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孝庄多爾袞傳奇故事

孝庄多爾袞傳奇故事

縱觀清朝三百年,尤以清初最為混亂,疑案層出不窮,其中最為著名的要數清宮三大案了,它們分別是太后下嫁,順治出家,雍正即位。而在這三大案中又以太后下嫁爭議最多。 一種說法清太宗皇太極晏駕後,誰來繼承王位成為了當時最為敏感的問題,滿清貴族內部的鬥爭到了白熱化的程度,以努爾哈赤十四子多爾袞和以皇太極長子豪格為首的兩大政治集團互不相讓,甚至有爆發戰爭的危險

,就在這時,當時還是妃子的孝庄文皇后找到了多爾袞,提出讓多爾袞擁戴福臨即位,作為條件之一就是多爾袞擔任攝政王,多爾袞權衡利弊後,同意了孝庄文皇后的意見。但有人認為其中還有一個不可告人的秘密就是多爾袞與孝庄文皇后進行了一次權色交易。多爾袞少年得志,意氣風發,但就是由一個弱點,好色,而且對她的嫂子孝庄文皇后尤其注意,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孝庄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因此,在皇位繼承的關鍵時刻使出殺手鐧,一舉成功,使自己的兒子福臨成功地繼承了皇位。 此後,多爾袞率兵打進北京,並控制了當時的軍政大權,他已經不滿足於偷偷摸摸,開始公開出入後宮禁地,而當時滿族的習俗兄長死後弟弟可以娶嫂子

,父親死後兒子可以娶父親的妾,因此對多爾袞的所作所為滿洲貴族並不在意。而當時漢族的知識分子雖有在朝為官者但都人人自危。所以多爾袞和皇后的感情發展可以說完全沒有阻礙。 當時朝中有一位重臣叫范文程,是范仲淹的後裔,早年就追隨太宗,深得順治皇帝與太后的信任,皇后下嫁就是由他首先提出來的。有人說他是受了太后的指使,有人說他是應多爾袞之請,還有人說他是為了取悅當權派,總之,是范文程首先提出讓太后與多爾袞夫妻團圓。 但也有野史稱,是前明降臣錢謙益向多爾袞提出此動意的。多爾袞與小皇帝順治一直關係不好,這對攝政王多爾袞來說一直骨鯁在喉。而此時多爾袞元妃去世,多爾袞鬱鬱寡歡。錢謙益就此向多爾袞說,「無非再娶,以慰悼亡」。就此即請皇太后下嫁多爾袞,使傳言變現實,實至名歸,另外這樣也正好控制順治。這一提議很快就得到了多數大臣的支持,而福臨也礙於多爾袞的權勢勉強同意

。就這樣,太后正式下嫁多爾袞為妻。而因此,孝庄死後,康熙等後代子孫因其丟了愛新覺羅家的臉面,將她葬在了清東陵陵區外。 還有一說是,攝政王王多爾袞在逼死政敵豪格後,娶了豪格的福晉,來自科爾沁蒙古草原的博爾濟吉特氏。但是民間卻以訛傳訛,傳說當今皇太后,同樣來自科爾沁的博爾濟吉特氏下嫁多爾袞,文人們還寫成文章,編造了種種傳說,生動描繪了皇太后和攝政王的親事。 其實,「太后下嫁」之說,首先起因於順治五年(1648年),多爾袞被封為「皇父攝政王」。這個怪異的稱呼使人們引起了各種的猜測。大家認為,皇帝之母降貴屈尊下嫁,才使多爾袞有了這種尊稱。而也有人稱當時順治是為了孝順,考慮到母親的孤苦及與多爾袞多年的情誼,和多爾袞對自己擁立帝位的恩情,在大臣的提議下議請多爾袞與母親結合。父死子娶其庶母,兄死弟娶其嫂的婚俗,在當時滿洲風俗來說十分正常。但不管怎樣,「太后下嫁」的故事,折射出了順治帝和孝庄皇后這對孤兒寡母當時尷尬險惡的政治處境。而明張煌言作詩「上壽稱為合巹樽,慈寧宮裡爛盈門,春官昨進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后婚」倒是實有其事。 對「太后下嫁」的故事,雖然野史中記載很多,但在清史稿中並沒有提到。從事實來看,孝庄皇后死後,清王朝又延續了二百多年。這期間,大清諸朝對她尊崇備至,極盡歌功頌德之事,在陵寢祭祀方面也把其放在首位,如真有太后下嫁之事,清皇朝為何能自取其辱呢?當然也有一說:據說到了乾隆時期,紀曉嵐在整理清宮檔案時,覺得這一事件有辱皇家尊嚴,因此奏請皇帝批准,從檔案中刪去這一部分內容,從此,再沒有人提起這件事。不過,皇后下嫁的故事卻廣為流傳。

史書上說出當年帝位之爭造成的矛盾在壓抑多年後終於爆發了。多爾袞當政時,威信自專,對待政敵豪格不公,於順治五年(1648)將其迫害致死,對當初反對過自己的兩黃旗大臣打擊壓制,致使一些人對多爾袞極為憤恨,卻只能忍氣吞聲。現在多爾袞一死,他們翻身的機會就來了。順治八年(1651)二月,有人揭發多爾袞生前曾制有八補黃袍等物,於是諸王大臣群起攻擊,稱多爾袞專擅,有謀逆之心。剛剛親政的順治馬上下詔,將多爾袞削爵,撤出宗廟,開除宗室,追奪所有封典,籍沒家產人口入官,其養子多爾博歸宗(多爾袞無子,撫其弟多鐸子多爾博為嗣),更有甚者,還將多爾袞陵墓平毀,鞭屍示眾,並砍掉腦袋。短短兩個多月內,多爾袞的名譽有了天壤之別。

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在沉冤一百多年以後,多爾袞才得到徹底平反昭雪。乾隆皇帝專門發布詔諭,肯定多爾袞首先統兵入關,「撫定疆陲,一切創製規模皆所經畫。尋即迎世祖車駕入都,定國開基,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並稱每覽《實錄》中所載其言行,「未嘗不為之墜淚,則王之立心行事,實能篤忠藎、感厚恩,深明君臣大義,尤為史冊所罕覯」,斷然否定了多爾袞有謀逆之心,「實為宵小奸謀,構成冤獄」。因此,下令將多爾袞復還睿親王封號,並追謚為「忠」,補入玉牒,仍令多爾博一支承嗣。多爾袞作為非常時期的一位非常人物,其生前身後的非常際遇終告了結。

康熙二十六年(1687)十二月,昭聖太皇太后病危,康熙皇帝晝夜不離左右,親奉湯藥,並親自率領王公大臣步行到天壇,祈告上蒼,請求折損自己生命,增延祖母壽數。

康熙在誦讀祝文時涕淚交頤,說:

「憶自弱齡,早失估恃,趨承祖母膝下,三十餘年,鞠養教誨,以至有成。設無祖母太皇太后,斷不能致有今日成立,同極之恩,畢生難報……若大算或窮,願減臣齡,冀增太皇太后數年之壽。」

然而自然規律是無法抗拒的,該月二十五日,孝庄走完了她的人生旅程,以七十五歲的高壽安然離開了人世,臨終前她囑咐康熙說:「太宗山陵奉安已久,不可為我輕動,況且我心中也捨不得你們父子,就將我在你父親的孝陵附近擇地安葬。」

康熙皇帝給祖母上了尊崇的謚號—孝庄仁宣誠憲恭懿翊天啟聖文皇后,簡稱孝庄文皇后。根據她的遺願,靈樞沒有運往盛京與皇太極合葬,而是暫安在京東清東陵,並將孝庄生前居住的慈寧宮東王殿五間拆建於昌瑞山下,稱「暫安奉殿」,停靈其中。

直至雍正三年(1725),才在暫安奉殿原處就地起建陵園,葬入地宮。因其陵在盛京太宗皇太極昭陵之西,故稱「昭西陵」。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詩般的鏡子 的精彩文章:

末代皇帝溥儀尷尬傳奇的一生
山西運城原來還是如此淵源
曾經成吉思汗鐵騎踏過的這個地方,如今自稱中國人
大總統袁世凱下葬竟要靠借錢

TAG:史詩般的鏡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