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二戰德國裝甲系列1:黑騎士初登場 裝甲先鋒的搖籃Ⅰ號坦克

二戰德國裝甲系列1:黑騎士初登場 裝甲先鋒的搖籃Ⅰ號坦克

Ⅰ號坦克

序:作為一個軍迷,其實一直有自己寫一點關於軍事的東西的想法,但一直懶於開工。終於在某個無所事事的下午決定從自己最熟悉的二戰開始做這件事。自己其實是個理工科生,不知道文筆大家能否適應,如有不足,忘大家多多包涵。我會努力至少把德國系列寫完。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PzKpfwⅠ號坦克的基本數據(這裡以早期型為例):

全重:5.4噸

武器:兩挺7.92mm MG13機槍(備彈2250發)

乘員:2人

最高行程:145km

最大速度:37km/h

從數據不難看出,一號坦克是一款剛出世就已經落後的坦克,兩挺7.92mm機槍火力也僅僅略高於一個步兵班,且無法對敵方裝甲單位造成傷害,而薄弱的裝甲更是只能抵擋輕武器的射擊。但就是這件落後的武器,給德國裝甲兵插上了翅膀,從此登上了世界舞台的巔峰。

1933年,德國軍械署下達了研究輕型坦克的要求,當時為了繞開凡爾賽條約的限制,PzKpfw Ⅰ型坦克在官方設計書上的代號為「輕型拖拉機」。

1934年,一號坦克開始量產,標誌著德國裝甲兵正式登上了歷史舞台。這時一號坦克主要用於德國小規模裝甲兵的訓練、戰術研究等任務。

1936年,德意兩國半公開干涉西班牙內戰,一號坦克也作為軍械支援給了弗朗哥的部隊。這是一號坦克首次參加實戰。在西班牙內戰中,一號坦克在面對蘇制T26坦克時,暴露了諸多問題,由此催生了德國後續坦克型號的發展。

1936年-1940年期間,一號坦克隨著德軍主力參與了波蘭戰役、法國戰役。在波蘭戰役期間,面對波蘭弱小坦克部隊裝備的7TP等輕型坦克,一號坦克還能博個不分勝負。但到了法國戰役,面對法軍S35、英軍十字軍等先進坦克,一號坦克(甚至是二號坦克)開始愈發無法適應戰爭需求。在阿拉斯反擊戰中,時任第七裝甲師師長的隆美爾甚至不得不把88防空炮用來打坦克(88防空炮又是另一段傳奇了),才勉強擋住了盟軍的反撲。

1940年法國戰役結束後,一號坦克開始逐步退出一線部隊,轉而用於後方裝甲兵的訓練。其中小部分參與了部分北非戰役,但在及其適合裝甲突襲的北非,過時的一號坦克早已不堪大用。

一號坦克的生產其更主要的意義在於德國擁有了第一款自主研發的坦克,從而擁有了自己的裝甲兵,為日後的一飛衝天打下了基礎。而從筆者個人來看,其實從Ⅱ號坦克開始到Ⅳ號坦克,其實從外型上都有一號坦克的影子。而轉入二線的一號坦克也沒有閑著,很多一號坦克地盤經改裝變為自行火炮、自行反坦克炮等等變形車,繼續在戰場上發揮著餘熱。(在後面會單獨為大家介紹這些變形車輛)。

這裡還不得不提到的一點是,一號坦克還曾經出口到中國。1936年一共16輛一號坦克裝備了KMT第一裝甲兵團三連,參與了淞滬.會戰和南京.保衛戰。

在裝備相對落後的亞洲戰場,一號坦克倒是展現了雄風。在南京.保衛戰中,一輛拋錨的一號坦克,依靠戰術偽裝,抵擋了日軍一個步兵聯隊,直至彈盡糧絕(上演了中國版的狂怒)。

今天這期就寫到這裡,歡迎大家繼續收看下一期:黑騎士的新手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戰 的精彩文章:

二戰時期,德國入侵蘇聯是否是個偶然,還是深謀遠慮
老牌殖民強國的它,為何二戰表現軟弱不堪,成為希特勒眼中的「軟蛋」
二戰日本真的強到腳踢英蘇?歷史真相總是與想像相左!
二戰時,日本唯一不敢惹的國家,血洗20萬日軍,至今日本人不敢提
二戰時期日本的94型小豆坦克

TAG:二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