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鄧大軍在天時地利都不好情況下躍進大別山,成戰爭史傳奇

劉鄧大軍在天時地利都不好情況下躍進大別山,成戰爭史傳奇

劉鄧大軍在魯西南戰役旗開得勝後,深感困難——炮彈消耗殆盡,無法補充;新兵沒有,俘虜多,爭取補充至少需要20天;所帶經費不足半月開支,一到南面即難生活,冬衣難發。但7月30日,劉鄧仍毅然致電中央:「決心於休整半月後出動南下,以適應全局之需。」

為保障南下順利,劉鄧也提出了4點要求:請於8月15日前由山東渤海區調給1000發山炮彈;由晉冀魯豫區設法安排1萬名傷員並撥給一部分經費;建議在魯西南之華東野戰軍拖住該區域之國民黨軍;從山東抽調皮定均旅到大別山。

但即便是中央批准的半個月休整,也因敵情變化未能實現。一方面,由於宋瑞珂不肯突圍,劉鄧大軍在羊山集久戰僵持,國民黨部隊各路援兵得以紛紛靠攏,已形成了合圍勢態;另一方面,因暴雨致黃河水位大漲,國民黨部隊隨時有掘開黃河大堤水淹劉鄧之可能。

國民黨軍高層據軍事常識而做出的判斷,是有道理的。從天時、地利及部隊狀況看,哪一方面都不支持劉鄧於此時南下。此時正當盛夏,晴則酷暑,雨則泥濘,尤其是越過隴海路進入黃泛區後,更是無路可行。好不容易穿越黃泛區,迎面而來的又是連綿不斷的黃淮水系——沙河、汝河、淮河……

違背天時地利強行南下的劉鄧大軍,確實遭遇了很大的麻煩。

8月27日,劉鄧大軍後尾抵達息縣、臨河一帶,準備渡過進入大別山的最後一道障礙——淮河。但由於上遊河水陡漲,原測可以徒涉的渡口已無法徒涉。劉伯承趕到渡口,一手持長竹竿,一手持馬燈,親自查探水深,最後終於在上游找到一處可以徒涉之處,全軍得以迅速渡過淮河。而當追敵趕到時,淮河水位再度暴漲,再也無法徒涉。追兵整85師師長吳紹周感嘆道:「共產黨有命,剛剛過去水就漲了。」

8月30日,劉鄧電中央軍委:「我軍已勝利完成渡過淮河、進入大別山之任務,敵人追擊計劃完全失敗。」

千里躍進大別山,是解放戰爭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其作戰行動之精妙果決,行程之艱苦卓絕,在戰爭史上都堪稱傳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旭閑自媒體 的精彩文章:

九一八事變後,全國抗日救亡呼聲日益高漲,中共絕非只說不做
粟裕圍攻張靈甫,陳毅只在一旁下棋任其發揮

TAG:張旭閑自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