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馬德里(三),古老歐洲的新地標

馬德里(三),古老歐洲的新地標

就像巴黎和維也納一樣,馬德里也是一個特別適合散步的歐洲城市。它的街道不寬,也沒有太多的摩天大廈和玻璃寫字樓,走在路上,眼中看到的多是建於300年以前的文藝復興、巴洛克或新古典主義建築,有些還混合著阿拉伯風情。這些建築即使配上21世紀的陽光,也是滄桑而幽遠的,彷彿在傳遞著一個永恆的信息—它們不屬於現在,卻再也回不到過去的那個年代。

不過,對於熱愛藝術和歷史的我來說,能靜靜地欣賞它們已是無比滿足了。

西班牙廣場(Plaza de Espa?a)位於大皇宮對面。為紀念16世紀西班牙大文豪米格爾?德?塞萬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廣場的正中央樹立著一座白色的圓柱形大理石紀念碑,紀念碑前是塞萬提斯的大理石坐像,他正凝視著下面那騎著馬的堂吉訶德和僕人桑丘?潘沙的青銅雕像。

創作出不朽名篇《堂吉訶德》的塞萬提斯,一生可謂命途多舛,看他的生平,覺得戲劇性堪比他筆下的任何一個人物。

1547年,塞萬提斯出生於馬德里附近的阿納雷斯鎮一個貧窮的家庭,雖從小喜歡寫作,但長大後他還是選擇參加軍隊,希望憑藉戰功出人頭地。結果,在1571年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勒班陀戰役中失去了左手。

後來塞萬提斯又在希臘和義大利參加了多次戰役。1574年,他乘坐「太陽號」船返回西班牙途中被非洲柏柏爾族海盜俘虜,在阿爾及爾做了五年苦役,直到1580年家人才用五百金盾將其贖回。這段俘虜經歷被他寫進了《堂吉訶德》中。

1591年,在負責採購軍需品期間塞萬提斯被人誣告帳目不清而入獄,直到1594年才回到馬德里;1597年又被指控私吞錢財,再次入獄。

1598年,出獄後的塞萬提斯開始著手創作長篇小說《堂吉訶德》和一些戲劇、詩歌等文學作品。1606年,《唐吉訶德》上卷出版,大受好評。1615年,《唐吉訶德》下卷和《八部喜劇及八部幕間短劇集》陸續出版,但此時的塞萬提斯生活窘迫且健康狀況惡化。

1616年4月23日,因身患嚴重水腫,塞萬提斯病逝於馬德里。這一天也是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逝世的日子,因而被稱作「歐洲文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堂吉訶德》是我最喜歡的大部頭小說之一,雖然作者用誇張諷刺的手法塑造了一個脫離實際、耽於幻想、主觀迂腐並落後於時代的騎士形象,但我從中看到的卻是一個永遠前進、善良熱情、充滿理想主義的堂吉訶德,和作者對他內心裡的尊重與敬畏。畢竟,在黯淡的現實面前,理想永遠是照亮夜空的明星啊!我想,這才是偉大的塞萬提斯想要傳達給讀者的信息吧。

遺憾的是,塞萬提斯的墓碑至今未能找到,於是人們便在西班牙廣場上為他樹立了這座紀念碑。在大文豪坐像的兩側各有一尊大理石人像,代表著堂吉訶德的兩段愛情—一位是平凡的農村姑娘阿爾東沙?羅任索,另一位是騎士臆想出來的美麗情人杜爾西內婭?台爾?托波索。

離開西班牙廣場,我們決定去世界上最大的鬥牛場—馬德里拉斯文塔斯鬥牛場看看。11月份早已過了鬥牛季,想看一場比賽的願望算是無法實現了,但早聽說這個鬥牛場非常有格調和異域風情,想來就算是單純去欣賞一下建築也是非常值得的。

拉斯文塔斯鬥牛場位於馬德里市中心的薩拉曼卡區,於1929年竣工、1931年6月17日正式開幕。雄偉華麗的鬥牛場用紅色磚石建造,屬於典型的伊比利亞半島新穆德哈爾式建築,外牆上飾有阿拉伯風格的精緻雕花和拱形小窗。

偌大的鬥牛場直徑約為65米,共有四層看台,可同時容納2.3萬名觀眾觀看比賽。這裡也是西班牙水平最高的鬥牛場,據說全世界的鬥牛士們都以能在此表演鬥牛為榮。

可以想像一下,英勇的鬥牛士孤身站在場地中央,揮劍與憤怒的公牛搏鬥;看台上的兩萬多名觀眾注視著他,並齊聲為他吶喊助威,直到他將公牛一劍斃命……那血脈賁張的場面一定是每個鬥牛士夢寐以求的吧!

在鬥牛場外還有幾尊著名鬥牛士的青銅雕像,有一尊雕像表現的是鬥牛士被公牛頂死前一瞬間的情景。只見鬥牛士高高揚起手臂,無所畏懼的臉龐平靜地凝視著跳起的公牛,這個神態簡直是完美詮釋了什麼叫作「視死如歸」。

視死如歸的鬥牛士

卡斯蒂利亞大街是馬德里最繁華最寬闊的街道之一,在它道路的南北兩端各有一處美麗的景觀。

南端是馬德里著名的哥倫布廣場,廣場中央矗立著一座高高的哥特式紀念碑,而哥倫布就站在紀念碑的頂端,左手堅定地指著美洲大陸的方向,右手則握著資助他航海的卡斯蒂利亞王國的旗幟。

這座紀念碑是西班牙雕塑家梅利達於1885年設計完成的。支撐著紀念碑的底座為正方形,四面都刻有精美的浮雕,講述了四個與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有關的精彩故事,分別是哥倫布向主教佩雷斯介紹自己的航海計劃;女王伊薩貝拉全力支持哥倫布並為他送行;哥倫布航海的帆船「聖瑪利亞」號和他使用的地球儀;保護神皮拉爾聖母像和首航美洲的三艘帆船的名字及隨行的88名水手的名字。

這四組浮雕完整道出了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來龍去脈、過程和結果,看後頗有感觸。在紀念碑的兩側還有兩座巨大的船形噴泉。

哥倫布廣場很大,通常西班牙的國慶閱兵也會在這裡舉行。在廣場東邊有一個哥倫布蠟像館,沿著台階走下去就是馬德里娛樂文化中心的入口了。

從哥倫布廣場向北走,經過皇家馬德里足球俱樂部的主場伯納烏球場,在最北端就是代表著現代馬德里的、被稱作世界第一座傾斜的摩天大樓的「歐洲門」了。

歐洲門其實是一棟於1996年竣工的雙子辦公大樓,由美國建築師菲利普?約翰遜和約翰?伯吉設計建造,目前已是馬德里的新地標了。

這棟造型奇特的大樓高114米,共有26層,寬闊的樓頂平台可同時停靠4架直升飛機。兩座大樓分別向內傾斜15度角,從遠處體看就像一座不封頂的拱門,而川流不息的車輛在它的下方往來穿梭,景象十分壯觀。

匆匆掠過的伯納烏球場

?

站在歐洲門前,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在馬德里,我們看到的多是建於18世紀的皇宮、博物館,或是建於15世紀的廣場、紀念碑……這些都是馬德里輝煌歷史和榮耀滄桑的見證。然而,眼前的歐洲門卻帶來了完全不一樣的東西。它像是來自未來文明的使者,誤打誤撞地衝破了這城市自中古時代就有的古典、懷舊的氣氛,並注入了新鮮摩登、更與現實世界接軌的潮流。

是不是很有戲劇性呢,在這條繁華大街的南端,是為發現了美洲新大陸的航海家哥倫布建造的紀念碑;而在這道路的北端,卻是由來自新大陸的美國設計師建造的摩天大樓。這不僅是巧合,更是不同文化之間的融合、妥協和包容,是價值觀的認同。

是啊,那些老建築即使配上21世紀的陽光,也是滄桑而幽遠的;然而當陽光灑在歐洲門的玻璃幕牆上並熠熠發光時,我看到的卻是活力、進取和生機勃勃,

當然,即使有了歐洲門這個新地標,這座城市也不會變成另一個紐約,它骨子裡依然是古老歐洲的代表,它只會古典與現代交織的、獨一無二的馬德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都市表情 的精彩文章:

托雷多,黑暗中世紀遺落的一縷陽光

TAG:都市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