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教育的初衷是育人,教育中的成長比成績重要

教育的初衷是育人,教育中的成長比成績重要

懶人星期六

芥末堆

新鮮視角、熱辣短評,芥末堆周六特刊,提煉百字精華,帶你快速縱覽本周教育行業新觀點。

本周,浙、滬兩地新高考物理學科「遇冷」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高考浙江全省29.13萬考生,但是選考物理的只有8萬人。在上海,實行新高考改革第一年,選擇物理科目的考生也僅佔總人數的30%。

人民日報刊文表示,物理學科「遇冷」背後有多方面原因。

對學生來說,「物理太難」使得作業量大幅增加,還不一定能取得高分,可謂「性價比太低」。

在不少家長看來,高中物理中的牛頓力學、電磁學等知識太過高深,不從事科學研究的孩子們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常識也就綽綽有餘。

對學校而言,物理學科非常依賴教學資源,因此一些優質教育資源欠缺的學校傾向讓學生放棄物理。

一些地方的新高考模式中,自由選考的三門科目並非按照實考分數,而是採取對全省位次進行排名賦分,即便是成績較好的學生,也擔心無法獲得較好的位次而選擇放棄。

「物理教育的缺失會帶來許多惡果。」元培教育研究院副院長洪文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說,往大了說,國家物理人才會出現斷層,工業發展將後繼乏力;往小了說,除了少數文科專業外,沒有物理知識做基礎,大學階段很可能遇到學習阻礙。

教育界的專家們認為面臨新高考的規則,學校可以在課程改革等方面進行調整。人大附中校長翟小寧說:「我們能做的就是引導學生在選課時,少一些功利的驅動,多一些興趣的選擇。」

人民日報在刊文中還提出,教育的初衷是育人。客觀來說,目前高考還是指揮棒,學生和家長不可避免地追求高分,但涉及未來長遠發展時,更應該從短期利益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追求更完備、更長遠、更豐富的目標。換句話說,破除功利主義、回歸教育初心,還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探索。

via:

新高考試點學生"棄物理"成趨勢,物理學界很心塞

人民日報刊文談物理學科遇冷:破除功利回歸初心仍需更多努力

行業觀點

惠靈頓學院院長:人工智慧將在十年內取代教師

我們都知道,傳統的教育有很多的弊端,如無法做到因材施教,那麼未來的教育將如何發展呢?安東尼·謝爾頓爵士(Sir Anthony Sheldon)給出了答案。

惠靈頓學院院長安東尼·謝爾頓爵士(Sir Anthony Sheldon)預言,未來最能夠啟發學生的教師將是人工智慧,而不是人類。他認為,10年之內,技術革命將帶領我們擺脫舊的教育觀念,徹底改變世界。學校教師將失去其傳統角色,只能成為助教。

安東尼爵士表示,教師們還會繼續留在教室,負責設置裝備,在孩子們需要幫助時提供幫助並且負責維持紀律。然而,給學生們教授知識這一重要的工作將完全由人工智慧(AI)計算機完成。

via:惠靈頓學院院長:人工智慧將在十年內取代教師

吳恩達:任何人都能成為機器學習專家

在吳恩達看來,無論目前的知識水平如何,只要你不斷努力,繼續學習,你就可以成為機器學習的專家,並且有很好的職業發展。任何對機器學習感興趣的人,請從學習編程開始。當你掌握編程基礎後,可以考慮機器學習課程,然後考慮深度學習專門課程。再進一步,可以閱讀研究論文。還可以考慮參加在線ML競賽和學術會議等活動,並繼續閱讀書籍/博客/論文。

此外,吳恩達認為(差不多)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編碼。今天我們處於一個很少人可以編碼的時代。在他看來,現在,人機交流也變得越來越重要,編碼能力將成為可以預見的未來最深層次的人機交流的基礎。 所以,他不同意那些認為世界只需要幾百萬程序員的人;他認為幾乎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編程,就像幾乎每個人都應該學習閱讀/寫作一樣。

via:吳恩達Quora最新問答:任何人都能成為機器學習專家,幾乎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編程

葉翠微:教育中成長比成績重要

葉翠微在杭二中做了17年校長,也可以說是杭城高中任職最長的校長。在他看來,一個校長在校園裡可以扮演的角色有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永遠是:校長的存在是要在緊緊拽住學生成長的GPS的同時,也能夠給學生帶來最大的身心和精神的安全感。「要讓孩子們知道,有校長在,天不會塌下來。有校長在,我可以隨時找他去討教,他會給我一個idea。」

葉翠微常喜歡說的一句話是: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學習不是第一位的,身體好才是第一位。學知識不是第一位,學做人是第一位的。他的教育理念是,做教育不要太功利,把時間還給學生,盡量讓學生自主。所以學校的周末節假日不補課,不上課,讓孩子們自由支配,自主行走,自主思考。

杭州二中成長的秘密說到底就三點:

邏輯,人是目的,因此要以人為本。

規律,尊重和敬畏育人的規律,哪怕慢一點也沒關係。

價值意義,教育中成長比成績重要。

「我不主張始終拿著一個鞭子在後面抽著孩子,你要去讀書了,要去做作業了,要去考試了。我覺得要讓孩子自己知道,我應該去做作業了,我能夠自主地去面對考試了,我不是機械地刷題,而是在知識內化中把自我認知有效地顯示出來。」葉翠微說。

via:這位帶出最多「學神」的杭州網紅校長,是如何真正做到「把學生當人」

如何破解音樂教育規模化難題?

音樂教育機構真的沒法做大嗎?並非如此,只是創業者不能局限在具體「打法」上,而要試圖在商業模式上尋找可規模化的機會。藍象營分析了音樂教育的現狀、升級方向與創新趨勢,最終得出以下結論:

音樂教育目前比較分散,可以從規模化、科技驅動、To B 三個方向進行商業模式的創新。

在未來,音樂教育機構還可以在明星化+線上化、產品設計、遊戲化等方面進行商業模式創新。以上為音樂教育在商業模式升級中的六大方向。

相較於素質教育的其他品類,音樂的音準、音高與節奏等音樂元素更容易被量化,因此與科技力量結合地更緊密,蘊含著多樣創新的可能。

作為一門表演藝術,音樂教育本身可以利用明星獲客,在學生的學習出口上,也可以強調錶演/明星性質,提高學習帶給學生與家長的「獎賞效應」。

via:星空琴行風波背後,如何破解音樂教育規模化難題?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芥末堆 的精彩文章:

讀者來信:知識網路化時代,最重要的是……
星空琴行隕落了,音樂教育行業出路在哪裡?
將教育與技術融合,我們該如何著手開發AIEd系統?
985高校畢業生致命求職路
在線教育的「搶人」時代

TAG:芥末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