三世紀戰國時期秦國宰相范雎所發明的遠交近攻政策,他告訴童貫:「遼帝國東北邊陲,有一個女真部落,驍勇善戰,對遼帝國的暴政,切齒痛恨,有隨時叛變的可能,一旦叛變,遼政府絕沒有力量控制。朝廷如果派人從山東半島出發,從海道跟女真締結軍事同盟,東西夾攻,燕雲十六州垂手可得。」

這計劃非常實際,童貫大為興奮,就把馬植秘密帶回,介紹晉見宋徽宗趙佶。趙佶跟他談話之後,採納他的意見。於是立即著手實施。以購買馬匹的名義,陸續派遣使節(包括馬植在內),從山東半島渡海前往女真部落。

馬植是一位典型的愛國英雄,他在異民族統冶下已歷幾個世代,而仍然熱烈地懷念當初遺棄他的祖國。可惜,遠交近攻政策只有在強大的軍事力量作後盾下,才能發揮功能。馬植高估了祖國的力量,腐敗無能的宋政府辜負了他。

二、金帝國掀起的滅遼風暴

馬植不僅是一位愛國英雄,更是一位具有遠大眼光的政治家。他的觀察和見解,無一不高瞻遠矚。

女真民族,在第九世紀時,稱靺鞨民族。他們在黑龍江一帶漁獵為生,以後不知道什麼緣故,改稱女真。遼帝國長期的太平日子、宮廷的奢侈和專制政體必然有的毒素,使它的皇帝一代不如一代。皇帝和高級官員出獵時,所需要的一種稱為「海東青」的名鷹,只有韃靼海峽才有出產。搜捕海東青的欽差大臣,川流不息地穿過女真部落,往往過度貪暴,女真人的憤怒已遠近皆知,可是欽差大臣並不在乎,貪暴如故,認為他們沒有力量反抗。

十一世紀末的1096年,女真諸部落間發生了「阿疏事件」:身為完顏部落酋長的完顏盈哥,聽到紇石烈部落酋長阿疏準備跟他對抗的消息,他就向紇石烈部落發動攻擊。阿疏逃亡到首都臨潢(內蒙古巴林左旗),向遼政府控訴完顏盈哥。遼政府命完顏盈哥撤退,完顏盈哥羽毛還沒有豐滿,只好接受。但隨著時間發展,完顏盈哥羽毛已經豐滿,乃以不把「逃犯」阿疏交出來,當作遼國最大的罪惡。

由是,遼金兩國間,十年血戰,幾乎每次戰役都要出現阿疏的名字。金帝國堅持只有把阿疏交出來,才可以和解,而遼帝國基於對藩屬的責任和義務,每一次都加以拒絕。看起來好像阿疏是一個和戰興亡的關鍵人物,金帝國對他有不共戴天的可怕仇恨。可是等到遼帝國崩潰,金帝國把阿疏逮捕後,只不過打了幾板,即行釋放。後來每有人請教阿疏姓名時,他都幽默的自我介紹:「我叫破遼鬼。」

這件史實使我們了解,「借口」這個名詞的真實意義。

影視劇中的」金國著名叛徒「阿疏

1113年,完顏盈哥的侄兒完顏阿骨打繼位。第二年(1114),派人到首都臨潢(內蒙古巴林左旗),向遼政府索取阿疏,遼政府不許。完顏阿骨打遂以遼政府不交出來阿疏這件滔天大罪,祭告天地,起兵叛變。

完顏阿骨打之所以急於採取行動,有他的理由。遼皇帝耶律延禧酗酒、昏庸,而且凶暴,已經眾叛親離,民怨沸騰。完顏阿骨打曾借著朝見的機會,親自觀察過他,留有深刻的印象,認為耶律延禧是一個最佳的敵人。

遼帝國東方重鎮寧江州(吉林松原東)最先陷落,耶律延禧正在打獵,聽到消息,命大將蕭嗣先征剿,在混同江(松花江)北岸出河店(黑龍江肇源)被女真兵團迎頭痛擊,全軍覆沒。

遼帝國先前曾流行過一個傳說:「女真兵不能滿一萬,滿一萬即天下無敵。」這時女真部落的武裝戰士,剛剛才滿一萬,遼帝國已無能為力。到了1115年,完顏阿骨打建立金帝國。耶律延禧御駕親征,在護步答岡(吉林雙遼境)決戰,所統70萬國防軍,抵擋不住金帝國女真兵團猛烈打擊,霎時崩潰,耶律延禧隻身逃回中京(內蒙古寧城)。

當馬植代表宋帝國晉見完顏阿骨打時,已是1120年。金軍於佔領了半個遼帝國後,進抵臨潢。從來不停止遊獵和殺人的耶律延禧,這時正在外打獵,不敢回救,城中衛戍部隊卻很忠誠,堅強的如同銅牆鐵壁。馬植到達時,完顏阿骨打告訴他:「你可以先看一下我們的力量,再談條件。」即下令攻城,在石箭如雨中,殺聲震動天地,從早晨開始,不到中午,這個聞名四方的契丹首都巨城,即被攻陷。

馬植對女真兵團的強悍,大吃一驚,他知道女真是強悍的,但不知道強悍到如此程度。

金、宋兩個對遼帝國的夾擊密約,就在陷落不久的臨潢簽訂,包括下列三項:

1、金軍負責攻取遼帝國的中京大定府(內蒙古寧城),然後南下,穿過平地松林(巴林左旗跟河北圍場縣之間,東西橫亘數百公里以松樹為主的巨大森林,稱「平地松林」,也稱「松漠」,當契丹部落時代,唐政府曾冊封它的酋長為松漠都督,就是指此),直指長城古北口(北京密雲東北)。宋軍負責攻取遼帝國的燕京析津府),然後北上,也直指長城古北口。兩國即以古北口關隘為界,互不超越。

2、金帝國同意宋帝國收回燕雲十六州。——十六州中,後周帝國時已收回瀛、莫二州,但遼帝國於十六州之外,曾強佔了易州(河北易縣)、設置景州(河北遵化),合在一起計算,仍為十六州。

3、宋帝國同意把進貢給遼帝國的貨物和銀幣,改為進貢給金帝國。

不過,即便是這樣一個從開始就屈膝進貢的密約,卻也根本沒有機會實施,女真兵團像暴風一樣,把遼帝國這堆落葉,迅速地一掃而光。兩百年不可一世,迫使後晉和宋兩個帝國就範的契丹兵團,潰不成軍。耶律延禧逃入夾山(內蒙古武川陰山一帶)。1125年,耶律延禧再向西逃,中途被女真兵團生擒。

耶律延禧被俘並不等於遼帝國的滅亡,皇族後裔的大將耶律大石,一個卓越的軍事天才,集結殘餘兵力和部落,向西流亡。抵達中亞的尋思干城(烏孜別克撒馬爾罕),擊敗當地諸小國的聯合反抗,到起兒漫城(烏孜別克納沃伊城),宣布繼承帝位,組織新的中央政府。不久東返,在伊賽克湖之西,吹河(楚河)南岸,築虎恩斡耳朵(斡耳朵,宮殿之意;今吉爾吉斯托克馬克),作為首都。

這個西遷的遼帝國,從此跟中原失去聯絡,中原也再沒有得到過它的消息。它那原來就很低的文化水準,經過天翻地覆般地轉戰逃亡,連他們自己的契丹文字恐怕記得的人都不多了。所以雖然延續國脈達94年,但對人類文化沒有什麼貢獻。在十三世紀的1218年,終於被新興的蒙古帝國消滅。遼帝國立國303年,是中國版圖上立國時間最久的王朝之一。

三、慘不忍睹的勝利

宋金對遼帝國夾攻密約,原定於訂約的第二年(1121)實施。馬植返國復命後,宋徽宗趙佶命宦官童貫當總司令,集結部隊。可是剛剛集結完成,遠在南方八百公里外的睦州(浙江建德,章惇貶死的地方),爆發民變。

這是民眾對花石綱暴政的激烈反應,由青溪(浙江淳安)人方臘領導。他們一連攻陷了睦州、杭州、歙州(安徽歙縣)、衢州(浙江衢州)。對政府官員痛恨入骨,凡官員被擒,即砍斷四肢,剖開肚子,挖取腸胃;或用亂箭射死,熬成膏油。從這些殘忍的報復行為,可推斷出官員們平時對民眾的毒害,必千百倍於此,才使這些善良的農民陷於瘋狂。

趙佶命童貫征討,宋帝國國防軍雖不能對外,但對內仍有力量,方臘被殺,民變失敗。童貫察覺到民變的原因,於是說服趙佶下詔罪己,撤銷花石綱和主持花石綱的機構「應奉局」。可是,宰相王甫告訴趙佶說:「民變是茶法鹽法太苛激起的,跟花石綱無關。童貫太老實,受姦邪小人的蒙蔽,把罪過全推到陛下身上。」趙佶果然被激怒,立即恢復花石綱和應奉局。

睦州民變於1121年結束,已耽誤了夾攻日期。於是順延到1122年。1122年正月,金帝國攻陷遼帝國的中京(內蒙古寧城),童貫急統軍北上,出白溝(河北雄縣西北白溝河鎮),分兩路進攻。當時遼皇帝耶律延禧逃往夾山(內蒙古武川陰山一帶),跟外界失去聯絡。

耶律延禧的叔父耶律淳在燕京(北京)繼位,對女真兵團節節抵抗。宋軍突然採取軍事行動,對燕京是一個晴天霹靂,他們再沒有想到一向卑躬屈膝的宋帝國,會在朋友背上插上刀子。耶律淳陷於腹背受敵的危境,他派人晉見童貫說:「女真叛變作亂,貴國也應對它厭惡。如果貪圖眼前小利,捐棄百年友誼,去交結豺狼,只會種下將來無窮禍根,尚請貴國考慮。」

這是一段充滿形容詞的外交詞令,當然不會發生效力。童貫繼續督軍前進。遼軍只好迎戰,兩國在盧溝橋相遇,宋兵團兩路大軍被打的潰敗。

然而,耶律淳在位四個月便逝世,他的妻子蕭皇后繼續執政。駐紮在涿州(河北涿州)、易州(河北易縣)的遼帝國「怨軍」(由家鄉淪於女真的流亡青年組成,專向金帝國報怨復仇)司令官郭藥師,跟蕭皇后不睦,遂向宋帝國投降,獻上兩州土地。

這對宋政府是一個鼓勵,趙佶命童貫作第二次北伐。蕭皇后派遣使節韓昉晉見童貫,奉上降表,請求念及119年敦睦的邦交,不再進攻,遼帝國願降為臣屬,永為屏藩。童貫一口拒絕,把韓昉叱出帳外。韓昉在庭院中哀號說:「遼宋兩國,和好百年。盟約誓書,字字俱在。你能欺國,不能欺天。」痛哭而去。

童貫在叱走韓昉後,即對燕京奇襲,但結果卻是,在遼軍迎戰下幾乎全軍覆沒,被遼軍追擊到盧溝橋,宋軍將近20萬人,被遼軍的鐵騎衝刺,死傷殆盡,死體盈路。遼軍作歌傳唱,譏刺宋帝國的無心與無能。

——以如此使人失笑的兵力,竟敢毀盟挑戰,再一次說明世界上確實有不自量力這回事。

金帝國接到宋軍潰敗的消息,也大吃一驚,他們固然知道宋軍衰弱,但不知道衰弱到這種地步,這對他們是一個新的誘惑。皇帝完顏阿骨打既知宋軍不能在古北口(北京密雲東北)會師,於穿過平地松林後,即放棄古北口,徑從居庸關(北京昌平)南下,進攻燕京。那些把宋軍打得落花流水的契丹兵團,跟金軍一經接戰,即被擊潰。蕭皇后逃走,燕京陷落。

在這種尷尬的情況下,宋帝國派遣馬植到燕京,仍向金帝國索取燕雲十六州。一批昏聵的高級官員如蔡京、王甫,更異想天開,命馬植除了索取燕雲十六州外,還要額外索取九世紀唐王朝末年,盧龍戰區(北京)節度使劉仁恭失去給當時尚是契丹部落的三州——平州(河北盧龍)、灤州(河北灤縣)、營州(河北昌黎)。

完顏阿骨打告訴馬植,三州的事不必再想,而且連臨潢(內蒙古巴林左旗)密約也作廢,因為宋軍並沒有履行條約在古北口會師。不過完顏阿骨打貪圖進貢,他允諾把山前(太行山以東)的七州交結宋帝國。附帶條件是,燕京(北京)是金軍攻陷的,所以燕京的賦稅應納給金帝國。馬植目瞪口呆地回到雄州(河北雄縣),向趙佶飛奏,趙佶急於取得這場勝利,全部接受。

宋金兩國遂於1123年,簽訂友好和約:

1、金帝國把太行山之東七州,即燕京(原幽州·北京)、薊州(天津薊縣)、檀州(北京密雲)、順州(北京順義)、景州(河北遵化)、涿州(河北涿州)、易州(河北易縣),交還給宋帝國(事實上只交還五州,涿、易二州去年已由郭藥師的怨軍獻出)。

2、宋帝國每年向金帝國進貢銀幣20萬兩,綢緞20萬匹,以及燕京賦稅代金100萬貫(金帝國說,燕京賦稅每年只收六分之一,已經夠寬大了)。

3、雙方都不準招降納叛(事實上這一條是專對付宋帝國的,遼帝國在瓦解中,大批漢人和契丹人南奔)。

4、宋帝國一次付給金帝國軍糧20萬石。

當五州交割、金軍撤退時,卻把燕京居民,全部擄走,宣稱這是宋帝國的意思:只要土地,不要人民。結果宋帝國得到的只是燕京一座空城,需要千里運糧接濟進駐的軍隊和救濟漏網未走的貧苦居民。

但無論如何,宋帝國總算站在勝利的一邊,收復了喪失188年之久的領土。趙佶成為漢人的救星,童貫被封為王爵,全國狂歡慶祝。

四、靖康之恥

金帝國虎視眈眈地注視著下一個——宋帝國這個獵物,只有馬植警覺到所隱伏的危機,他警告當權官員:「和平頂多維持兩三年,我們必須早作準備。」但沒有人重視,包括趙佶在內的高階層人物,都像盲目的蠢豬一樣,咻咻然不斷地左碰右撞,企圖從巨怪的血盆大口中再銜出一點殘餘食物。

燕京於1123年四月,勉強收回。到了五月,南京(即平州,河北盧龍)留守長官張覺舉州向宋帝國歸降。馬植再度提出警告說:「盟約剛剛簽定,不準招降納叛,絕不可以不遵守。」輕佻的趙佶立即把馬植貶官五級。

結果,金帝國一舉手之間,就把南京奪回,張覺逃入宋帝國,請求庇護。在金帝國嚴厲壓力下,趙佶虎頭蛇尾,只好殺掉張覺,把人頭送還。這個輕率的舉動使遼帝國的降人,包括怨軍在內,人心全部瓦解。而金軍不久就在張覺檔案中,搜查出趙佶的詔書,不僅大喜特喜,阿疏使他們破遼,張覺使他們破宋!

恰好金軍向宋軍華北軍區司令官(河北燕山府路兼河東路宣撫使)譚稹,按《條約》索取20萬石軍糧。譚稹拒絕說:「馬植算什麼東西,他承諾的,怎麼能算數。」金帝國獲得一個張覺外,又幸運的獲得一個譚稹。

1125年二月,遼帝耶律延禧被擒。十月,金帝國就對宋帝國發動總攻,分兩路南下。東路元帥完顏斡魯古攻燕京,目標開封;西路元帥完顏宗翰,攻太原(山西太原),目標洛陽(河南洛陽),但被堅守不下的太原所牽制,不能前進。

東路軍在進攻燕京時,負責燕京防務的怨軍叛變,於是燕京失守。金軍乘勝長驅南下。宋帝國前線的告急文書和金帝國宣布趙佶叛盟毀約的罪狀,接二連三涌到首都開封,像一個霹靂打到趙佶頭上,使他魂飛天外。大臣們認為非趙佶退位,不足平息金帝國的憤怒。於是趙佶只好傳位太子趙桓(宋欽宗),他悲哀地說:「想不到女真竟敢如此。」忽然昏厥,從龍床上栽到地下。

太子趙桓即位後,派遣大將何灌率國防軍二萬人,前往保護黃河渡橋。士兵們好不容易攀上馬背,卻兩手緊抱著馬鞍,不敢放開,歡送他們出征的開封市民大為震駭——當年韓琦反對王安石訓練國防軍,這正是舊黨勝利的成果。

1126年一月,金軍東路兵團,抵達黃河,那些雙手抱鞍的士兵,一望見金軍旗幟,就一鬨而散。南岸守軍比較勇敢,他們在縱火燒橋之後才一鬨而散。趙佶聽到消息,率領他的舊有巨僚,出城向江南逃走。趙桓召集緊急會議,大臣一致主張遷都,只祭祀部副部長(太常少卿)李綱,主張堅守待援。還沒有議論完畢,金軍已渡過黃河,抵達城下,提出下列和平條件:

黃金500萬兩,銀幣5000萬兩,牛馬一萬頭,綢緞100萬匹,尊金帝國皇帝為伯父,除把太行山之東七州交還金帝國外,再割中山(河北定州)、太原(山西太原)、河間(河北河間)三鎮。

剛上位的宋欽宗趙桓只好接受,馬上派人搜刮民間的和妓院的金銀,分批繳納。完顏斡魯古因為西路兵團被阻,不能會師,而宋帝國勤王的軍隊漸漸集結,感到力量薄弱,所以並沒有等到金銀繳齊,就帶著所得到的和割讓三鎮的文件,向北撤退。

宋政府下令,任何人膽敢中途邀擊金軍的,即以叛逆論罪。

金軍撤退之後,宋政府又恢復它抱殘守缺、苟且偷安的傳統精神,言戰的李綱被貶出開封,宋徽宗趙佶也逃難歸來。官員們除了忙碌於「和」、「戰」的議論外,沒有在國防上採取任何防禦措施,以免觸怒敵人。

可是,幼稚到可怕程度的陰謀卻在暗中進行,企圖靠一些小動作小技巧引起金帝國的覆亡:第一、趙桓寫了一封密函給金帝國大將耶律余睹(耶律余睹原是遼帝國大將,被耶律延禧所逼,於1121年降金),請耶律余睹發動兵變;第二、宋欽宗趙桓再寫一封密函給遠在西方天涯的遼帝耶律大石,對過去叛盟的事表示歉意,要求恢復百年來的傳統友誼,對金帝國夾擊。

最精彩的是,趙桓竟把如此重要,能引起千萬人死亡的秘密文件,交給金帝國派到開封催繳欠款的使節蕭仲恭,用重賄請他轉交給耶律余睹。在意料中的,蕭仲恭回國後立刻就把密函呈出。而派往西方遼帝國的使節也在邊界被金帝國的巡邏隊捉住。金帝國第二次獲得借口。

同年(1126)八月,即第一次包圍開封的六個月後,金帝國對宋帝國作第二次總攻。仍分兵東西兩路南下。將近30萬的宋帝國國防軍,奉命沿途阻攔,但他們根本不敢作戰,只要聽見女真兵團戰鼓的聲音,就驚恐逃散。

金軍這一次穩紮穩打,用兩個月的時間,把華北30餘萬平方公里土地,除了幾個城鎮外,全部佔領。在無後顧之憂的情況下,到了十一月,兩路兵團在開封城下會師。宣布趙桓叛盟毀約罪狀,要求割讓已在他們手中的整個黃河以北地區。

趙桓再度準備全盤接受,但這時候一個無賴漢郭京出現,聲言他會神術「六甲法」,可以把金軍消滅,生擒兩路元帥。六甲法是挑選男子7779人,經過咒語訓練後,即刀槍不入。國防部長(兵部尚書)孫傅和一些高級官員,竟都深信不疑,於是趙桓又決定作戰。

郭京指定的日子到了,他命城上守軍撤退,不準偷看(他說:偷看會使神術失靈)。然後大開城門,命他的神兵出擊,出擊的結果可以預料,全被殲滅。如果不是把守城門的戰士急把城門關閉,金軍可能乘勢沖入。

郭京說:「這必須我親自作法。」於是他率領殘餘的神兵,縋城而下,下去後,頭也不回地就一溜煙向南逃走。就在此時,金軍猛烈攻擊,攀城而上,城上沒有守軍,鋼鐵般鑄成的首都開封,霎時陷落。

開封陷落之初,趙佶、趙桓仍住在皇宮,金軍並沒有表示採取什麼行動,只是向他們索取天文數字的黃金白銀和勞軍的美女,父子二人再向全城居民搜刮。可是,只維持了四個月,到了明年(1127)三月,金軍終於把趙佶、趙桓逮捕,宣布金帝國皇帝的命令,二人被罷黜為平民。趙姓全體皇族三千餘人,包括駙馬和宦官,被一隊牛車載向3000公里外,朔風怒吼的遙遠東北地區,跟十世紀時後晉皇帝石重貴家屬,同一命運。

因為這件恥辱之事發生於北宋宋欽宗靖康年間(1126-1127年),所以被稱為「靖康之恥」、「靖康之難」。

北宋政府至此結束。

8年後的1135年,宋徽宗趙佶病死在荒涼的五國城(黑龍江依蘭)一棟破爛房屋中的一個土炕上。

再過21年,即1156年,宋欽宗趙桓被當時金帝國皇帝完顏亮下令押回首都中都(北京),跟被俘的遼帝國皇帝耶律延禧同囚在郊區一座廟院里。一天,金帝國將領們比賽馬球,完顏亮命二人參加。趙桓文弱,又不大會騎馬,從馬上跌下來,被踏踐而死。那位高齡81歲,滿身罪惡的耶律延禧,體格仍十分健壯,他企圖逃出重圍,死於亂箭之下。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 的精彩文章:

圖說孔子,太棒了!
宋遼西夏三國鼎立與越南的獨立
看苟且偷安的大宋如何成為寒門士大夫的樂園!
一文告訴你五代十國如何亂?大宋如何一統中原?
五代十國如何亂?大宋如何一統中原?

TAG: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