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帝國的末路風景:富貴還鄉 繁華只是一瞬間

明帝國的末路風景:富貴還鄉 繁華只是一瞬間

是什麼造成崇禎的不幸?即「潰爛而莫可救」,筆者以為是十六、十七世紀之交,支撐中華帝國的士人政治已經走到了盡頭,這個政治困局,當時的皇帝和文官集團都沒法破解,即使是唐宗宋祖再世,也難力挽狂瀾。

富貴還鄉 月盈水滿

鄒元標等人因彈劾張居正被廷杖、流配,果然起到了威懾作用,滿朝臣工不敢再敢犯龍顏了。但正常的渠道走不同,便有人選擇了非正常渠道。那時沒有網路,人們不能上網發帖子,但可以寫大字報。《明通鑒》載:「人情洶洶,指目居正,至揭榜於通衢。」

這揭榜就是匿名大字報,上疏則是實名制,實名有風險當然只能匿名了。但明朝有著超乎以前任何朝代的偵緝能力,東廠、錦衣衛的番子、細作遍布各地,這是老祖宗朱元璋留下的寶貴財富。皇帝詔諭:「再及者殺無赦。」如此,連匿名大字報也消失了,看起來真的風平浪靜,張居正可以一門心思撲在國事上。

第一件大事就是皇帝的大婚,十六歲的皇帝行冠禮後就意味著成人了,該成婚了。婚禮完全按照《禮記》辦理,如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最後迎親,這些程序都得走一遍,皇家的婚事當然更加鄭重。至今日本皇室娶皇妃嫁公主還仿照著這樣的古禮,中國一些農村操辦婚事,要合八字,送彩禮,選日子,實則是古禮的遺迹。

納采問名是向女方求婚的意思,皇帝為至尊,當然不能托普通的媒人去干這事,一定是親貴大臣。皇帝下旨讓英國公張溶為正使、張居正為副使去持節行納采問名。

正使是勛臣的後代,他們的祖先一般是隨朱元璋開國或隨朱棣「靖難」的大功臣,爵位世襲,地位非尋常文臣能比,張居正以首輔充當副使,可見太后和皇帝對他的器重。要知道,他正「在官守制」,只能穿便衣,為父親服喪。這事在禮法至上的明朝當然又非同尋常,因為皇帝的婚禮是天下第一大喜事,怎麼能讓一個正服喪的大臣來當副使呢?戶科給事中李淶上疏提出異議,認為皇帝奪情挽留張居正,是因為軍國大事離不開他,而皇帝大婚與經國籌邊不一樣,因此乞求派別的大臣充任。

皇帝主意早定,沒把這樣的奏疏當回事,張居正也順水推舟,說「凡可以慮忠效勞者,皆不避神跡,不拘常理」,脫下服喪的衣服,換上大紅官袍去辦這樁天下第一大喜事。

皇帝和太后讓張居正當大婚副使,這是種象徵性的任務,無非充分體現皇帝對首輔的信任和仰仗,禮法治國更多的就是靠象徵性的禮儀支撐,言官看不到這點,簡單地和軍國大事對比,顯然不得為政之精髓。

皇帝的大婚辦完了,張居正得回老家辦父親的喪事。儘管他被「奪情」,不能回家丁憂三年,但老爸的葬禮,他還得參加。

徵得皇帝的准許,張居正於萬曆六年(1578年)三月離京回湖北江陵葬父。上一次回家,是十八年前,自己還是個七品翰林編修。在上次省親之前,他曾在家休了三年的長假——當年父親健在自己體壯,自己尚可一歇三年,那是因為在政壇上還是個無足輕重的小官,真正到了需要為父親守制三年時,卻擔當了國家重任,不能抽身。這大約就是人生的無奈吧。他當年休完三年長假重入官場時,寫下一首明志的詩:「國士死讓,飯漂思韓,欲報君恩,豈恤人言。」他用的是豫讓以死報知遇之恩,韓信千金報一飯之恩的典故。可那時前途茫茫,能否報「君恩」他自己都不知道。近二十年過去了,他有了報君恩的機會,也真的做到了「豈恤人言」,不怕別人的議論。

歸家葬父,對張居正來說,是一次富貴還鄉。

荊楚大地,在明朝開國時很不受待見,因為這塊地方是朱元璋打江山時最大的勁敵陳友諒的根據地。而明朝中葉正德皇帝駕崩後,大明的風水轉到這塊土地上了。正德帝沒有子嗣,也沒有親兄弟,他的堂弟16歲朱厚熜從父親的封地湖北安陸,入京承繼大統,國脈得以延續。這地方出了個真命天子,是為嘉靖,現在嘉靖的孫子萬曆在位,這塊土地又出了個才幹幾乎超過二百年來任何一個文臣的首輔張先生。

張居正回家葬父,用現在的話來說,那動靜搞得相當的大。

儘管首相請假回家只有短短的幾個月,但內閣現在只剩下了呂調陽和張四維兩人,而一個大帝國每天要處理的事情太多。據《明史》記載,張居正本來想請退休回家的老首輔徐階重新出山,可想到徐階是自己的老師,自己回朝廷後,還將繼續讓老師坐首相的位置,內閣是按資歷排位的,徐階既是張居正的老師,以前當過首輔,不可能居學生之下。張居正總不能讓皇帝明文諭示徐階僅僅替自己替幾個月班,再等他喪事辦完就立刻回宋江老家吧。於是他建議讓馬自強(字體乾,陝西同州人)和申時行(字汝默,蘇州長洲人)入閣。這馬自強曾和張居正在政見上多有抵牾,但這回張居正不計前嫌推薦他入閣,他心存感激,從此十分佩服張居正。此番安排可看出張居正的用人之術。

張居正離京時,皇帝和太后一再叮囑,讓先生早點回來,國事離不開先生。並賜「帝錫忠良」銀印一顆,及銀兩、綢緞等其他賞物,派司禮監太監到京郊為張居正餞行。如此皇恩浩蕩,簡直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連皇帝都如此敬重首相,那不用說,一路的官員拍張居正的馬屁唯恐不及。所過之處,沿途的地方首長率群官長跪行禮,巡撫、巡按越過自己的轄界迎接,為張居正做前驅。回京路經襄陽和南陽,襄王和唐王出來迎候,為他設宴接風。

按明朝禮制,親王是天潢貴胄,人家的爵位擺在那裡,大臣不管權力多大,見面也得向親王行臣子之禮。可張居正只行賓主之禮,拱拱手敷衍一下,這確實有僭越之嫌疑。

俗話道:「太太死,壓斷街;老爺死,沒人抬。」說的是人情之世故,老爺還在位時,太太死了來送葬的人多得壓斷街,這當然是向還當權的老爺獻殷勤。等老爺自己死了,不用再巴結他了,送葬的人就少得可憐。所有的葬禮其實和死者沒關係,都是給活人看的。

現在當朝首相張居正葬父,那家鄉的地方官能不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表示一下么?張居正當國後,民間流傳「官楚則貴」的說法,說的是在張居正家鄉當官,只要和張府的人搞好關係,升遷就非常容易。

皇帝派來參加葬禮的特使有司禮監太監魏朝——這人很有權勢,後來魏忠賢拜在他門下,然後反噬,把魏朝的馬子熹宗的乳母客氏撬過去再害死他。還有工部主事徐應聘,禮部主事曹浩。護送張居正的有錦衣衛指揮僉事史繼書,深荷張居正知遇之恩的名將戚繼光派一隊衛士,手持當時最先進的火器鳥銃隨行。行省、道、府、縣這些地方官就更不用說了。

什麼叫風光大葬,這就是風光大葬。當然也有不拍馬的官員,巡按御史趙應元和荊州推官(分管當地司法)魏允貞就不去參加葬禮,張居正不高興,趙後來因此被張居正的門客都御史王篆彈劾。魏允貞這人耿直清介,官聲很好。生了一個太過於聰明的兒子,後來投靠魏忠賢做了內閣輔臣,是魏忠賢殘害忠良最重要的幫凶,這算典型的好爸爸教出壞兒子。

未完待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兵器研究所 的精彩文章:

只為切磋和維護治安的「善良武器」:新月釵
2.5mm厚的板甲都擋不住的「手炮」:歐洲早期火門槍
先秦的戎狄到底咋打仗?中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騎射考證
蘇格蘭史上真實的麥克白事件,比莎士比亞寫的還要戲劇!
皮甲與青銅甲到底誰更強?皮甲只是二流的盔甲?

TAG:冷兵器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