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紫禁城清宮的三宮六院七十二妃

紫禁城清宮的三宮六院七十二妃

紫禁城是明清皇帝執政與生活的場所,除了雄偉的前朝建築外,皇帝及其妃子們的生活場所也引起了人們的廣泛興趣,民間亦有紫禁城後宮「三宮六院七十二妃」的說法。那麼,紫禁城的「三宮六院」究竟是指哪些建築,有哪些皇帝與后妃居住過?皇帝的妃子真的是民間傳說的「七十二妃」嗎?下面,我們以清代時期紫禁城相關建築為例來進行說明。

一、三宮

三宮是指紫禁城中軸線內廷部分建築,位於乾清門廣場(圖1)北邊。三宮主要包括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由南向北依次排列。

圖1-乾清門廣場

1. 乾清宮(圖2):清代順治帝、康熙帝以此為寢宮。雍正時期起,皇帝居住地點移至養心殿。

圖2-乾清宮

2. 交泰殿(圖3):清代在此舉行冊封皇后和皇后誕辰典禮。

圖3-交泰殿

3. 坤寧宮(圖4):在清代為清宮薩滿教祭祀場所,但其東暖閣為皇帝大婚的洞房。清帝大婚時要在這裡住3天,爾後搬到其他宮殿居住。如果皇帝在即位以前就已經結婚的話,就不能享受這種待遇。清帝中,僅康熙、同治、光緒三個皇帝大婚時在坤寧宮東暖閣住過。

圖4-坤寧宮

二、六院

六院是指紫禁城東西六宮,主要是指是皇后與妃子們居住休息的地方,其圍繞在後三宮的東西兩側布置,見圖5-圖6。東六宮指景仁宮、承乾宮、鍾粹宮、景陽宮、永和宮、延禧宮,西六宮指永壽宮、翊坤宮、儲秀宮、咸福宮、長春宮、啟祥宮(太極殿)。

圖5-東六宮區域

圖6-西六宮區域

1. 景仁宮(圖7):清光緒帝的寵妃珍妃在這裡住過。

圖7-景仁宮

2. 承乾宮(圖8):清順治帝孝獻皇后董鄂氏,康熙帝孝懿仁皇后佟佳氏,道光帝孝全成皇后在這裡住過。

圖8-承乾宮

3. 鍾粹宮(圖9):清道光朝的孝全成皇后,清咸豐朝的孝貞顯皇后(慈安),清光緒朝的孝定景皇后(隆裕)在這裡住過。

圖9-鍾粹宮

4. 景陽宮(圖10):明代王恭妃住宿之處,清朝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後改作收貯圖書之所。

圖10-景陽宮

5. 永和宮(圖11):清康熙帝孝恭仁皇后,乾隆帝愉貴妃,道光帝靜貴妃,咸豐帝麗貴人都在此住過,光緒大婚後為瑾妃居所。

圖11-永和宮

6. 延禧宮(圖12):清道光帝之恬嬪、成貴人曾在此居住,乾隆帝之孝儀純皇后曾在此居住。

圖12-延禧宮靈沼軒立面

7. 永壽宮(圖13):順治帝廢后,康熙帝良妃,嘉慶帝恭順皇貴妃在此住過。

圖13-永壽宮外立面

8. 翊坤宮(圖14):清朝多位后妃居住,如慈禧、隆裕、婉容。

圖14-翊坤宮

9. 儲秀宮(圖15):慈禧、婉容、同治帝皇后阿魯特氏在此居住過。

圖15-儲秀宮

10. 咸福宮(圖16):道光帝琳貴人(庄順皇貴妃)、成貴妃、彤貴妃、常妃等都曾在此居住。

圖16-咸福宮

11. 長春宮(圖17):清代乾隆皇帝的孝賢皇后,慈禧、慈安在此居住過。

圖17-長春宮

12. 啟祥宮(圖18):同治帝瑜太妃曾居住過。

圖18-啟祥宮(太極殿)

三、七十二妃

所謂七十二妃,是泛指紫禁城皇帝後宮佳麗人數的眾多。清代的嬪妃,實質就是帝王的妾侍(不是配偶),其等級由高到低包括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等。 但清代皇帝的妃子真的有七十二個嗎?

清代共有皇帝十二位,其妃子的數量如下(齊玫:《清代的嬪妃》,見《首都博物館叢刊》,1999年,頁7-13):

清入關前有兩位皇帝,那就是太祖和太宗。

1. 清太祖努爾哈赤(圖19)有妃十三位。

圖19-努爾哈赤

2. 清太宗皇太極(圖20)有妃十三位。

圖20-皇太極

清入關後共有十位皇帝。

3. 清世祖順治(圖21)有妃十六位。

圖21-順治皇帝

4. 清聖祖康熙(圖22)有嬪妃三十五位,為清列朝皇帝之首,其主要原因與其在位時間長有關。

圖22-康熙皇帝

5. 清世宗雍正(圖23)有妃六位。

圖23-雍正皇帝

6. 清高宗乾隆(圖24)有嬪妃二十四位。

圖24-乾隆皇帝

7. 清仁宗嘉慶(圖25)有嬪妃十二位。

圖25-道光皇帝

8. 清宣宗道光(圖26)有嬪妃十四位。

圖25-道光皇帝

9. 清文宗咸豐(圖27)有嬪妃十三位。

圖27-咸豐皇帝

10. 清穆宗同治(圖28)有妃四位。

圖28-同治皇帝

11. 清德宗光緒(圖29)有妃二位。

圖29-光緒皇帝

12. 清遜帝溥儀(圖30)有一個妃子。

圖30-溥儀像

因此,對於紫禁城的「三宮六院七十二妃」的說法,我們認為應該是封建帝王在建築等級、建築數量、男女關係等方面的獨有特權,其亦是我們研究帝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故宮古建文化漫談》 作者:周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故宮古建文化漫談 的精彩文章:

TAG:故宮古建文化漫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