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紅旗渠:太行山上飄蕩的任性彩帶,建設者談當年感受「餓啊」

紅旗渠:太行山上飄蕩的任性彩帶,建設者談當年感受「餓啊」

小時候看電影,正片開演之前總要放一段"新聞簡報",按現在的說法就是附帶"贈送",當時是必須得看,所以有句順口溜:阿爾巴尼亞電影又摟又抱,朝鮮電影又哭又笑,中國電影「新聞簡報」。

就在那時知道了林縣《紅旗渠》。小時候 對於這個紀錄片電影內容沒有什麼感受,但對於身綁繩索在懸崖上飛來飛去鑿眼放炮的人記憶深刻,怎麼像孫悟空一樣?感覺很好玩。

「我要去太行山看人類最偉大的人文景觀之一紅旗渠了!」

幾天前我在微信朋友圈發出後馬上有人糾正我:「紅旗渠」是「民生工程」,不是「人文景觀」。

請原諒我的無知,原來一直以為修建紅旗渠是為水利建設,是為了農田灌溉,是為了多生產糧食,到了紅旗渠才知道,當年修它最主要的是為了解決吃水問題。「寧願苦戰,不願苦熬」,林州人民無法再繼續忍受無水的生活,為了當下的生存,也為了子孫後代的幸福,林縣人民決定「殺開了一條血路」。

林州(過去為林縣)位於太行山南麓,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處,這裡的特殊地理位置、地質結構,造成嚴重缺水只能靠天,而歷史上又是十年九旱,百姓苦不堪言,吃水是第一大民生問題。

在「紅旗渠紀念館」里有一個凄慘的真實故事:該縣桑耳村是最缺水的村落之一,人吃水要到四公里以外的黃崖泉擔水。1920年大旱,黃崖泉也快斷流,只有香火頭那麼點水慢慢湧出。大年三十這天有個叫桑林茂的老漢天不亮就爬上了黃崖泉,想趕早挑桶水回家過年,不想村裡人都這麼想,他到時已經有很多人排在前面,等他打到水回家天已經完全黑了。新過門的媳婦擔心公爹就去村口接他,替他擔一段,由於天黑路滑,媳婦又是小腳,沒走幾步被石頭絆倒,一擔水全部撒光了。新媳婦羞愧難耐,就在除夕夜上吊自盡了。

水貴如油,人賤如草,這是千百年來林州的真實寫照。新中國成立後,新時代開始,集體的力量壯大了。在1959年再次遇到「百年乾旱」時人們不再坐以待斃,而是要向大自然宣戰,要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上鑿出一條人工水道,把遠在山西的濁漳河水,穿山越嶺引進來,徹底解決百姓的吃水問題。

從大禹治水到都江堰分流;從京杭大運河的開挖到三峽大壩的落成,中華民族從來沒有為水而屈服過。林州人民以「敢叫日月換新天」的豪情與幹勁,不屈不撓,在太行山懸崖上僅憑一點土炸藥,完全是最原始的人工開鑿與挖掘,打造出一條震驚世界的任性彩帶,人工天河「紅旗渠」。

在太行山我們遇到一位正在幹活的徐姓老人,問他參加過紅旗渠建設嗎?老人今年73歲了,他說在十七八歲時在紅旗渠工地干過一年半鋼釺工,我問他當年最大的感受是什麼?老人說「餓啊」。那時糧食不夠吃,要摻各種野菜一起煮,頓頓都吃不飽,而他們每天乾的都是重體力活。常常「餓昏了眼......」

紅旗渠開鑿於1960年2月,那時正是國家遭受「三年自然災害」的頭一年,全國都缺糧食,而河南又是遭災最重要的省份,為了填飽肚子,建設者還要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撈河草充饑,工地上很多人得了浮腫病......

糧食不夠吃,而住的就更艱苦了,山裡根本沒有房屋,就在懸崖峭壁上找一個寬敞點地方,睡在冰冷的石板上,夜裡不敢翻身、不敢亂動,不小心就會滾落山崖。

當時不僅沒有大型的機械化挖掘工具,就是最基本的測量儀器都少得可憐,整個工地只有兩個水準儀,其餘都是用這種土方法測量。

不僅開鑿要手工一點點地鑿,一鍬一鎬的摳。由於工地在懸崖上也不能使用牲畜搬運,完全靠肩扛、手推、人拉。使用的炸藥自己制,使用的水泥也是自己燒。

艱苦的作業環境,兔子都上不去的崖壁峭壁,建設者把自己完全綁在繩索上下到半山腰,開鑿炮眼、排除險情。

當我們今天在「青年洞」景區看到表演者再現當年的情景,無不唏噓感慨、讚嘆不已,太不容易了,而當年他們一干就是幾個小時不歇,空中一盪就是幾年。

當年修建紅旗渠,林縣有七萬多人參與,總投工5611萬個。有八十一人為此付出了寶貴的生命,其中最大的63歲,最小的17歲。紅旗渠總設計師吳祖太在一次察看險情時被坍塌巨石砸中,付出了27歲的年輕生命。

紅旗渠歷經五年打通了長70.6公里,寬8米的人工天河「紅旗渠」主幹道;又經歷五年修成總長達1500公里的遍及全縣的支渠分渠。

整個紅旗渠工程共削平山頭1250座、架設渡槽152座、開鑿隧洞211個。挖砌的土石如果壘成高2米、寬3米的石牆可以連接起哈爾濱和廣州。這就是林州人民創造的奇蹟,是人類不屈的精神,是林州人民永遠值得驕傲的財富。

青年洞是紅旗渠的經典工程之一,位於紅旗渠總乾渠任村盧家拐村西牛嶺山村,是總乾渠最長的隧洞。

這裡地質是石英岩結構,非常堅硬,一錘打下去一個白點,開始十數根鋼釺打不成一個炮眼。但建設者沒有被困難嚇住,由300多名青年組成的突擊隊,不畏困難,改進方法,巧妙攻堅,歷時一年半的不間斷連續施工,硬是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挖出一條長為623米,高5米,寬6.2米穿山隧道,整個工程只花費了22萬元,現在想都不敢想了。

這張照片翻拍於「紅旗渠」紀念館,是拍攝於當年開鑿支渠曙光洞的情景,「曙光洞」是整個紅旗渠最長的隧道,全長3898米,寬2米,高2米,用時一年零四個月。有21個大隊1300多名建設者參與,為了加快進度,挖鑿34個豎井,多點同時進行開鑿。在它的開挖中,整座山日夜被敲打個不停,是否山神都告饒了......

歷經十年艱苦奮鬥修建的紅旗渠開通那一天引來了全縣人民的歡騰與圍觀,這一刻不僅僅解決了林州人的吃水問題,還解決了全縣大部分耕地的灌溉問題,從此農業生產旱澇保收,這是惠及子孫萬代的大事啊!

而紅旗渠決不僅僅只屬於林州、屬於河南、屬於中國,它的精神也屬於全人類,是人類文明敢於挑戰自然的一次典範。它像一條任性的彩帶,揮舞穿行在高高的太行山上,給每一個看到它的人以巨大的震撼!

中國人民有志氣!林州人民好樣的!巍巍太行山,不屈的紅旗渠,永遠留在我的記憶里。

(所有黑白歷史照片翻拍於紅旗渠紀念館,得到了紀念館的發表許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影 的精彩文章:

太行山上遇到一個賣文玩老大爺,都是親友家收來的,一雙黑手驚到了我
高鐵最便宜盒飯56元,四個菜有魚有肉,熱呼呼味道不錯
檳榔季節滿街罰款告示,嚼還是不嚼?海南人民該反思了
三亞吃碗海鮮面,兩隻小螃蟹四隻蝦還有蛤蜊,你想不到多少錢?
呀諾達探秘:准軍事化管理的景區,員工早操成靚麗風景線

TAG:書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