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果說諸葛亮是做事的高手,司馬懿就是做局的高手

如果說諸葛亮是做事的高手,司馬懿就是做局的高手

歷史上的司馬懿有何事迹?

司馬懿的故事(一)則

司馬懿,字仲達(179-251),曹魏權臣、西晉王朝奠基人,司馬家族最有實力、最有名氣的人物。

知識結構

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家以忠孝為核心的官辦教育崩潰過很多次,例如東漢末年、魏晉南北朝、隋代、五代十國、清朝末年。既然學習指定教材已經沒有前途,孩子們便有了極大的自由去學習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於是知識結構豐富、擅於獨立思考的牛人便多了起來。牛人多了對於國家來說倒不見得是件好事,因為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牛人沒有了共同的目標,自然是要爭個高低的,所以官辦教育崩潰的時代都是天下大亂的時代。

終極牛人司馬懿,出生於官辦教育崩潰的二世紀七十年代末,他的知識結構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1.儒家經典:在東漢最後一批優等生的傑出代表,長兄司馬朗的言傳身教之下,司馬懿不得不學習儒家經典,可學這個不是他自願的,他的主要精力也就沒有放在這裡。

2.祖傳兵法:雖然高祖父司馬鈞是個勝率為零的常敗將軍,但司馬家好歹是將門之後,那時候兵書可不是誰家都有。不用花錢、不用費事兒、司馬懿就能看到一大堆僅限小範圍流傳的課外書,真是令人羨慕。

3.道家哲學:漢末名士、傑出書法家胡昭的隱居之處離司馬家不遠。司馬懿經常前去拜訪,建立了亦師亦友的關係,許多年以後,功成名就的司馬仲達依然有那麼一份隱士情結,當始於此。

年少輕狂

與司馬懿一起拜訪胡昭的,還有一位潁川的周生。潁川士人是很牛的,看不慣司馬懿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得瑟勁兒的周生怒從心中起,惡向膽邊生,聯絡了幾個幫手,決定剁了這個臭小子。

司馬懿蒙在鼓裡,胡昭卻得到了消息。他一路翻山越嶺、跋山涉水,終於截住了殺氣騰騰的周生一夥。抱著普救眾生的大慈悲之心,胡昭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以至於聲淚俱下,草木為之含悲。周生終於化解了胸中的怨恨,放下屠刀,長嘆一聲:要不是你,今天司馬懿非死不可。

儘管胡昭一生都沒有以此事邀功,司馬懿還是得到了消息,一方面,靈魂深處受到震撼的司馬懿明白了鋒芒畢露會招來殺身之禍,那個年少輕狂的少年司馬懿不見了,腹黑的種子卻悄悄發芽。另一方面,出於對胡昭的敬重,司馬懿後來為兒子取名為「師」「昭」。

司馬懿裝病第一季

22歲,司馬懿被舉薦為河內郡上計掾,負責計算、統計錢糧數目並向朝廷彙報工作。司馬懿努力熟悉業務,打算大幹一場。

恰逢中原霸主曹操想起了要報答一下司馬防的知遇之恩,徵召司馬朗和司馬懿出來做官。司馬懿趕緊辭掉了上計掾的差事,表示我不能去啊,我得了嚴重的風濕,生活都不能自理。

一千八百年來,人們對司馬懿裝病事件的真偽和動機始終爭論不休。有的說是司馬懿不願意活在天才大哥的陰影下,有的說當時袁紹還沒有玩兒完,中原鹿死誰手猶未可知,有的說此時的司馬家不願意把雞蛋都放到一個籃子里,有的說司馬懿裝病這事兒壓根兒就是晉朝史官編的。唯一沒有爭議的,是大家都覺得正史《晉書·宣帝紀》「帝知漢雲方微,不欲屈節曹氏」(司馬懿眼看漢朝式微,不願糟蹋自己的節操給曹家打工)的說法是扯淡。

司馬懿如果真的不想去,直接說不去就是了。在這之前,他的老師胡昭就得到過曹操的徵召。胡昭表示在下不願意,曹操呢,也很大度地說:「人各有志,義不相屈。」這事兒司馬懿不可能不知道。而且世上那麼多疾病,為什麼偏偏要裝風濕呢?因為這個病既嚴重又並非不可治癒,具有靈活性,過幾年就可以宣布我現在好了,我能小跑了,我還能大跳哎大跳……

這樣的小伎倆讓曹操噗嗤一笑。居然使出裝病這麼幼稚而富有想像力的辦法,年輕真好啊。你小子要玩我就陪你玩到底。傳令下去,派專人監視司馬懿。(故事二則有詳解)

29歲,已經裝了七年生活不能自理的司馬懿終於裝不下去了。最直接的原因恐怕是他的妻子張春華已經懷上了他的長子司馬師(這一點居然從來都沒有人提起過)。趁著老婆的肚子還不明顯,趕緊收了神通吧。好在大哥司馬朗已經是曹操的秘書,曹操手下的首席文官荀彧大人也是司馬家的世交……

於是荀彧「剛好」在這一年推薦司馬懿。要說曹操也真是夠意思,他給司馬懿安排了一份很有前途的工作——陪曹丕讀書。

扶搖直上

36歲,司馬懿跟隨曹操降服盤踞在漢中的張魯。當時劉備剛剛佔領益州。司馬懿提出趁劉備在蜀地立足未穩滅了丫的。這是司馬懿獻上的第一條計策,由於該建議沒有被採納,究竟是妙計還是餿主意永遠都不會有定論了。

38歲,司馬懿所輔佐的曹丕在繼承權爭奪戰中擊敗曹植,搭上登天之梯。

40歲,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垂垂老矣雄心不再的曹操打算遷都以避其鋒芒。司馬懿勸阻說:別看孫劉聯盟說得好聽,劉備發展太快,孫權心裡肯定不是滋味啊,咱們可以聯合孫權,讓他從背後捅關羽一刀。

這條計策被採納引發了深遠的影響:關羽走麥城,孫劉聯盟瓦解,曹家再次掌握戰略主動權。司馬懿證明了自己一流謀士的實力。

41歲,主持曹操葬禮。(讀史至此,怎能不感到天大的諷刺?)

42-46歲,升任中央政府秘書長、副總理。又轉任軍職,出任曹魏軍隊副總司令。但一直沒有領兵作戰的機會。曹丕三次御駕親征,都委任司馬懿在後方坐鎮。

47歲,曹丕駕崩,曹睿繼位。司馬懿與陳群、曹休、曹真共同擔任輔政大臣。具體分工是曹真負責對蜀國作戰,曹休、司馬懿負責對吳作戰、陳群在中央主抓人事改革。同年孫權與其親密戰友諸葛瑾兵分兩路伐魏,司馬懿擊敗天下聞名的……軟柿子諸葛瑾,首戰告捷。

擒斬孟達

48歲,在曹丕時代一直被當做心肝寶貝的蜀國叛將,新城太守孟達嘗到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滋味,感到壓力非常大,琢摸著還是回蜀國算了。諸葛亮覺得這小子靠不住,回來是個麻煩,可不讓回來又說不過去,就故意放出消息打算借刀殺人。消息被司馬懿得知。

按說就算孟達反了也是西線最高長官曹真負責,可司馬懿要搶功勞增強自己在軍界的威望。他為了節省時間,竟然既不通知曹真也不上奏曹睿,擅自發兵,長途奔襲。為了防止孟達反得太快,被曹真佔了先手,他還特意寫了封信忽悠了一下孟達:

孟達啊,魏國需要你,蜀國痛恨你,最近有消息說你要回蜀國我一萬個不信啊,這麼大的事兒如果是真的,消息怎麼可能走漏的這麼快?這一定是諸葛亮的奸計,我是不會上當的。

孟達並不像很多人印象中那樣是一個無勇無謀的廢柴,要知道在劉備的仁義感召之下,蜀國軍民的向心力那可是很強的,孟達卻能讓手下這支軍隊只效忠於他,他說去魏國就跟著他去魏國,他說回蜀國就跟著他回蜀國,這樣的人能是廢柴嗎?可他孟達太過倒霉,他是三國時代唯一一個被諸葛亮和司馬懿兩共同算計的人物。他的敗亡自然是毫無懸念了。

反覆無常的牛人孟達,能夠死在兩位頂級牛人的手上,此生也算不枉了。

對陣諸葛

50歲,曹休敗亡,司馬懿升任東線戰區最高長官,但司馬懿並不開心,因為朝廷命令他配合西線戰區最高長官曹真伐蜀。司馬懿不願給曹真打下手,便消極怠工,以老牛拉破車的速度緩緩挪動。擒斬孟達時,他八日行軍一千二百里,這次伐蜀,兩個月行軍不到五百里。

在他走一步退一步等於沒走的時候,曹真的部隊已經在暴雨中的蜀漢山道上出現了嚴重的非戰鬥減員,伐蜀計劃被迫取消。曹真鬱悶而死,司馬懿被調往西線,應對諸葛亮的北伐。

52歲,阻擊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司馬懿的既定戰略是堅守為主,騷擾為輔,絕不主動出擊。我大魏人多勢眾、地大物博,犯不著冒風險和你死磕,拼後勤、拖時間耗死你完事兒。

這樣的戰略可以說穩操勝券,但是太過窩囊。古往今來哪有大國在小國面前裝縮頭烏龜的道理?魏國五子良將中碩果僅存的老將張郃帶頭抗議,要求主動出擊。一開始司馬懿還鎮得住,但由於諸葛亮使用了高科技裝備木牛流馬,持續作戰能力超過了預期,司馬懿的威信開始下降。軍中的風言風語也多了起來,說什麼司馬大帥就是個縮頭烏龜,哎你不知道,他家祖上就是個常敗將軍,他就是靠拍先帝的馬屁起家的,哪像張郃將軍那才是一刀一槍拼出來的……

再後來,將士們乾脆以請戰取樂,司馬懿一拒絕,大家就一陣竊笑。

此時司馬懿的威望可比不上成功阻擊過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張郃。再這樣下去,輕則威信掃地重則軍隊嘩變,連性命都難保。再說魏軍人多,蜀軍人少,魏軍多騎兵,蜀軍多步兵。無論兵力還是兵種都佔據優勢,拼一下,就算不能活捉諸葛亮也是很有勝算的嘛。好,衝出去,和諸葛亮拼了!

司馬懿終於當了一回純爺們,結果是被諸葛武侯教育了一下怎麼做人,怎麼打仗。

此次交戰成就了諸葛亮歷次北伐中斬獲最大的一次,但司馬懿也不是完全吃虧,至少他證明了龜縮戰略的正確性……

蜀軍糧盡,諸葛亮見好就收。張郃奮起直追,死於諸葛連弩之下。人們不禁懷疑,是司馬懿故意派他去送死的,因為張郃一死,曹魏軍界再也沒有人能挑戰司馬懿的權威了。

53-54歲,司馬懿上書朝廷,要求遷徙農夫到西線戰區種麥子,增設兵器製造基地,興修水利灌溉農田,全力以赴迎接諸葛亮的下一次挑戰。

55歲,司馬懿與諸葛亮對峙於五丈原。

司馬懿仗著魏軍騎兵多,機動性強,從東、西、北三面包圍蜀軍,留著南面是希望蜀軍趕緊哪兒來哪兒去。包圍敵人不是為了消滅敵人而是祈求敵人趕緊回家,這樣的打法,真是空前絕後啊。

諸葛亮深知司馬懿一定又會使出他的終極奧義——神龜龜縮功。對付這樣的敵人,只有在運動戰中攻其所必救了。但諸葛亮的聲西擊東策略竟然被司馬懿的副手郭淮看穿。乍一看聲西擊東好像不是什麼了不起的計策,但看看地圖,就知道諸葛亮駐紮的五丈原只是高地上一塊十二平方公里的平原,無遮無擋,沒有掩體。在這種地理條件下,他居然還能聲西擊東不被敵軍偵察兵探到!這樣來無影去無蹤的的聲西擊東,連老謀深算司馬懿都險些上當,也就絲毫不令人意外了。而郭淮看穿此計也是從諸葛一生唯謹慎的性格特點分析,判斷他不大可能去死磕重兵把守的西側,並不是發現了什麼蹤跡!

自知時日無多的諸葛亮,使出了他的最後殺招:派蜀軍幫助魏國農民種地!

這次司馬懿坐不住了,蜀軍唯一的弱點就是缺糧,如果諸葛亮在五丈原屯田,開闢一塊根據地,那還了得?

怎麼辦?繼續龜縮?還是豁出去再拼一把?

這一次,沒有人能幫他出主意了。

眼看著就要邁進死亡陷阱的司馬懿最終得救,拯救他的是他的知識結構——他是做過上計掾的人,計算地區糧食產量是他的老本行。經過反覆核算,司馬懿得出了五丈原的可耕地面積根本不足以供養十萬蜀軍的結論。這下可以安心做縮頭烏龜了,知識真的可以改變命運!

無奈之下,諸葛亮使出了不是辦法的辦法,給司馬懿送去了女人的衣服,臊臊他!其實諸葛亮心裡也清楚,這樣的辦法也就只能臊臊司馬懿了,可又能怎麼樣呢?常年的鞠躬盡瘁拖垮了他的身體,智慧的化身也已經回天乏術……

一陣陣輕微而雄渾的啜泣升騰在蜀軍大營的上空,與五丈原的秋風暮色交織成一片,引動天地山川為之心感神傷。壯志未酬的諸葛武侯,再不能臨陣討賊矣。蜀軍依其臨終安排徐徐撤退,司馬懿立刻鑽出龜殼,放膽追擊。老遠望見上有個熟悉的身影,以為中了諸葛亮的詐死之計,倉皇逃竄。

隨著死諸葛驚走了生仲達的傳說不脛而走,司馬懿得知那一天嚇走他的只是諸葛亮的木像,而他多年的宿敵、唯一的知己早已離去了。我們無從得知他的內心深處是恥辱多一些還是落寞多一些,我們只知道他悠悠地嘆息了一生,說出了五個字:天下奇才也。

平定遼東

56歲,司馬懿升任太尉,坐鎮關中。憑藉拖死諸葛亮的巨大威望和多年的黨同伐異,他建立了對曹魏西線部隊獨一無二的影響力。

59歲,一直在半獨立的遼東太守公孫淵反叛曹魏宣布獨立。感到司馬懿對皇權構成為威脅的魏明帝曹睿打算藉此機會趨虎吞狼,把司馬懿調離其勢力範圍,並命他率領四萬部隊遠征常備兵力不下於五萬的公孫淵。

公孫淵當時可是東北亞的霸主,只要他一聲吼,東北各少數民族、朝鮮半島諸國就要抖三抖。何況他既佔據地利又以逸待勞。讓一個59歲的老頭子出這麼遠、這麼苦、這麼難的差,擺明了是要打死敵人平外患,打死自己除內亂。可司馬懿毫不遲疑地接受了命令,這足以證明,至少在曹睿時代,雖然有很多小算盤小動作,司馬懿仍然可以算作一個忠臣。

平定遼東的戰役並沒有什麼精彩之處,因為公孫淵竟然集結重兵在邊境線上布下了一道有缺口的防線,司馬懿繞開防線直撲其都公孫淵所在的襄平,牢牢掌握主動權,

整個平定遼東的戰役,唯一給司馬懿出了難題的竟然只有一場連綿不絕的大暴雨,公孫淵的作用可以無視。等到天氣放晴,司馬懿拿出了當年對戰諸葛亮時從蜀軍那裡山寨來的先進攻城器械,晝夜輪番進攻。城破之後,司馬懿將公孫淵父子及其手下連帶著城內十五歲以上男子全部斬殺,還把屍體堆積成金字塔形狀以炫耀武力。這是司馬懿第一次暴露出兇殘的一面,這種表現應該與被皇帝猜忌引發的心情惡劣有關。

明帝託孤

60歲,與曹爽一起受魏明帝曹睿託孤,輔佐曹芳。

曹睿原本的輔政大臣名單里是只有五名曹氏親貴,並沒有司馬懿。然而曹睿的秘書劉放、孫資與司馬懿是老鄉,又與五個輔政大臣中的三個有矛盾,趁著曹睿病得神志不清,連哄帶騙讓曹睿修改了名單。當然,曹睿也不至於完全糊塗,只讓宗室輔政小心讓外姓大臣寒了心,而讓司馬懿留在洛陽輔政既能藉助於他的能力也便於對他監視、控制。

61-67歲,在經過了短暫的蜜月合作期之後,司馬懿與曹爽出現了矛盾。矛盾的核心在於人事制度。曹操時代搞的是唯才是舉,只要對我曹操有用,人品出身統統無所謂。曹丕時代,採用的是察舉制和九品中正制並行,政策向世家大族傾斜但寒門子弟也還有出頭的機會。到了曹睿時代,世家大族已經發展成強大的特殊利益集團,對上威脅曹魏宗室,對下欺壓寒門子弟。曹爽要拉攏寒門子弟一起削弱士族,平衡各階層利益。而司馬懿出身於世家大族,不能不出來說話。

有些書上說曹爽通過明升暗降的辦法,讓司馬懿出任沒有實權的太傅(帝王師)來達到架空司馬懿的目的。可司馬懿出任太傅之時就能推薦老同事蔣濟接替他的太尉職位,出任太傅之後兩次率軍阻擊吳國的進攻,在巡視屯田時他還提拔了鄧艾,興修水利更是一發不可收拾……軍事、人事、農業、水利樣樣抓,這叫被架空?

儘管有矛盾,司馬懿與曹爽的關係並不是你死我活,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公事上有分歧但也沒到不能共事的程度。而且,司馬懿也清楚不能絕了寒門子弟上進的道路,提拔農民出身的鄧艾就是最好的證據。雖然司馬懿位高權重,但河內司馬氏並不是世家領袖,當時世家大族的領袖是潁川荀氏和潁川陳氏。但隨著曹爽的改革觸動的既得利益者越來越多,圍繞在司馬懿身邊的勢力也就逐漸龐大。曹爽感到了威脅,插手司馬懿的命根子——帝國西線部隊。

雙方矛盾升級,怎麼辦?雖然自己能遙控西線部隊,但皇帝和御林軍都在曹爽手中,能和他翻臉嗎?

司馬懿裝病第二季

68歲,司馬懿借口老伴兒張春華去世,自己過於哀痛,不能上班,堅決要求退休。如果說這次裝病也是老謀深算的一步,實在是狀司馬之智而近妖。因為兩年後他所發動的政變能夠成功有太多無法算計的偶然因素。這次裝病首先是為了自保,交出權力換一個平安。其次是投機,如果有機會搞事兒就搞,沒機會就以太傅頭銜退休,這輩子也不失為人生贏家。

70歲,裝出一副老年痴呆的樣子,讓曹爽掉以輕心。趁曹爽和他四個擔任御林軍將領的弟弟出城祭拜魏明帝的高平陵絕好機會,司馬懿以司馬師豢養的三千死士為武力基礎,加上一群老同事的影響力接管御林軍,發動政變,得到太后詔書,罷黜曹爽。

可皇帝還在曹爽掌控之中,曹爽一旦帶著皇帝許昌,就能號召天下兵馬勤王,那時只握有洛陽一座孤城的司馬家族將以一隅敵全國。但曹爽及手下將士的家屬都在洛陽城中,曹爽隨時都有可能被手下為了保住老婆孩子而刺殺。帶著皇帝去許昌,談何容易啊?

雙方麻桿兒打狼,互相害怕。趁曹爽猶豫不決之際,司馬懿反覆賭咒發誓,表示只免去曹爽官職,以人格擔保他的生命財產安全。曹爽經過一夜的思考,交出皇帝投降,準備以富豪的身份安度餘生。他沒想到司馬懿根本就沒有人格,何談擔保?曹爽對司馬懿客氣這麼多年,司馬懿對他可一點不客氣,毫不猶豫地將曹爽一黨全部夷三族(誅殺其父族、母族、妻族)。

「司馬懿詐病賺曹爽」的故事因為《三國演義》的關係而為世人所熟知,演義中的曹爽是一個十足的酒囊飯袋,在握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下被司馬懿逆襲,真是活該。很多讀者也通過這個故事,得出了曹家真是沒人了的結論。或許曹爽的確不值得同情,但司馬懿食言而肥、濫殺無辜的卑劣品格也至此暴露無遺。

也許一開始司馬懿只是想扳倒曹爽,沒有考慮扳倒曹爽之後怎麼辦。可曹爽死後,能夠阻止司馬懿野心膨脹的只剩下他一向不太當回事兒甚至壓根就沒有的節操了,而驅動他篡權的則是極具誘惑,至高無上的權力。

在生命中最後的三年里,司馬懿處心積慮機關算盡地謀劃著司馬家族的千秋大業,最終成為了三國主要人物中唯一一個沒有在《三國志》中列傳的「晉宣帝」。

在倡導忠君愛國的封建時代,對司馬懿的評價無疑是負面的。同樣是篡權奪位的代表人物,曹操自不必說了,就是名聲遭透了的王莽,至少也還有著兼濟天下的美好願望。再看司馬懿,他窮則獨善其身,達還是獨善其身。

近年來,隨著傳統道德的淡化、厚黑學的傳播,功利主義的泛濫,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崇拜起司馬懿這個勝利者。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有一天,中國人不再崇拜仁義而是崇拜勝利者,那麼我們與我們的島國鄰居、還、有、什、么、區、別?

司馬懿功成名就之日,即是他被醬缸文化染透之時。他所代表的是人性中陰暗的一面。對於陰暗,不應站在道德的高度上鄙視,更不應跪在地上仰視,而是應該正視。因為唯有正視陰暗,才能正視光明,唯有正視陰暗,才能看透陰暗、唯有正視陰暗,我們才能保證我們是我們,而不是「他們」。

歷史上的司馬懿有何事迹?

司馬懿的故事(二)則

題引:1,司馬懿的老婆張春華是個狠角色。2,如果說諸葛亮是做事的高手,司馬懿就是做局的高手。

司馬懿是一個裝病的高手,是漢末三國把裝病作為政治鬥爭手段的第一人。良好的心態,強大的內心,讓他能「忍不可忍」。十年磨劍、最後一擊,他取得了成功,成為三國群雄里最長壽的一位。

一、不想應徵裝風痹

司馬懿出生於179年,比諸葛亮大2歲,屬於公元二世紀的「70後」,與「40後」的袁紹、「50後」的曹操、「60後」的劉備等人相比他是小字輩。董卓進洛陽時司馬懿才10歲,曹操迎天子到許縣時司馬懿才17歲,官渡之戰時他21歲。

《晉書》說司馬懿「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面對亂世,他常常心懷感嘆,以天下為憂。

建安六年(201年),司馬懿的家鄉河內郡已經成為「曹統區」,22歲的司馬懿這時才參加工作,被推舉為本郡的上計掾,相當於郡政府駐京辦主任,處級幹部,因而每年都要去首都許縣出差。這個時候曹操正四處網路人才,他聽說司馬懿有點小名氣,於是徵召他到自己的司空府任職。

由地方抽調到中央,而且工作在曹操的身邊,前途自然不可限量,這是別人打著燈籠也不好找的美事,但卻被司馬處長拒絕了。

據《晉書》記載,司馬懿拒絕曹操徵辟的理由是「知漢運方微,不欲屈節曹氏」,這種想法在當時並不是主流,即便如荀彧孔融那樣內心裡十分忠誠於漢室的人此刻也都在許縣為官,司馬懿的哥哥司馬朗、弟弟司馬孚也都在曹營做事,且事業一帆風順,而他卻特立獨行,非要耍點酷,讓人有些不解。

但司馬懿還要酷到底,據《晉書》記載,司馬懿以自己患風痹生活不能自理為由拒絕曹操的徵辟。曹操有點懷疑,認為可能有詐,就派人夜裡到司馬懿家看看,結果發現司馬懿果然躺在那裡一動不動,於是就以為真,不再強迫他應徵了。

風痹就是風濕病,從現代醫學的觀點來說,風痹既包括普通的關節痛、關節炎,也包括強直性脊柱炎、骨性關節炎、風濕熱、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狼瘡、風濕性心臟病等嚴重的疾病。司馬懿說自己得了風痹,且嚴重到不能行走、生活不能自理的程度,那就不是普通的病了。

大概司馬懿並不精通醫術,也不是一名老資歷的公務員,對於如何編理由請病假毫無經驗,也就那麼一說,並沒有多想,可是這未加思索的借口竟然把他害慘了,因為他必須就此一直裝下去,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了大麻煩。

據《晉書》記載,有一天他們家在院子里曬書,突然來了暴雨,司馬懿一著急,忘了自己在裝病人,起身跑過去收書,這件事恰巧被家裡的一個婢女看到了,司馬懿的老婆叫張春華,她很厲害,不僅親手把這個婢女殺了滅口,並且「親自執爨」。「爨」的意思是燒火做飯,表面看來似乎是說婢女被殺之後,家裡沒人做飯,張春華親自做飯。

這有什麼好寫的呢?司馬懿那時候是個20多歲沒有工作的小青年,在外人眼裡還是個重病在身不能動的殘疾人,老婆下廚房做個飯也值得寫進史書里嗎?仔細看看,這幾個字里恐怕隱藏著令人恐怖的事情。「爨」的意思還有燒和煮,張春華把人殺了,怎麼藏屍滅跡呢?乾脆把人弄到鍋里煮了,她親自燒火!

但是司馬懿並沒有酷到底,他還是出來做事了。據《晉書》記載,曹操當了丞相後又想起了司馬懿,征他到丞相府任職,當文學掾,相當於文教處處長。這一次曹操不客氣了,命令說:「若復盤桓,便收之。」意思是,這小子要再敢得瑟就抓起來!司馬懿害怕了,乖乖出來就職。

上面講的這些事大部分記載在《晉書》里,《晉書》是唐代名臣同時也是著名史學家的房玄齡所主編,這部書以司馬氏為寫作主體,中間有不少對司馬氏的歌頌和吹捧,對於上述描寫不能說其全無,但也不能信其全有。

如果司馬懿真的在曹操面前裝過病,倒不一定說明他與曹操「道不同不與為謀」,而只能解釋為在做秀,通過「拒曹」抬高身價,增加知名度,目的是更好地「事曹」。從後面的事情看,司馬懿的目的也基本上達到了,同時這些故事還起到了一個作用,就是說明司馬懿早就有「反曹」情結,可以用來解釋司馬氏最後取代了曹魏的合理與合法。

二、麻痹對手裝痴呆

司馬懿來到了曹氏父子身邊,不管是被逼而來還是自願而來,總之是在人家手下混飯吃。據說曹操做過一個夢,夢見「三馬同槽」,讓曹操懷疑與「馬」有關的人對自己這個「曹」不利,這個說法聽起來不太靠譜,但卻記在史書里。

還有一個說法,曹操聽人說司馬懿有「狼顧之相」,就是脖子轉動得特別靈活,別人要回頭必然先扭轉身子,而司馬懿不用,他可以像狼一樣在不轉動身體的情況下將頭扭到後面,有這種本領的人一般都很陰險,曹操親自試了一次,在司馬懿後面突然喊他,司馬懿果然像狼一樣回頭看人。

上面兩件事也記載在《晉書》里,但傳說的成份更大。不過,曹操對這個世家大族出身的年輕人一直抱有警惕之心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他對所有世家大族都不放心,司馬懿在這種環境下做事,只有小心謹慎不行,還要會裝,於是他開始裝虔誠,主攻目標是曹丕,儘管曹操不怎麼喜歡他,但曹丕喜歡他,他成了「太子黨」,曹丕後來當了皇帝,司馬懿裝出了成效。

司馬懿在曹丕、曹睿父子手裡逐漸掌握了兵權,隨著忠於曹氏集團的重要將領們一個個死去,到曹睿臨死前司馬懿已經成為軍中最有權勢的人,他完全可以公開叫板曹氏集團,但他沒有那麼做,他仍然裝作很虔誠。他做的是慢功課,要一點一點地來。

曹睿死後曹爽與司馬懿共同輔政,曹爽表面囂張,內在里卻很虛弱,但司馬懿仍然沒有硬碰硬,而是裝可憐。任憑曹爽如何排擠打壓他,他都不反抗,有人在他跟前說曹家的壞話,他也不附會,讓大家覺得這樣一位德高望眾、為曹魏江山立下赫赫功勛的人,居然受到那些不公平待遇,都開始同情他,慢慢站在了他的一邊,而這正是他要達到的效果。

當時司馬懿已經抱病不出,客人來了也很少接見,有人告訴曹爽這裡面可能有詐,曹爽一夥的人里有個叫李勝的將赴荊州任刺史,按照規矩應該向太傅及三公辭行,曹爽就派他藉機去試探試探。

李勝來到司馬懿府上,說明來意,家人把他讓到客廳,過了好半天,司馬懿被2名婢女攙扶著進來,李勝看到司馬懿嚇了一跳,覺得他一下子老了很多,人瘦了,背也徹底彎了,目光獃滯,不說話都氣喘吁吁

司馬懿披著件衣服,想伸出手扶一下衣服,結束反而把衣服弄掉到地上。坐下後,司馬懿似乎說不出話來,指口言渴,婢女拿來粥讓他喝,司馬懿拿不動碗,靠婢女喂,結果「粥皆流出霑胸」。

見此狀,李勝道:「聽說太傅只是舊風發作,不想尊體竟然如此!」司馬懿好像這時才打量了李勝一下,連喘帶咳地說:「我已老了,疾病纏身,……死在旦夕。你屈尊去并州上任,……并州與胡人……很近,平時當妥善準備。今天一別,……恐怕今後難以見面了,……今以犬子司馬師司馬昭兩兄弟相托,請為照顧!」

李勝說:「我要去荊州,不是并州。」司馬懿好像仍未聽明白,反問道:「君才到并州?」李勝大聲說:「此去荊州!」司馬懿不好意思地說:「年老意荒,不解君言。這次你回歸本州,願早建功勛!」李勝見狀只好告退。

李勝回來向曹爽報告:「司馬懿已尸居餘氣,形神已離,不足為慮。」曹爽等人一聽心胸大寬,對司馬懿「不復設備」。其實李勝看到的又是假像,他不知道司馬懿是最有名的裝病高手,年輕時尚能一裝幾年,現在老了更錘鍊到了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境界。在司馬懿眼裡李勝是典型的不速之客,登門拜訪的原因不問自明,所以就給他演了一齣戲,偏偏李勝又很容易騙。

不久,趁著曹爽等人放鬆警惕之機,司馬懿和2個兒子在洛陽發動了高平陵政變,一舉消滅了曹爽及其一黨,掌握了政權。

三、好心態,助長壽

司馬懿73歲時去世,在三國群雄里是活得最久的一位。他20多歲來到曹操手下做事,40多年裡不僅與敵人作戰,還與曹氏幾代人鬥爭。在曹操、曹丕和曹睿祖孫三代時期司馬懿過著如履薄冰的生活,曹家的人既用他又防他,他不得不處處小心,把自己隱藏起來。

數十年明爭暗鬥的生活培養了司馬懿強大的忍耐力,他一忍再忍,低調做人,不與強手爭高下,與對手拼耐力,最後一個個強勁的對手被他的耐力打跨,他成了笑到最後的人。

忍耐是司馬懿勝利的法寶,他有一句名言:「忍,不可忍。」別人看不開的,他能看得開;別人做不到的,他能做到。通過隱忍,司馬懿還巧妙地引導了民心向背,他奪權雖然是以流血政變為開始的,但有著深厚的民意基礎,所以能取得成功。

民心的變化固然是曹氏集團衰落、奢華腐敗造成的,但也是司馬懿長年如一日運籌的結果,他巧借民意,悄悄拉攏反曹勢力,樹立自己被打壓、受排擠的形象,爭取最大的支持,時機差不多時奮起一擊,在他的面前,貌似強大的曹魏帝國瞬間便土崩瓦解了。

歷史上司馬懿的形象並不太好,也許這是因為他長時間作為諸葛亮對手而存在的結果,這有點不公平。

其實,如果說諸葛亮是做事的高手,司馬懿就是做局的高手,在別人的地盤上能開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慢慢地發展,悄悄地壯大,最終取而代之,這個過程居然長達數十年,除了司馬懿,在歷史上恐怕再也找不出第二個人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公眾號 的精彩文章:

天珠最新市場動態,秋拍必然大放異彩
舉杯品酒,先聞香……
晨養生小知識 牢記這「四要」「三不要」
你的「有口無心」,正在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光過玻璃是一件多麼神奇的事情啊

TAG: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