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賈方舟:吳冠中是20世紀藝術發展過程中一個繞不過去的人物

賈方舟:吳冠中是20世紀藝術發展過程中一個繞不過去的人物

賈方舟,曾任內蒙古美協副主席。1982年轉向美術理論與批評,1995年後以批評家和策展人身份主要活動於北京。多次獨立策劃或參與策劃重要的學術活動和擔任展覽的學術主持。

首篇美術批評

「助陣」吳冠中

記者:您早年是一位畫家,曾三次進入中國美展,為何會轉向理論批評呢?

賈方舟:一方面是時代使然,上世紀70年代末,在改革開放、思想解放的背景下,一切都需要重新思考和評價。1979年以後,美術批評也開始有了一點起色,許多在過去根本不能觸及的理論禁區被打開了。另一方面,我上學的時候就對理論感興趣,後來正好又有一個契機。1982年,《美術》登出徵文啟事,我寫了一篇文章應徵。一個月後接到采稿通知,之後又收到了全國美術理論討論會的邀請函,從此踏進了理論批評的領域。

記者:您還記得那篇把您引入理論批評的徵文嗎?

賈方舟:我這篇文章的題目是《試談造型藝術的美學內容——關於形式的對話》,這篇文章是回應當時由吳冠中挑起的一場關於形式問題的爭論。吳冠中發表的《繪畫的形式美》這篇文章,引起了很多批評,我在文中支持了他,認為形式本身就是藝術的重要內容,應該把形式看成是美學內容,而不是政治內容。

記者:我曾採訪過一個藝術家,他認為吳老的藝術除了形式就不再有別的了。對此,您有何看法?

賈方舟:所有問題都是隨著時代而來,這個時期的問題,到了下個時期可能就不是問題,或者不是人們關心的問題。形式問題是改革開放初期人們首先意識到的需要突破的一個點,但是「85美術新潮」以後就不再是重要問題,更多的是文化問題、哲學背景的問題。

大師是創造和引領時代趣味的人

記者:您因「助陣」吳冠中進入藝評界,後來更出版了研究吳冠中的專著,您如何評價吳冠中的藝術?

賈方舟:吳冠中絕對是20世紀中國藝術發展過程中一個繞不過去的人物,因為他抓住了一個很重要的命題,即20世紀中國藝術與上世紀最大的不同在於大面積地融合了西方藝術的觀念、形式,中西融合成為上個世紀的主要課題。吳冠中的價值不是因為他的畫賣出了什麼天價,而是因為他在中國藝術發展過程中繼承了林風眠以來老一代藝術家把西方現代的藝術觀念和手法引進到中國,與中國傳統水墨做了嫁接。但是,我們也必須認識到,每一代藝術家都有自己的使命和任務,現在的青年可能會覺得吳冠中已經「過時」了,不認為他有多了不起。

記者:進行中西融合的藝術家不少,但像吳冠中這樣雅俗共賞的不多。

賈方舟:我想這與吳冠中是一位平民畫家有關。他出身貧寒,因此他的情感深處與大眾融合在一起。他一直強調,他的作品要專家鼓掌,群眾點頭。他更有一句名言,叫「風箏不斷線」,所謂「線」就是生活之線,人民情感之線。也因此,他的藝術相對來說顯得平易。在後期,吳冠中的藝術卻走向了純粹抽象,離開了客觀對象。那麼風箏是否就斷了線呢?吳冠中也給出解釋:風箏線沒有斷,只是遙控著。當然,這是他給自己的一個借口。

記者:這也是吳老被批評的地方吧?

賈方舟:這也是我對吳老的藝術持保留態度之處。雅俗共賞的藝術家在品位上不可能達到最高,想達到雅,又想遷就俗,在藝術上就不可能達到制高點。想要達到制高點就必須放棄俗的一面,最好的藝術,普通人一開始都看不懂,只有在慢慢提升了藝術水準和欣賞品位後才能看懂。黃賓虹談欣賞藝術時曾說過,「初看很好,再看不好,不是好作品;初看不好,再看很好,這是好作品;初看不好,再看還不好,隔了很長時間再看才慢慢覺得好,這是最好的作品。」因為真正好的作品,就是超越了一般人的審美經驗。何謂大師?大師就是能夠創造和引領時代趣味的人。就好像畢加索,為什麼要把鼻子畫歪,把眼睛畫得一上一下?當你慢慢懂得這是立體主義手法,你才能慢慢品出其中的趣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傳媒 的精彩文章:

李可染:跟白石老師學畫十年,主要學創作態度與筆墨功夫
一組漫畫,10萬網友瘋傳,你的人生意義到底在哪裡?
這位明代的錦衣衛指揮,卻開創了水墨寫意花鳥畫派
畫壇強音——姚有多寫意人物畫
淺談傅抱石山水畫的三個時期

TAG:書畫傳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