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婚姻的可有可無,標誌著終於進入了姑奶奶們做主的年代

婚姻的可有可無,標誌著終於進入了姑奶奶們做主的年代

GIF/1K

又一個姐們兒離婚了。

當然,原因說出來是如此的千篇一律,老公不管孩子、不愛著家,這個看起來是全社會的共同問題了,造成的離婚案舉不勝舉,所以當她告訴我們這個消息時,我們倒是並不詫異。倒是對於孩子的歸屬很在意,因為男方家裡是三代單傳的獨苗,所以對這個孫子是無比堅決地要定了,我們猜測她可能縱使心裡萬般無奈也很難斗過她公婆的決心。沒料想,她很輕鬆地就答應了,孩子歸男方,自己每周接走兩天。還好兒子已經快7歲上學了,對於媽媽的依賴並不像嬰兒時期那麼強,所以看起來「這件事」解決的乾淨利落,各方滿意。

再見面聊起來,問她整個事情是咋想的?包括那個曾經被她視為生命的兒子,怎麼這麼輕易就放棄了?

她說自己用了一年的時間來心理建設,看明白老公跟自己的感情已經蕩然無存,如果堅持,就是繼續這種純粹為了照顧孩子的周而復始的日子,這種付出是讓孩子得到穩定的家庭外殼,代價是要放棄自己的各種工作發展且生活質量下降,但因為得不到老公的支持和理解,這樣的付出變得毫無意義。說到底,就是為了兒子在活。

而說到兒子,她堅持多年不跟老公撕破臉也是覺得既然有了孩子就要看得更多更遠,抱著這個念頭,很多結婚前她不可能接受的情況生孩子後她都默默妥協了,然而幾年下來,她不僅沒有真的做到心裡也「無所謂」,同樣這高姿態的妥協也沒有換回老公的感情,反而因為該堅持的原則也沒堅持,時間久了她更無法控制兩個人之間的感情走向,這完全是背道而馳,家裡家外都沒人看出她一個人的犧牲,都以為他們小日子其樂融融,這讓她腹背受敵有苦說不出。

最終促使她決定義無反顧放開這一切的,也是因為兒子一天說的話「媽媽,你不開心我也不開心。每個人都應該開心的活著,那樣身邊的人也會開心。」

如此簡單邏輯的一句話,卻讓她躲在廁所里哭了好半天緩不過來。她沒想到不過6歲的兒子能看透她強顏歡笑的表面,能為她的不開心而影響。她忽然釋然了,之前幾年她全身心投入在照顧孩子上,希望轉移自己的心情與注意力,但其實,婚姻里最重要的不是孩子,是最基本的愛情啊。沒有了這溫暖的底色,孩子無論如何也沒法是錦上添花。而且因為對婚姻的失望,她把孩子放在了生命中越來越重的位置,這讓她如同水蛭一樣想依附在孩子的生活里,孩子變成她工作之餘的全部,與其說她陪著孩子成長不如說她躲在孩子的世界裡不敢出來,陪孩子去玩去學習變成了她生活時間表的全部,對我們這些外人來說只看到她忙得不亦樂乎,只知道她為了孩子所有休息時間都搭進去了,其實這是她藉以逃避婚姻問題的避風港。

但是孩子一天天長大,他自己的世界越來越豐富,她擠不進去太久了,她被逼著必須直面自己的問題。那天孩子如此有哲理的一段話,點醒了她:自己怎麼能不快樂?而要找回自己的快樂,離開這苦悶的婚姻是她必須咬牙走出的第一步。

公司里好幾個特能幹的姑娘至今未婚。這情形似乎在現下社會司空見慣:工作穩定收入不錯,長得不醜穿著不俗,平日介朋友圈裡曬的不是小資就是文藝,生活質量一定不差。但是,就是沒結婚。她們的生活雖然不算大富大貴,但是絕對可以滿足自己的各種小慾望,所以看客們的留言或者調侃最終都會落到「趕緊找個男人嫁了去啊!」(原諒我也是常常掛這話的損友),大家似乎都認為這一記實錘能敲醒她們的白日夢,不要再活在自己仙女公主的夢想中,哦,雖然,其實,大家也說不出人家就是活在這狀態里有啥不好,但是就感覺替她們不踏實一般,所以一直孜孜不倦地苦口婆心地奉勸她們,快點嫁了吧。

她們就這樣一直一直下去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眼睜睜看著幾個如花似玉的小丫頭,漸漸變成健康性感的熟女,雖然沒見她們嫁掉,但也沒見她們謝掉,反而愈發光鮮。因為沒結婚,她們不用天天按時回家,可以隨心所欲拎包就走,不用早起送孩子不用早睡哄孩子,更不用在節假日陪孩子到補習班興趣課……她們生活里一直都是自己,保持著健身與美容,肥皂劇和周末party,身體不會因為生孩子而走樣,心情不會因為老公而煩躁,她們用全部時間精力把自己一個人照顧的格外好。

還有不少走出婚姻圍城的姑娘,不但沒有頹廢枯萎,反而像重新年輕回去了一樣,拼了命地加了倍地對自己好,把婚姻對她們的傷害減少到最小化,而經歷了這一切的她們,脫胎換骨,更加珍惜自己的羽毛。

值得感動的是,無論是否走進過婚姻圍城,所有單身的姑娘對愛情一如既往的憧憬,但對真命天子的態度會隨著年齡與經歷而愈發冷靜:遇見,我幸,不遇,我命。而遇不遇見,都不耽誤老娘我風光又風情。

那天看到一篇文章說到現在社會的婚姻制度正走向滅亡,因為兩性終於因為工業革命的作用而變得平等:男性的力量優勢不復存在,現代社會需要的更多是智慧輸出而非體力,所以女性不僅不比男人差,反之,更因為具備高情商高溝通能力而比男人更具有競爭力。故,現代社會終於由於生產力結構的變化而潛移默化地瓦解了男權社會思想基礎。

所有的男人,不管你承認不承認,不管你認可不認可,你身邊的女人越來越強,不管是工作能力上還是生活管理上,男人已經全面呈現弱勢;而女人的快速趕超,讓社會財富分布產生變化,現在的家庭收入里男性絕對不是最大貢獻者、更不是唯一貢獻者

女人們一邊在工作上產生更多的收入來改善家庭,一方面還依然扮演著傳統的相夫教子的角色,這讓現代女性變得前所未有的強悍:過去男人們夢寐以求的老婆能出的廳堂、入得廚房在這個時代真的實現了。可惜,男人們一邊享受著被分擔的養家責任,一方面卻在思想上持續著舊時代的邏輯,即覺得自己是一家之主,想當然地不用做家務,想當然地把孩子撫養重任都甩給老婆。

比如這樣的局面幾乎發生在家家戶戶吧:老公平時口口聲聲說多少自己是顧家的,但是每天下班老婆都是毫不猶豫就回家接孩子、老公可以隨便打個電話就出去吃飯喝酒晚回家說走就走去出差;老婆對孩子的所有起居學習都了如指掌,老公卻可以天天看電視、偶爾憑著心情過來問一下孩子的功課;甚至早上送孩子的都是老婆、老公因為起不來而心安理得無視這一項工作……老婆如果稍有抱怨就聽見老公說自己工作是如何如何辛苦……

但其實,現代社會可還會在工作上因為性別而照顧誰、縱容誰?

男人們承受的壓力及辛勞,女人們一樣不少,so,如果你工作累,請明白你老婆一樣累,甚至女人還多個大姨媽,所以只可能比你們更累。而在這「累死人」的工作之外,你老婆還double work地做了家務、照顧了孩子。男人只上白班,老婆卻是兩班倒。

請問,男人真的沒有意識到這是一種危機么?

就像那些一直不嫁的姑娘想明白的一樣:工作里,我可以養活自己,生活里,我能照顧好自己,男人曾經存在的意義就是養我照顧我,現在我可以自給自足,男人,就變得可有可無。

不不,我真不是女權主義者,正因為我不是,我才感到如此不平衡:男人,你為什麼不多付出一點?計較這些是因為我還想去依靠你啊,無論是經濟上還是生活上。

如果我是女權主義者,我會鼓掌慶祝,因為女人們可以獨立的年代已經來臨,真正兩性平等的時機已到。

男人還傻乎乎一葉障目般停留在「從屬關係」假設里,認為女人是自己的從屬品,自己是威嚴無二的一家之主;但現實是婚姻中的兩性已經進入了「合作關係」,因為社會價值平等而不再會以男方強勢存在,女人已經有能力、有實力來跟男人平起平坐,兩個人在婚姻生活中的話語權相同,這太重要了!比如,誰早起來送孩子、誰還信用卡、誰去刷碗誰來做飯……

總不能,女人從過去的做飯帶孩子現在進而還要跟著背房貸,男人卻連早回家陪孩子都做不到吧?

甚至,悄然中,越來越多的家庭狀態有如「母系氏族」般,女人收入牛逼索性養家主外,男人就索性踏踏實實主內。真好奇這樣的家庭關係里,男人的脾氣會不會很好,會不會格外疼老婆。

所以,男同胞們千萬別自作聰明以為女人們仍翹首企盼著你們的愛情,如果你無法證明自己的綜合價值對得起她的付出,女人的精明是可以不動聲色地就把你踢出她的生命的。

誰叫你們當初非讓我們出去工作的,嘖嘖嘖,一個世紀不到,就發現被放出門的女人們如此可怕,藏匿著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潛力,大有逆轉兩性社會地位之勢!

哦,有的男人會說,但女人要我們才能生孩子啊!

別嘴硬了,你真以為每個女人都是天生聖母心么?!生孩子帶來的所有可怕的副作用甚至還有搭上命的危險,如果不是因為真的愛一個男人到想跟他天長地久,沒有幾個女人真的願意賭上自己十幾年的自由與下半輩子的青春去換一個未知的生命。你所抵觸的、不願承擔的所有問題,女人都在心裡也糾結過。有一天如果男人都不是必需品了,生孩子的必要性還真可能排到美容健身減肥後面去了。

GIF/1K

男同胞們,若有一天默默聽話的老婆跟你說,老娘不想作老媽子了,你自己活去吧!你咋辦?你連洗衣機都不會用你連醬油醋都找不到更別提照顧熊孩子,瞬間你的生活就得塌方。我就問你,心不心虛?害不害怕?

而扭頭看看那個離你而去的婆娘,已經幾個搖曳變身就成了又一個光鮮的小娘們兒,人家能賺錢會花錢,生活輕鬆了更井井有條了,我就問你,後不後悔?無不無奈?

GIF/1K

沒轍啊,因為現代社會的偏心眼,用不到一個世紀把女人打造成了全能選手,卻沒給男人們自我進化的空間,這一過程中反而因女人的加入讓社會競爭變得更白熱化,男人們賴以驕傲的賺錢養家現在變得不再了不起…

很快,娶到媳婦就是一個男人最大的成功標準啦!現在已經家裡有「現貨」的,還有啥可說的,看到這裡,趕緊站起來,幹家務去!別被媳婦嫌棄將是你們未來第一要任~

姑娘們,走,讓男人們哄孩子,咱做個面膜去~

GIF/1K

講完了。

若喜歡,待分享給更多朋友,

惺惺相惜;

若喜歡,關注吧,

我時不時寫了,發給你。

最後,別忘了打賞!

這是我繼續寫下去的唯一動力喲喲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朵囈語 的精彩文章:

TAG:一朵囈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