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月薪多少才算80後中的人生贏家?他們的經濟、婚姻、生活方式是怎樣的?

月薪多少才算80後中的人生贏家?他們的經濟、婚姻、生活方式是怎樣的?






近期,復旦大學人口與發展政策研究中心、復旦大學社會科學數據研究中心最新發布的「80後的世界——復旦大學長三角社會變遷調查」,以1980-1989年出生的一代人(簡稱80後)為跟蹤主體,研究的內容包括這一代人的家庭、婚姻、就業、遷移、住房、生育、子女教育、父母養老等各個方面。








上海80後的「經濟稟賦」




2012年至2016年間,上海「80後」的個人年收入呈現較穩定的相對快速增長,其收入分布形態體現為較健康的橄欖型,

三次調查的年收入中位數依次為5.0萬元、6.5萬元和7.8萬元。




高收入群體的收入增長較快,

2012年進入前10%和前1%的收入門檻為12萬元和30萬元,2016年已分別提高至20萬元和50萬元。




儘管上海「80後」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4.7年,且連續三次調查中的總體收入漲幅均高於同期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和上海CPI增幅,但他們仍坦言面臨著

「經濟」「子女教育」和「住房」

三大壓力。



「80後」的受教育水平及收入水平與其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呈正相關關係,

「80後」的房產持有量也與其父母的持有量具有相關性,呈現一定的代際傳遞效應,並尤以教育的代際傳遞最為明顯。




具體看數據圖

(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圖片來源:復旦大學新聞中心


結論:



1、80後混的怎樣?




80後中高收入群體的收入增長則更快:2012年進入前10%和前1%的收入門檻為12萬元和30萬元,2016年已分別提高至20萬元和50萬元。

如果你年收入達到50萬(月薪大約4.1萬),那麼你將順利擠Top1的隊列。當然咯,年紀越小,或許越有傲嬌的資本。



2、

學歷越高收入越高




此次調查數據實力打臉「讀書無用論」:學歷與收入成絕對正相關,學歷上升一個台階,年薪就上調一個檔次。




調查中的80後平均受教育年限已達到14.7年,且連續3次調查中的總體收入漲幅均高於同期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和上海CPI增幅。


 


3、

80後對工作「忠貞不渝」




超過6成的換工作的次數不超過2次。原來80後在就業觀上一點都不離經叛道。對工作的保守程度,簡直可以用「忠貞」二字來形容。




換工作的次數與工資收入和受教育程度的關係也很有意思: 

工資收入越低,越愛換工作;反之收入越高不愛換工作;本科生最不愛換工作;大專生則最愛換工作。




然而大家換工作的理由也很簡單:現單位待遇差VS其他單位待遇優。



婚姻、生育與代際關係




上海「80後」在結婚、生育、代際關係等方面都呈現出傳統與自主並重的新時代特徵。




近一半「80後」的配偶是通過介紹認識的,且主要介紹人是長輩親戚或父母。




隨著中國的生育政策逐步放鬆,上海「80後」的理想子女數由2012年的1.58上升至2016年的1.7,但二胎生育意願依然薄弱,僅有13.1%的被訪者願意生二孩,不願意生二胎的前三個理由是養孩子太貴、房子不夠大和時間不夠。




代際關係方面,僅有20%的「80後」希望與父母同住,但受到現實條件的約束,現實中約三分之二的「80後」與父母同住。




近九成的上海「80後」認為自己作為子女應承擔照料父母養老的責任,但對於自己的養老預期又表現出高度的獨立性,絕大多數希望在自己家或養老院度過晚年,不再有養兒防老觀念。




具體看數據圖

(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圖片來源:復旦大學新聞中心


結論:




80後的理想子女數由2012年的1.58上升至2016年的1.7,但二胎生育意願依然薄弱,僅有13.1%的被訪者願意生二孩,不願意生二胎的前3個理由是養孩子太貴、房子不夠大和時間不夠。




當80後的群體由少不經事的「小屁孩」也逐漸成為一個家庭的主心骨,同時更是各行各業的主力軍。有時巨大的壓力讓多數人殫精竭慮:買房問題、婚姻問題、獨生子女的養老問題、個人理想問題……




因此大家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不盡相同,但「薪酬」始終是最重要參考依據之一。



80後的生活方式




「80後」的生活方式趨於多元。




「80後」受訪者中有70%以上的人認為自己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有四分之三的人自評 「人生幸福」。




約三分之一的人出現了不健康的行為,分別是睡眠不足、三餐不規律、不健康飲食、喝酒和吸煙,其中睡眠不足最突出、佔4成以上,同時具備四種以上不健康行為的高危群體達到14.3%。




從運動行為看,約三成勤鍛煉,近四成幾乎不鍛煉,「散步+跑步」為主要形式。




不同階層的生活方式已出現分化,高收入群體一方面或因壓力大而表現出更多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承受著更多的健康風險,另一方面有更多的健康資源和促進健康的行為,其體檢率、運動頻率、健康信息獲取、健康消費支出等指標都更優,因此平衡下來高收入群體的行為身心健康指標優於低收入群體。




具體看數據圖

(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圖片來源:復旦大學新聞中心






-END-




微信ID:buy_bar



長按二維碼關注敗吧


了解歐洲,從這裡開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德國敗吧 的精彩文章:

洗衣粉、洗衣液、肥皂大不同,好多人都用錯了!這些技巧你都不知道!
留美博士回國看牙驚嘆:碾壓我的美國牙醫
「您的外賣騎手正在顛勺...」你以為外賣都是大廚炒的?錯!
失聯9天,突發腦溢血...看完他的經歷,你還要熬夜嗎?

TAG:德國敗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