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藏寶閣·收藏 聊贈一枝春

藏寶閣·收藏 聊贈一枝春

新媒體管家

在今日全球化的藝術語境中,梅花仍然被視為中國文化身份的特殊表達,無論古代收藏或是當代藝術,梅花圖像象徵著中國藝術的領地。這次,我們邀請文人、鑒藏家與策展人折梅共賞,在藝術中發掘中國人的內在人格。

藝術家李超創作的油畫梅花通過獨特的筆觸表達各種心態。

一種植物的文化身份

文/ 吉波(《羅博報告》特約撰稿人)

十多年以前,紐約現代美術館宣布購得馬蒂斯的名作《梅花》,成為轟動全球畫壇的大新聞。那幅以艷紅色為基調的巨幅,長1.2米、寬0.9米,一位臉部空白的婦女坐在桌旁,桌上是一大瓶花和一盤水果,構圖、色彩都非常西方、典型野獸派。但那種外在喧囂中的孤獨感,卻和東方人關乎梅花的審美意趣相同,或許是暗合。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這是宋代大詩人林逋的詠梅名句。這個人脾氣怪,不娶妻生子,繞屋種梅三百株,四處尋訪時遇到佳奇品種,便用重金購來。還養了只仙鶴,自己去湖中泛舟時,若有客人到訪,童子便開籠放鶴報信。詩人見鶴,即回家會客。「梅妻鶴子」是中國知識分子的理想,說的是一種孤傲的意境。

李超筆下梅花的枝幹組成了生命動勢

曹雪芹寫《紅樓夢》,寫到家族衰敗、送家母出殯這一段,提及梅花:「獨有寶釵渾身孝服,哪知比平時穿顏色時更多一份雅緻,寶玉心裡想道,所以千紅萬紫終讓梅花為魁,殊不知並非為梅花開的早,竟是『潔白清香』四個字是不可及的。」

梅花所以受國人眷戀,因為它是春天開得最早的花,賈寶玉所謂「萬紫千紅讓梅花為魁」。別小看這個魁、這個早,一片冰天雪地的肅殺風景下,突然撞見一團團暖暖的花朵,等於告訴你,再忍忍,春天就要來了。

梅花迎寒開放的特有品性,暗合了知識分子在不得志的凄楚和落寞中,孤芳自賞、幽潔雅逸的內在情懷。「梅花梅花滿天下,愈冷它愈開花,梅花堅忍象徵我們,巍巍的大中華……冰雪風雨它都不怕,它是我的國花……」中國現當代藝術家,沒有一個人可以逃脫這個旋律,上個世紀80 年代,鄧麗君的這首《梅花》傳遍大江南北。仔細想想,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那種謙遜、內斂、堅忍不拔,也真是梅花的風韻。

徐禹功《雪中梅竹圖》

至於東晉桓伊所寫笛曲,後改編為古琴曲的《梅花三弄》,幾乎是中國傳統藝術中表現梅花的經典。後人每每讚許,「梅為花之最清,琴為聲之最清,以最清之聲寫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韻。」荷蘭阿姆斯特丹的梵高美術館,裡面有30多幅梵高臨摹日本浮世繪的作品。其中有幅《梅花盛開的果園》,很值得駐足,梵高擁有放棄整個社會的勇氣,看看他心中的梅花。1888年創作這幅畫時,被模仿者,浮世繪大師安藤廣重已經去世30多年了。聽說歐洲經濟不景氣,這幾年美術館門票降價了,只要15歐元,但梵高的價值不會掉下來。

梅樹原產於中國, 但是在西方人眼裡,梅花和日本的淵源最深,因為梅花是從日本傳到西方去的。梅花的英文居然是Mumeplant Japanese Aprico,日本李或日本杏,這是題外話,不表。

1982年,安迪. 沃霍爾到中國,被邀請到一位水墨畫家的家裡做客。畫家為他畫了一幅梅花水墨。沃霍爾則用毛筆在宣紙上畫了一個大大的美元符號「$」,很波普、很現代。這可能是有史以來,梅花和現代藝術最直接的一次碰撞和溝通。

冰霜歲晚,文人與梅

文/ 文君(當代水墨藝術家)

圖/ 單炯(文物鑒定學者)提供

顧問/ 單國霖(上海博物館書畫部主任)

中國古時文人評畫尤其注重其氣格和韻味,因此純水墨的表現技法恰能表達出純粹而清雅的格調,對他們有著致命的誘惑, 畫梅亦如此。據記載,畫墨梅的創始人為北宋的仲仁和尚。揚無咎推波助瀾,技法上又有所創新,將墨筆花卉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後湯叔雅、趙孟堅繼之而起。到元代時,墨筆花卉成為一時風尚。在這一過程中,揚無咎則起著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

揚無咎(1097—1171) ,字補之,自名村梅,又號逃禪老人或清夷長者。大橋街道南上人, 兩宋之際著名畫家,尤擅畫梅,開墨梅之派先河。收藏於故宮博物院的《四梅圖卷》,是其六十八歲時的傑作。圖中寫梅花未開、欲開、盛開、將殘四種狀態。筆墨簡潔勁秀,境高意遠。《雪梅圖卷》描繪雪天開放的梅花,夾雜著幾簇竹葉,從畫面的左上方向右下方斜伸。全幅以淡墨烘托,濃墨寫枝,細筆勾花,用以表現「萬花敢向雪中開」的意境,畫面神形兼備,情景交融,風味淡泊,荒寒清絕。

兩宋名家揚無咎《四梅圖卷》(局部)形神兼備

元代文人愛梅畫梅更是蔚然成風。畫史記載,趙孟頫及其妻管道昇、曹知白、朱德潤、倪瓚等,都兼工梅花,而王冕、吳太素、鄒復雷等,都是有作品流傳的畫梅名家。其中元末王冕更是將墨梅藝術提高到新的水平。王冕出身貧寒,自幼勤奮苦讀,心懷大志,卻屢次科考未中,生活中又看到元貴族各種逆行,體察到民眾的苦難,內心充滿了憂慮和憤懣,寫下了不少抨擊權貴貪官罪行和關心民眾疾苦的詩文。在大都,他斷然拒絕了秘書卿泰不華薦他任館職的聘請,整裝南返。晚年舉家隱居諸暨縣九里山水南村,過著耕稼自給的清貧生活。

王冕專意於畫梅花和竹子, 寄寓清貞高潔的人格精神,就像他自題梅花詩所說:「平生清苦能自守,焉肯改色趨尊礨。我與梅花頗同調,相見相忘時索笑。冰霜歲晚愈精神,不比繁花易凋耗。」他所畫梅花既有宋人鐵干疏花的一體, 又創出了繁花密蕊的一體。如他至正十五年(1355年)所畫的《墨梅圖》,枝條茂密交錯,繁花盈枝,花朵正側偃仰,姿態千百,把寒梅爛漫怒放的情態表達得極為充分。在圈花法上,他改揚無咎的一筆三頓挫為一筆二頓挫,稱為「白頭花」,花須花英隨意點綴,貌若凌亂,實乃亂中有法。他的墨梅豐富了梅花的表現形態和技法語彙,具有清拔、秀逸和灑落的筆墨情趣,為墨梅畫開出了新局面。

鄒復雷《春消息圖卷》(局部),梅花在中國被認為是春天的使者。

元代另有一畫墨別出新意者,他就是元末道士鄒復雷。流傳《春消息圖》,用渴筆飛白畫蒼皮老乾,幹上茁生新枝,綴滿繁花,給人以古乾重生、春意盎然之感。梅瓣用紙或絹捲成的圓棒蘸墨點成,墨漬重疊,疏密錯落,有珠圓玉潤之妙,為墨梅畫法之別格。此外,黃岩人陳立善、諸暨人吳太素,都有墨梅畫傳世,由此可見元代畫梅高手如林的盛況。

其後,歷代都有畫梅名家盛傳於世。如明代畫家王謙愛畫梅花,筆法蒼古,雄勁超逸,他筆下的梅花多蒼老盤曲,枝柯如鐵,千枝萬蕊,姿致萬千,在郁密之中具有清奇的韻致。又如清代畫家金農擅長畫梅花,梅干用濃淡墨隨意寫之,頓挫有如篆書,花瓣用意筆圈之,並在老乾和花萼上點以重墨,獨具風格,所畫梅花既瘦且繁,繁枝密萼,生機勃發。他特別喜歡畫寒梅,所畫的寒梅有「凌寒獨自開」的欺霜傲雪之英姿,寓意自己孤傲不阿的節志。與金農同為揚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亦性愛梅花,家鄉居室命名為「梅花樓」,所畫之梅以瘦硬見稱,筆法蒼勁老厚,老乾新枝,虯龍盤曲,鐵骨銅皮,蒼勁穩健,自成一格。

而至近代,畫梅之風愈盛。如藝術大師吳昌碩一生酷愛梅花,早年曾在故里親植梅花三十餘株,每當寒梅著花,徘徊園中,反覆觀賞,難怪自稱「苦鐵道人梅知己」。他謂畫梅為「掃梅」,單這一個「掃」字就體現了他畫梅的特點,真可謂自辟町畦,獨立門戶。他喜以硃砂、洋紅點紅梅,極富韻致。所作雪梅,墨華水韻,碎玉橫空,使人不知是雪是梅。

時至當代,人們除了對於梅花本身的喜愛,更是賦予了梅花以時代的精神,凌寒而開的梅花所擁有的強悍生命力讓人讚歎。在藝術家的筆下,梅花突破那種固定格式的美,千姿百態,枝幹勁健,繁而不亂,疏密有序,更寓意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相信梅花與中國畫的情緣將愈久彌香。

獨立生長,承接傳統的當代

文/ 杜曦雲(當代藝術批評家、策展人)

梅花是中國傳統繪畫中常見的形象,各種不同身份的畫家,用梅花來表達審美愉悅、生命狀態、道德高度等。當代藝術家李超在率性表達自己內心狀態時,也選擇了梅花,對一個當代藝術家來說,選擇梅花是出人意料的。和他以往的作品對比,梅花雖然也是有具體形態的,但能擺脫太過具體的形象對心理釋放的束縛,也不太需要把各種形象進行組合時嚴密的邏輯搭建。最關鍵的是,不管梅花在中國傳統繪畫中如何常見,在李超進行本能的釋放時,畫梅花更加得心應手,能讓他內心的波動更順暢、更直觀地顯現出來,如同心電圖般。

李超以油畫的表達方式探索了梅花題材的可能性

李超用各種形狀、組合的梅花,結合他獨特的筆觸,來表達各種心態。梅花的枝幹挺拔、剛硬,組成的生命動勢和情感趨向,或者四處擴展,或者朝一個大的方向集中。這些梅花攜帶著旺盛的生命力和勢在必發的強烈意志,甚至有時咄咄逼人。另一方面,這些梅花透露著直見性命的思維方式和率直明確的行為方式,沒有偽善文化中常見的拐彎抹角、雲遮霧罩和懦弱的躲躲閃閃、患得患失。籠罩梅花的,常常是清冷迷濛的霧氣,挺拔的梅花在霧氣中獨立生長,如同個體在無所不在的謊言和虛妄中保持獨立判斷和強韌的行動,不斷洞察確切的真相,因此而擁有智慧,自然散發出自信的氣質。

因為梅花在中國傳統繪畫中的大量出現,它和中國人的心理特徵有了圖像的關聯。李超也用梅花來表達他對當下中國人心態的體會。有些繪畫中,密集的梅花雜亂地四處伸展,自信地展示著旺盛的生命意志,但又相當野蠻而無序。在一個靠低成本勞動力、耗費大量自然資源等而累積起經濟總量的國家,經濟的「崛起」導致民族主義心理正在空前地膨脹著。但耀眼的經濟總量之下,掩蓋著太多嚴峻的問題,這些問題是結構性的,並不會隨著經濟總量的攀升而得到解決。作為藝術家,李超冷靜地看著當下的「崛起」和「膨脹」,把他身處現場中體會到的很多難以言傳卻印象深刻的感受,轉化為野蠻而茁壯生長的梅枝,花朵的耀眼血紅色四處滲透、閃現著……

在油畫的筆觸中,仍然可見梅花強烈的東方意境。

敏銳的感受、理性的思辨和旺盛的生命意志,明顯體現在李超的作品中。同時,嫻熟的表達技巧,也是李超的優勢之一。即使在用梅花釋放內心狀態時,李超依然把他的內心轉換為優雅的色調、有序的空間層次和貌似符合自然規律的形象。如同磚石般的「建築性」筆法,厚重、闊大的堆砌,卻能顯現為準確、精緻的形象,這在李超的畫面中尤其精彩。他的藝術表達涉及豐富的主題和方向,如同不斷旋轉和延生的多面體,但這些作品在繪畫語言上是統一的。

同時,他的作品始終保持著飽滿的視覺趣味,這種趣味形成的感性吸引力,是他不同方向作品共有的迷人之處,也是他自己藝術氣質自然而然的散發。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攝影創意 的精彩文章:

荷花照,非常難得一見,太美了!
太漂亮了!好想帶一個回家
100種旗袍圍巾搭法,太美!不看準後悔……
百年難得一遇集體照,多少時間的等候成就這一刻!

TAG:攝影創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