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所謂帝國,不但要強大更要長久!盤點那些世界性大帝國

所謂帝國,不但要強大更要長久!盤點那些世界性大帝國

能對世界產生深遠影響的帝國不但要足夠強大,更要足夠長久!強大容易。但長久強大卻並不容易,古今中外沒有幾個帝國能做的到。

或者如孟德斯鳩所說的,為了控制人類的野心,大自然給各個國家定出了不可超越的某種界限,超過這樣的界限就一定會遭遇失敗。

羅馬帝國(指西羅馬帝國)的正式滅亡時間是476年,但在410年,哥特人已經洗劫了羅馬城並在羅馬帝國內部建立了他們的王國。羅馬帝國的存在時間如此短暫,以至只相當於中國的漢朝一個朝代。

羅馬帝國是在征服地中海世界之後建立起來的,羅馬帝國的重心也一直在地中海。從理論上講,正如最初的羅馬的安全是靠征服四周的民族來保證那樣,羅馬帝國的和平和安全也不是靠消極的防守,而是靠積極的和頑強的軍事行動來鞏固的。但是征服地中海世界之後,羅馬人似乎既沒有必要也沒有能力,繼續征服地中海以外的未知世界。

中國帝國興起時的重心在黃河流域或中原地區,以後也不曾發生過重大變化。但是中國帝國的疆界和版圖,卻從北向南一直擴展到了沿海地區,北部邊界在清代以前則大多保持在長城一帶。換句話說,中國帝國並沒有停留在興起時所佔有的那片土地上,而是在北部建立長城那樣的一條防線,在南部則採取逐漸擴張的態勢,一直到佔有了整個中國本部為止。由此形成的中國或中國文化圈,幾乎從未被北部邊界侵入的游牧民族動搖過。

在保全已經建立的帝國方面,中國帝國無疑比羅馬帝國做得更成功。當然,中國帝國的成功,不僅僅是採取了對北取守勢對南取攻勢的政策,應該還與中國本部的特定地理環境有關。除了北方的游牧民族可能從北邊侵入中國以外,中國的其他三個方向都有難以超越的天然界限,它們雖然把中國帝國的疆界和範圍限定在這些界限之內,但也成了中國的天然屏障。而且,直到19世紀以前,在這些界限內的中國並未真正遭遇其他方向的外敵,尤其沒有來自沿海方向的真正的外部壓力。

西班牙帝國(西班牙語:Imperio Espa?ol)或西班牙殖民帝國(西班牙語:Imperio colonial espa?ol)是世界上第一批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帝國和殖民帝國之一,也是世界歷史上最大的帝國之一,被認為是第一個日不落帝國。

16世紀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歐洲環球探險和殖民擴張的先驅,並在各大海洋開拓貿易路線,使得貿易繁榮,路線從西班牙橫跨大西洋到美洲,從墨西哥橫跨太平洋,經菲律賓到東亞。西班牙征服者摧毀了阿茲特克、印加帝國和瑪雅文明,並對美洲大片領土宣稱主權。一時之間,憑著其經驗充足的海軍,西班牙帝國稱霸海洋;憑著其可怕、訓練有素的步兵方陣(Tercio),它主宰歐洲戰場。法國著名歷史學家皮埃爾·維拉爾稱之為「演繹出人類歷史最非凡的史詩」,西班牙在16世紀至17世紀間經歷其黃金年代。

西班牙與敵對國家持續鬥爭,引起領土、貿易和宗教衝突,都使得西班牙國力在17世紀中葉開始下滑。在地中海與奧斯曼帝國戰事頻繁;在西歐,法蘭西殖民帝國逐漸崛起並威脅西班牙的霸權;在海外西班牙首先與葡萄牙帝國競爭,後來的對手還包括大英帝國和荷蘭殖民帝國,而且英、法、荷三國支持海上搶劫,西班牙過度動用軍力、政府貪污漸趨嚴重以及軍費導致經濟停滯,最終導致帝國的衰落。1713年的烏得勒支和約使西班牙失去在義大利和低地國家的剩餘領土,結束其歐陸帝國的歷史。

葡萄牙帝國

自進入地理大發現時代,葡萄牙政府大力支持下,興建航海學校。因而出現多位著名航海家,發現並佔領多個殖民地,成為最早期的殖民帝國。16世紀進入帝國最鼎盛的時期,但後來被鄰國西班牙呑並。在1640年重新獨立,但國力大退,難以與英國、荷蘭、法國等新興的殖民帝國爭霸,但依舊保留了「老牌殖民國家」的身份。

荷蘭帝國

從16世紀後期到17世紀下半葉,荷蘭憑藉著航海技術和對外貿易,向外爭奪殖民地,建立起荷蘭帝國。此時期被稱為「荷蘭黃金時代」,無論貿易、科學與藝術等方面也是荷蘭在世界上領先。但荷蘭在後來的英荷戰爭和法荷戰爭中戰敗,海權和陸權分別落入英國和法國之手。荷蘭帝國實力大降,主要剩下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荷屬東印度(今印度尼西亞)等殖民領域。在二戰結束後,連荷屬東印度也獨立,只留下阿魯巴和荷屬安的列斯由荷蘭統治。

英荷戰爭,是發生於17世紀至18世紀英國與荷蘭之間的四次戰爭,主要目的是為了掌握海上勢力的主導權。當初在17世紀叱吒風雲的「海上馬車夫」與殖民帝國,隨著戰爭戰敗而崩潰衰落,成為歐洲強權輕視的對象。

法荷戰爭,1672年-1678年,是一場歐洲戰爭。1672年英、法突然進攻,造成荷蘭的大恐慌,史稱「災難年」;1678年戰爭以法國大獲全勝結束,被視為「太陽王」霸權的崛起。

法蘭西帝國

自西羅馬帝國皇帝被蠻族首領奧多亞克廢黜後,標誌著西羅馬帝國的滅亡。法蘭克王國隨即取代陷入四分五裂的義大利半島,成為歐洲的主角。不過受日耳曼人的傳統影響,往往王國父親死後,他的兒子們會各自分到自己的領地,這樣便使原先的法蘭克王國一分之三,其中兩部分成為現代法國、德國的雛形。

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的法國雖然都是戰勝國,但兩次大戰卻導致了法軍的重大傷亡和裝備的巨大損失,無法掩飾法國國力衰退的事實,而隨後「非殖民地化運動」的興起,亦使法國各殖民地紛紛走上獨立建國之路。雖然法國試圖繼續維持殖民地的統治,但各地反抗力量已非法國所能對付,如越南在胡志明的領導下經過9年奮戰,最終擺脫法國的統治,建立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而北非的阿爾及利亞在經過8年的反抗後取得獨立。此外,其他受到非殖民地化運動影響的法屬非洲,也有很多殖民地走向獨立。

儘管直至現在,法國的海外屬地只剩下在南太平洋的一些島嶼,它仍是世界上具有影響力的大國之一,除了是少數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外,它也是歐洲聯盟的重要成員國,而法德兩國都被視為歐盟的經濟火車頭。

大英帝國

西班牙帝國衰弱後,第二個獲得「日不落帝國」稱號的是大英帝國。

自1588年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後,英國逐漸取代西班牙,成為海上新興的霸權國家,開始不斷擴張海外殖民地。之後,英國相繼在英荷戰爭和七年戰爭中打敗最強勁的對手荷蘭和法國,奪取了兩國的大片殖民地,確立了海上霸權。公元1815年,英國在滑鐵盧戰役(Battle of Waterloo)擊敗法國拿破崙後,又進一步鞏固了它的國際政治軍事強權地位,工業革命更讓英國成為無可爭辯的經濟強權。

可是到了20世紀中葉,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隨著全球民族主義運動的興起和英國國力的日漸式微,其殖民地紛紛獨立,與此同時,新興霸權國家美國的崛起,也促使大英帝國逐漸瓦解。如今,英國和它的大部分前殖民地國家組成了一個國際組織——英聯邦以取代大英帝國。但是與大英帝國不同的是,英國再也無法在政治、外交和經濟等各個方面直接影響英聯邦的其他成員了。不過,英國至今仍為大國之一,是一個在世界範圍內有影響力的大國,在政治、外交、軍事及經濟上均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俄羅斯帝國

俄國最晚在維也納會議被認為是歐洲列強的一員,因此也是世界大國之一。這一事實主要是由於俄國成功抵禦了另一個古老大國——法國1812年的大舉入侵。前此俄國在17世紀從遠東獲得廣袤領土,直到太平洋濱與白令海峽,一度擁有阿拉斯加。法俄戰爭後俄國陸軍規模增大,在波羅的海、黑海具有一定數量的海軍,成為名副其實的老牌一流大國。到1908年,俄國軍事支出世界第二,僅次於德國。

俄羅斯做為蘇聯的最大繼承國,並未能擺脫經濟危機、民族分離主義運動、中亞伊斯蘭恐怖主義組織襲擊等的困擾。但俄羅斯龐大的核武庫,豐富的自然資源(尤其是石油與天然氣)支持了活躍而強勢的外交政策,使其仍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性大國。

美利堅

美國獨立之初並無意成為世界一流大國。其開國先賢且警告後人,切莫陷入歐洲「舊大陸」的權力遊戲中。到1860年前後,美國陷入內戰,戰後工商業一度受到重創,其生產力與軍力皆遠不如西歐殖民帝國。但從美國內戰以後起,由於政治趨於穩定,國土與資源快速擴張,加上來自歐陸的優秀移民增添了廉價優質的勞動力,使得美國迅速強大起來。十九世紀末葉,橫跨東西兩岸的鐵路已經完成,多項工業發明(如電報、電話等)誕生,美國本土的資源已具備全面整合動員生產的條件,為第二次工業革命做好了準備。

到了1890年,美國工業生產力已經逼近世界首強英國,在外交上也勇於向歐陸帝國挑戰。美西戰爭擊敗西班牙後,美國據有菲律賓、夏威夷、關島,成為跨太平洋的大國。美國協調日俄戰爭並對華提出門戶開放政策,要求西歐列強不得獨佔中國市場,即是美國世界性大國政策的重要標誌。

蘇聯瓦解後,美國在體系中的地位陷入眾說紛紜之中。英國歷史學家肯尼迪認為美國是「單極」超強(unipolar hyperpower),其影響力超過古代的羅馬、近代的大英帝國。但也有意見認為,美國只是「一超多強」中的超強,並不具備組織世界帝國的能力。

德國

隨著以普魯士為首的北德意志邦聯擊敗歐洲傳統大國法國,在普法戰爭中勝利,公元1871年,德意志帝國在法國凡爾賽宮宣布成立。普魯士霍亨索倫王朝開始統治新的帝國,定都柏林,這是德國成為一流大國的開端。公元1884年初,德意志帝國開始在歐洲以外建立殖民地。

德國統一掃除了德意志經濟發展中的最大障礙,加速形成統一的民族市場,重視現代科技,發展生產力。單就工業增長而言:1860—1870年(德國統一前)的年均增長為2.7%;1870—1880年即達到 4.1%;1880—1890年為6.4%;1890—1900年為6.1%。其增長速度遠遠超過英法等國,僅次於美國。在30年時間內,德國經歷了英國用100多年才完成的工業革命,由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家轉變為一個現代高效的工業國家。

自從1990年兩德統一後,德國被公認為歐洲四大經濟體(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當中最為優秀的國家,是當今歐洲乃至世界一流的經濟強國。然而,相對於經濟和科技,德國在國際政治和軍事上的影響不大,因為德國是曾經發動過兩次世界大戰的國,其他國家〈特別是歐洲國家〉對其插手國際政治與軍事是有顧忌的。不過相較於同為二戰發動國的日本,德國對國際政治和軍事影響稍微大日本一些〈因為他們有承認二戰時的罪行〉。德國是世界第四大經濟體(按照國際匯率計算)、世界第五大經濟體(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世界第二大商品出口國和第三大商品進口國;德國同時在科學技術的許多個領域當中處於世界絕對領先的地位。德國人口將近8200萬,在現今歐盟成員國和歐洲國家中排名第一和第二。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度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深度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