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明奇才《永樂大典》總編纂解縉死於何因

大明奇才《永樂大典》總編纂解縉死於何因

在整個大明王朝二百七十六年里,評選出明朝三大才子 ,評選標準是博覽群書、博學多才。《永樂大典》總編纂管解縉被公推為博學第一。另外兩個是超級才子楊慎被評為博覽第一,人稱「無書不讀」和 徐渭(青藤先生徐文長)則是最多才的一位——詩、書、字、畫、兵法樣樣精通。

1369年,解縉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之家。他從小就聰穎絕倫,有「神童」之稱。傳說在襁褓之中他母親就在地上寫字讓他認識,5歲時他父親教他詩文他聽一遍就能記住;7歲時就能寫文章了;10歲一天背誦千言的文章,終身不忘;12歲通讀《四書》、《五經》。

1387年他參加江西鄉試,名列榜首(解元);次年,赴京會試列第七選為庶吉士。解縉初入仕時,常侍朱元璋左右,以致太祖皇帝曾說過一番推心置腹的話:「與爾義則君臣,恩猶父子,當知無不言。」足見解縉其受器重之程度。

雖然解縉文才出眾,卻不懂官場的厚黑。朱元璋說「知無不言 」,他居然也信了。這說明他年輕氣盛,還有點幼稚。於是,他給太祖皇帝上了一個萬言書,慷慨陳詞。不久之後,朱元璋便借口一件小事,將其貶為江西道監察御史。然而,解縉又幹了幾件傻事。比如,為韓國公李善長辯冤。朱元璋殺李善長,自有其政治心計於胸,豈容你解縉說三道四?於是,朱元璋將解縉之父召進京,說「大器晚成,若以爾子歸,益令進。後十年來,大用未晚也。」一句話,將解縉打發回家了,還順道批了10年的 「長假 」。

1403年,朱棣登基。解縉即受重用。朱棣派給解縉的第一件事,就是總裁《太祖實錄》。這個東西,對朱棣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關於他的身世(解縉在修編《太祖實錄》時記載朱棣為馬皇后所生,是馬皇后的第四個兒子)以及關於太祖皇帝對其的評價,對他這個篡位之人,顯然太重要了。其後,解縉又奉命編撰《永樂大典》,「括宇宙之廣大,統會古今之異同 」,最終使其成為世界文化史上編纂最早、規模最大、內容最廣的一部百科全書。這一時期,實乃解縉人生的輝煌之時。朱棣對解縉的信任,也無以復加。他曾對大臣們說:「天下不可一日無我,我則不可一日少解縉。」

解縉之死,一般而言,源於在立儲之事。他持禮數而直言,因而得罪了漢王朱高煦,「遂致敗 」。當年,朱棣在立長子朱高熾和次子朱高煦為太子的問題上,左右為難。其內心,是喜歡朱高煦的。長子朱高熾形象差,腳又不好,而朱高煦則相反,英武強壯,且有政治手腕。

解縉對朱棣說了兩句話,最終決定了長子朱高熾的太子地位。他對朱棣說 「皇長子仁孝,天下歸心 」,又說 「好聖孫 」(你的長孫更好)。自古以來,立長立嫡,是為正統。解縉之舉,都是一個臣子的本分。但有人以此推斷,說他在太子身上賭博,似乎是欠公允的。這就是解縉的歷史功績,他促使朱棣作出了一個正確的選擇,也才有了後來明朝的 「仁宣之治 」。不可否認,朱高熾和他的兒子,都是公認的好皇帝。

「太子遂定,高煦由是深恨縉 」。梁子就此結下。朱高煦對解縉之恨,無以復加。於是,他拿出看家本領,誣陷迫害解縉。

1410年,解縉奉命進京奏事。可是,待他趕到北京,朱棣已親率大軍遠征漠北了。皇帝不在,解縉自然就去朝見正在留守監國的皇太子朱高熾。這種事,於公於私,都是很正常的。皇帝不在,向監國報告,理所當然。再說了,依太子與解縉的交情,僅從文人相交的角度,去他家裡走一走,看看 「老領導 」,也在情理之中。但是,朱高煦卻據此向朱棣告狀,說解縉 「私覲太子 」,「無人臣禮 」。朱棣歸國,正好碰上一件事,滋生對太子不滿,便借題發揮,命錦衣衛將解縉從越南抓回,扔進了大牢。

解縉在大牢里待了五年。但是,他卻沒有楊溥幸運。因為,他面對的是一位叫紀綱的錦衣衛頭子。這個人,解縉也是得罪過的,解縉曾譏諷紀綱:「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他還曾經譏諷紀綱納妾,有打油詩一首:「一名大喬二小喬,三寸金蓮四寸腰,買得五六七包粉,打扮八九十分妖。」而紀綱其人,桀驁不馴,詭計多端,權焰熏天,害人無數。因此,解縉曾經數度彈劾紀綱。現在,解縉落在紀綱手裡,其結局可想而知了。

永樂十三年正月,紀綱向朱棣呈報錦衣衛獄在押人員名單,朱棣看了之後隨口問了一句:「解縉還活著哪?」紀綱隨之心領神會。看這段歷史,一般都以為,殺解縉實乃朱棣之聖意。但是,當年錦衣衛大牢,關了很多人。要送上去給皇帝看,估計也是厚厚的一摞子。為什麼朱棣單單說了解縉之名呢?那就有一種可能,紀綱送上去的時候,故意將解縉的名冊放在了皇上面前。

明史有一句話記載:「綱遂醉縉酒,埋積雪中 」。當時的情景,可以想見。紀綱命人請解縉喝酒。他知道,解縉是好酒的。不多時,解縉已經醉了。既已醉了,紀綱便命人用草席把他捲起來,扔到了城外山崗之上。是夜,大雪紛飛,當年天子的重臣《永樂大典》總撰官解縉先生活活凍死了,時年47歲。

古往今來,文人做官,既不可認死理,也切不可恃才,更不可自傲。解縉之錯,就在於此。看過《明朝那些事兒》,裡面似乎對解縉是也可能會有一個錯覺,解縉似乎就是一個喜歡政治投機之人。這一點,我不認同。評價解縉,史學界有四句話是公認的,即學識淵博,才華橫溢,為人耿直,剛正不阿。這似乎才是確切的,這也決定了他一生的坎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明末李自成攻城之際 崇禎身邊太監獻一妙計 卻因此丟掉性命
明朝十幾位功臣結局,只有4位善終
此地湧入大量中國人,此國以為搶佔地盤,膽戰心驚實施一罪惡計劃
明朝可以說是一代不如一代,可為何依舊能夠共傳16帝,享國276年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