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維梅爾的帽子》:尚普蘭先生的中國夢

《維梅爾的帽子》:尚普蘭先生的中國夢

GIF/1K

焦勇勤,博士,教授,男,1970年生,山東濟南人。山東大學文學博士,現任教於海南大學人文傳播學院。

——周六下午,焦勇勤為您薦書——

1609年7月30日早晨,來自法國的商人薩繆爾·德·尚普蘭藉助歐洲最新發明的火繩槍,一舉擊潰北美五大湖區的印第安部落莫霍克人,他的火繩槍儘管只有30米的射程,但還是準確擊中了站在隊伍最前方的三位酋長。他們的突然死亡令莫霍克人目瞪口呆,哭聲震天,接下來,尚普蘭的原住民盟友一擁而上,徹底衝垮了莫霍克人聲勢浩大的戰爭隊伍。

隨後,為慶祝歐洲商人與本地部落的聯盟,印第安人送給尚普蘭一批禮物:包括四串貝殼念珠和50張海狸皮,貝殼念珠對於印第安人來講意義重大,意味著當地四個部落承諾與法國聯盟。然而,對尚普蘭來說,更有價值的則是那50張海狸皮,因為在此之前,他從法國國王亨利那裡獲得的海狸皮壟斷經營權剛剛終結,他的生意夥伴在歐洲所享有的高額利潤被打破,他不得不再次北上,尋找新的海狸皮供應源。

但是,海狸皮卻並非尚普蘭先生跨越大西洋、深入北美內陸的真正的動力,他的真正動力是中國。

尚普蘭在向法國國王申請海狸壟斷權延期的信中這樣申訴:自己並不只是為了造福生意夥伴,他收購的皮毛還需要用來換取更重要的事情:找到通往中國的路徑,「不必遭遇北方冰山的阻礙,不必忍受熱帶地區的高溫,我們的水手,當時就消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體力,冒著極大的危險,兩次探險,每次都以失敗告終。」因此,尚普蘭需要保持巴黎皮毛的高價位,以便獲得中國探險之旅的費用。

中國的巨大魅力來源於14世紀後期問世的馬可波羅遊記,「由於馬可波羅在14世紀後期問世的遊記中對元朝的中國進行了多姿多彩的描寫,中國在人們的想像中佔有重要的位置。歐洲人認為中國是一個擁有極致權力和財富的地方。這一觀點讓許多人相信,最快到達中國的途徑一定也是找到財富和權力的途徑,於是絞盡腦汁要找到這條路。尋求通往中國之路的熱潮,對塑造17世界歷史居功至偉,這股熱潮不僅影響了歐洲和中國的歷史,世界其他地方也是如此。……中國財富的致命誘惑籠罩著17世紀的世界。

通往中國的道路雖然很多,開放給尚普蘭的卻很少。陸路交通上中亞之路被奧斯曼土耳其徹底截斷,北亞之路被俄羅斯牢牢控制,海路交通上繞過非洲的航線被葡萄牙霸佔,繞過南美的航線也被西班牙壟斷,於是,留給法國人只有一個選擇:穿越北美大陸,當時的人們認為在大陸的另一側就是日本或中國。在中美洲的炎熱旅程和北冰洋的冰山之旅都被排除出去後,尚普蘭只能將希望寄托在沿著聖勞倫斯河抵達中國或中國東方的海洋。

為此,尚普蘭一次次沿著聖勞倫斯河逆流而上,先後越過安大略湖和伊利湖,最終到達休倫湖。此時,他認為在湖的對岸應該就是通往日本或者中國的海洋,為此,他向當地土著詢問湖水的滋味是不是鹹的,不幸的是,他得到的答案卻是甜的,於是,他將休倫湖命名為甜水海。

隨後,「尚普蘭了解到,甜水海並沒有無限向西延伸到太平洋,而是在版圖中止(這個名字不久便被休倫湖所取代)。然而,越過這個淡水湖,再經過一連串的急流,會看到一個大小邊界不明的大湖(今天的蘇必利爾湖):這個湖就是終有一天會被證明是通往中國之路上的一環。

儘管尚普蘭先生的中國夢隨著他的探險範圍的擴大而變得越來越渺茫,他卻收穫了探險的副產品——海狸皮,而海狸皮的高額利潤支撐著他的進一步探險和揮之不去的中國夢。

海狸皮高額利潤的背後是歐洲的巨大市場需求,當時遠在大西洋對岸的歐洲正重新興起一股用海狸皮製作帽子的時尚熱潮,因為海狸皮「長有獨特的刺,因此當被放入醋酸銅和含有水銀的阿拉伯膠的有毒溶劑中熬制時,容易貼壁定型,杵搗乾燥後的成果就是上等的皮料,可以製作出最好的帽子。」

15世紀前,歐洲的制帽匠就開始使用海狸皮來製作帽子,但由於需求的巨大,導致歐洲大陸的海狸被迅速捕獵一空,人們不得不用羊皮氈帽替代海狸皮帽,然而,羊皮製作的帽子既缺乏舒適性,又不挺擴,帽檐總是無精打採的耷拉著,也就變成了低檔貨的代名詞。

這種情況在16世紀末的時候發生改變,海狸皮重新出現在歐洲的帽子市場上,其來源有二:一個是西伯利亞的海狸皮,一個是加拿大的海狸皮。由於地理位置的遙遠和俄羅斯的強勢阻隔,使得西伯利亞海狸皮的供應得不到保障。

於是,加拿大「海狸皮帽氣勢洶洶地捲土重來,再次引領當世時尚。率先領導時尚浪潮的是商人,但在短短几十年的時間裡,這種流行風格蔓延到宮廷和軍隊精英。不久,所有需要社會身份的人都必須有一定「海狸」,這是此類帽子的別稱。17世紀10年代,一定海狸的價格已經漲到羊毛氈帽的10倍,將帽子市場分為買得起海狸的和買不起的。」

在此基礎上,「買得起海狸的富人之間的社會地位競爭,以及制帽匠就市場份額展開的鬥爭,驅使制帽匠們炮製更加稀奇古怪的帽子樣式,以求在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顏色和款式的精細區分被捲入時尚旋渦,帽型風格始終在變。帽冠抬高了又降低了,變窄了又加寬了,做成了拱形了,又下陷了。1610年間,帽檐開始加寬,按照時尚的要求上翹或壓低,但尺寸始終越變越大。制帽匠添加了五顏六色的帽帶,讓帽子成為真正的時尚,為帽子增加了華麗的裝飾。」

就這樣,小小的海狸皮帽堂而皇之地走進了荷蘭台夫特(代夫特)小鎮畫家維梅爾的畫作中,儘管維梅爾一生從未離開過荷蘭,卻在不經意間記錄下全球貿易開始啟動時的一個細節。

這個細節是加拿大歷史學家卜正民(Timothy Brook)《維梅爾的帽子:從一幅畫看全球化貿易的興起》(Vermeer s Hat: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and the Dawn of the Global World)一書的一個切入點。

在《維梅爾的帽子》一書中,卜正民小心翼翼的從維梅爾的幾幅畫作入手,找到其中一個個小小的道具,以及隱藏在這些道具背後全球化開啟的大門。

比如《台夫特一景》中荷蘭東印度公司紅色房頂的背後,是上百萬荷蘭人亞洲之旅的起點;

比如《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中珍珠中投射出的房間場景背後,是中國曲面繪畫技巧對歐洲繪畫藝術的影響;

比如《在一扇打開的窗戶前看信的年輕女子》中盛放水果的中國青花瓷盤背後,是波斯鈷對中國陶瓷藝術審美觀的滲透;

比如《持秤的女人》中稱量白銀的背後,是白銀大量發現對全球貿易的影響;

比如《中國神仙青花瓷盤》(台夫特市立博物館收藏的盤子,非維梅爾畫作)中台夫特仿中國瓷器上吞雲吐霧的神仙背後,是煙草在世界各地的蔓延;

比如《地理學家》中地理學家面前不斷擴展的地圖背後,是知識和信息的大爆炸等等。

在《維梅爾的帽子》一書中,卜正民顯然無意於對維梅爾的繪畫藝術進行深入解讀,儘管在部分章節中他也探討了維梅爾的繪畫藝術,比如對維梅爾的球面繪畫技巧、台夫特藍的色彩構成以及留白的藝術風格等都有涉及,但這些都一筆帶過,他真正關注的焦點顯然是維梅爾所處的那個全球化真正開始的大時代。

他說:「揭開17世紀移民潮爆發序幕的,是中國對歐洲人產生的吸引,這在16世紀時已經開始影響歐洲的人生選擇。16世紀是發現和暴力遭遇的一百年,暴利和錯誤的一百年,跨越邊境和關閉邊境的一百年,並創造了向四面八方蔓延開去的聯繫網。17世紀卻是截然不同的一百年。初次相遇變成了持續的業務往來;偶然的交換被系統化,變成經常性的貿易;用手勢交流被洋涇浜方言和真正的溝通所取代。貫穿所有這些變化的共同因素是移動性。更多的人參與長距離的位置變動,在異鄉停留的時間比人類歷史以往任何時代都要長。更多的人和語言不通,文化陌生的異鄉人開展貿易活動。與此同時,更多的人學習新的語言,適應陌生的風俗習慣。第一次接觸的時代基本結束。17世紀是第二次接觸的世紀。」

在這樣的世紀里,歐洲的財富在不斷擴張,地圖在不斷更新,知識在不斷增長,時時刻刻有新的知識和信息傳回到歐洲,更新著歐洲人的知識體系和思維方式,因此,「17世紀的世界如同一張因陀羅網,時時刻刻在變大。網上的每個結都拉出新線,觸及新的點,線就會附著在點上,往左右橫向連接,每條新拉出的線也越來越緊密相連。沿著這些線有各式各樣的人與貨,船與獸拉車,戰士與武器在快速移動,還有動植物,病原體與種子,言語和觀念在快速移動。

這些快速移動的背後是「主宰東西方交流的激情,是航行在連接東西海域的未知通道里;是通過旅行、接觸和接納新知識縮短不可逾越的距離;是用自己的出生地做抵押,換得個人的理想世界。這正是17世紀的靈魂世界燃燒的熊熊火焰。」

編輯:鸚哥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公眾號 的精彩文章:

南開女博士告訴你:那些年日本社會面臨全面轉折
李晨成功求婚范冰冰,36歲的她終於迎來幸福甜蜜的結局

TAG: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