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道教黃信陽書法賞:見素抱樸 無欲則剛

道教黃信陽書法賞:見素抱樸 無欲則剛

黃信陽道長,號中和子。現任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 北京市道教協會會長,河北省道教協會名譽會長,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政協常委,北京市人大代表,中國道教協會道家書畫院院長,上善慈善基金主任。編著有《道教教理教義》、《全真必讀》、《道教楹聯選編》、《人生格言》、《道教常識問答》、《老君說百病百葯》註解、《全真道》、《道教戒律》,出版社發行《修道養生真訣》、《道教常識》、《中國道教文化典藏》等。

黃信陽道長將道教文化、周易風水思想融匯於書法之中,他的書法中飽含道教思想的藝術理念。將道教中清靜,恬淡,無為的精神與書法技藝相結合才能成就真正純粹的藝術作品。黃道長通過對道教文化的體悟,在精神上取得了自由,並運用到書法藝術的創作中,使道教文化與書法藝術的結合幾乎達到了至臻至美的境界。

《見素抱樸》來自《道德經》第十九章:「見素抱樸,少私寡慾。」是老子思想的重要觀點之一。這裡的「見」字實際上是「現」,讀作xiàn,意為呈現出來。「素」指沒有染色的生絲,比喻本色,顏色單純,不需華麗,這就是素。「朴」指未經加工的原木,還可比喻合乎自然法則的社會法律。從人文觀點來看老子是要人們呈現出本來的面貌,守住自我的本真與純樸,不因外物改變自己的內心,素樸才是至美。所以說天地間有大美而不言。真正的大美,絕對是不加雕琢的自然之美。

「見素抱樸,少私寡慾」後半句中的「私」是指私心,把財務佔為己有就是私。「寡」亦是少的意思。「欲」指慾望。「少私寡慾」旨在讓人去掉私心雜念,減少慾望,回到人本性中的質樸、無私、無欲、不爭的自然狀態。同時這種思想也是老子提出的治理國家的措施。

黃道長的一幅《無欲自剛》正寫出了老子「少私寡慾」的思想。無欲自剛,同「無欲則剛」,出自儒家經典《論語》。後有民族英雄林則徐一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意思是一個人如果不被自己想要得到的某種利益或慾望所誘惑,就是達到了真正的剛義,他就什麼都不會怕了。也是教育人們要放棄無謂的享樂欲,修身養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的故事 的精彩文章:

畫家袁學君:作品集
畫家袁學君:最美的愛情藏於畫中,可這幅畫,畫的就是你?
畫家葉麗美:個人作品賞析
書畫家李俊邑:「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道教黃信陽書法賞: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TAG:書畫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