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血餘炭!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血餘炭!

血餘炭的功效作用

【性味歸經】苦,平。入肝、腎經。

【功效】止血散瘀,補陰利尿,生肌斂瘡。

【功效特點】本品有止血化瘀之功,故可用於各種出血性疾病,但以血淋、崩漏和吐血較為多用,外用止血兼能生肌,治久潰不斂,亦可補陰利尿。

【功效作用】

1.止血散瘀:用於各種出血性疾病,尤以血淋、崩漏和吐血之症多用,常與其他止血藥同用,對外傷出血或久潰不斂者,可研末撒創面上,或熬膏外敷。

2.補陰利尿:用於肝腎陰虛、小便不利者,可與滋肝補腎利水葯同用。

3.生肌斂瘡:可用本品與當歸

、紅花、血竭等葯,用香汕炸枯入黃蠟為膏外敷。

【鑒別應用】血餘炭與蒲黃,均為止血藥,都具止血散瘀、利尿之功,但蒲黃散瘀力較強,可用於瘀血之症,而血餘炭又具生肌斂瘡之效,二者功用相似,主治有別。

【配伍應用】

1.配百草霜:百草霜功善收斂止血,並能止瀉;血餘炭止血散瘀,併兼利尿之功。二者同用,一散一斂,可止血化瘀,併兼以止瀉。百草霜收斂止瀉,血餘炭可利小便以實大便,故可用於婦女崩漏、食積腹瀉等證。

2.配車前子:車前子滲濕清熱、利水通淋;血餘炭止血散瘀,育陰利尿。車前子得血餘炭則能化瘀而止血,血餘炭得車前子則利尿作用俱增,二者可用於濕熱迫血下行致尿少、尿痛、血淋等證。

【應用注意事項】

本品制炭應以燜炙,不能明火燒,一般將血餘洗凈晾乾,放入泥罐內,上扣一小碗,用泥封口,文火燒燜而成。以色黑光亮者為佳。

【用法用量】

內服:1.5~3克,研末沖服,或入丸劑。外用:撒,或調敷,或熬膏外敷。

經典為基,臨床為本

醫路漫漫,初心不忘

堅持雖難,諸君為伴

- END -

回復「學習」兩個字即可加入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中醫 的精彩文章:

傷寒論的人體模型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蒲黃!
97歲老中醫,死後刻在墓碑上的秘方!震驚世人!
五味學苑:辨厥陰病脈證並治(一)
中醫衰於民間,也必然興於民間

TAG:古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