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漢語是導致中國文化僵死的內因之一?

漢語是導致中國文化僵死的內因之一?

語言是最革命的因素。在形式和內容上雙重「統一」語言,是一個國家最大的悲哀。

中國文化的無可救藥開始於語言的統一。在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中國語言的豐富性就開始喪失,思想也隨之開始實現了統一,國族精神也趨向枯萎。

中國傳統文化至今仍然統治著中國人的思想。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文本是漢語。它幾千年之後仍然保持著原來的面貌,仍然可以被今人——包括學者和民間——所輕鬆掌握和理解,也算是世界一大奇蹟了。因為,漢語從甲骨文開始就一直保留著它的原始性。但世界上很少人可以輕鬆閱讀其他的古文,如拉丁語、古希臘語等。

新文化運動前後直到「新」中國成立,是否廢除漢字的爭論一直都有。據說毛澤東是主張廢除漢字、實行拉丁化的。現在看來,老毛還真不簡單,他可能痛恨傳統,儘管他最終完完全全地服從了傳統。

一個頑強、自主的民族、一個勇於創新的國家,必然會在語言上有所動作,它們往往會創造出自己的獨特語言,或者隨著國家歷史的變遷而修改自己的語言。例如,日本、南非、俄羅斯、以色列,等等。即使它不改變原有的文字,也會賦予舊的文字以新的內涵。

中國問題的恆久性,與漢字的原始性和頑固性格有關。作為一個中國人,很難對自己的文字產生厭惡的感覺。漢字無疑也是美麗的。但可悲的是,它越來越成為了思想專政的最有效的工具。

由於漢字的作用,每個中國人身上似乎都有專制的血統,一種家長意識,一種幾乎無能改變的原始性。漢語的表面統一與內在分歧似乎是天生註定了的,它們之間一直就存在著劇烈衝突的可能性。而為了實現表面統一,當權者就必須要霸佔解釋漢語的實力和維護語言統一的暴力。

有人說,漢語天生就是詩歌一般的語言。這句話倒也不算錯。但可怕的是,詩歌是完全的放任自流,它不應該形成固定的結構。自由如果無法誕生理性,那這樣的自由就是孫中山所說的「一盤散沙」。這樣的「一盤散沙」在外界的擠迫和生存的壓力下,就必然會出現專制政治。

我歷來主張,中國這個國家的腐敗現象,不是一個或幾個黨派的錯,而是中國社會整體的錯。我曾經定義中國式腐敗是一種「均質化腐敗」,它根源於中國傳統文化自身,在物質文明發達的當下更有條件,愈演愈烈!

怎麼辦?難道我們就沒有前途了、坐以待斃嗎?創造一種新的文字,取而代之漢字的可能性幾乎微乎其微,剩下的選擇是什麼?現在看起來只有一條,那就是化腐朽為神奇了。要使漢語發揮出活力,就必需消解各種話語霸權,讓漢字脫離原始性,只有走向民間,漢語才可能鮮活起來。這也是中國前所未有的偉大事業。因為歷史上,漢語的霸權一直掌握在特定階層的手裡,一直與民間隔離著銅牆鐵壁。

憲政國家最典型的特徵就是讓權力馴服,民間話語權的勃興,在互聯網時代給古老的中國和僵死的傳統文化帶來了一線生機。如果這個機會我們把握不住,中國社會的春天可能永遠也不會到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八卦 的精彩文章:

太極內功之——打通小周天
儒教:中國傳統政治和文化的死結
見者有福,南海觀世音!轉載得福!超高清
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
人生歪理歪的挺有道理!

TAG:太極八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