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走進銀胎景泰藍感受國寶魅力

走進銀胎景泰藍感受國寶魅力

本文字數:1021閱讀時間:4分鐘

景泰藍工序主要分為設計、制胎、掐絲、點藍、磨活、鍍金其中有好多小的細節,加起來足有108道工序

視頻開始的這句話

詮釋出景泰藍之所以被稱為「國寶」的真諦

完美無瑕,精雕細刻,華美艷麗的外表下

有著嚴格而精細的技術要求

蘊含複雜而繁多的層層工序

短短4分鐘視頻,為我們展示了景泰藍隨著工序進行而慢慢成型。隨著鏡頭切換,匠人用操作代替語言向我們講述著關於景泰藍的點點滴滴。時間推移,我們彷彿重新走進那座歷史悠久,華貴莊重的皇家官窯之中,悉心感受著每一個細節,每一點「刻意」,每一處手法的變化,感受著情緒隨著掐絲,點藍,燒制的過程推進而逐步遞進,從平靜到感慨最後被自豪所代替,自豪於工匠精神的守護與堅持,自豪巧奪天工的細膩手藝,自豪國之瑰寶的絢麗華美,自豪傳統藝術的無雙魅力。

《乾隆御用·傳世三珍》 霍鐵輝

精美景泰藍

景泰藍起源於西域文化,成於中國故土。由於製造工藝複雜,釉料配製和燒造技術難度大,生產成本高,一直為歷代宮廷帝王專享壟斷。其絢麗多彩、盡顯皇家富貴之氣,有「皇家重器」之稱!歷史上作為皇家藝術品,除了賞賜給王公大臣,民間極少流傳。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造就了景泰藍獨一無二的氣質與魅力。

精美景泰藍

相傳古代景泰藍製品最初是皇宮裡一場大火燒出來的,於是人們都稱其為「奇寶燒」。因為皇家官窯可以燒制「奇寶燒」,所以這種藝術成為了宮廷藝術。到了明景泰年間,工藝水平到達頂峰。由於產品又大多以孔雀藍為主,所以人們就把這種工藝品叫作景泰藍,這個稱呼後來就一直沿用至今。景泰藍誕生於皇宮,是皇家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皇宮大殿的主要陳設,亦是鎮殿之寶。

景泰藍

景泰藍製作技藝是北京市的地方傳統手工技藝。外傳琺琅技藝和本土金屬琺琅工藝相結合的產物。明清兩代,御用監和造辦處均在北京設有專為皇家服務的琺琅作坊,技藝從成熟走向輝煌。到了近現代,因國家採取積極的保護、扶持政策,這一古老技藝得以迅速恢復和發展。

2006年景泰藍製作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四海昇平》景泰藍賞瓶局部

《四海昇平》景泰藍賞瓶,是由北京工美集團為2014年APEC會議製作的國禮。瓶身38厘米高,最大直徑21厘米,採用琺琅工藝、鏨胎琺琅、掐絲琺琅三種傳統琺琅工藝製作而成。

景泰藍的製作既運用了青銅和瓷器工藝、又融入了傳統手工繪畫和雕刻技藝,是集冶金、鑄造、繪畫、窯業、雕、鏨、錘等多種工藝為一體的複合性工藝過程,堪稱傳統工藝的「集大成者」。

精美景泰藍

景泰藍的雍容華貴從不因歲月而磨滅。百年的歷史沉澱,華美的藝術表現力,精緻高超的技藝,早已註定了它的無上地位與藝術魅力。景泰藍,這一國之瑰寶勢必將展現出更加閃耀的光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夏珍寶博物館 的精彩文章:

TAG:華夏珍寶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