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沈建華作品作品展:窯廠 策展人·王培權

沈建華作品作品展:窯廠 策展人·王培權

【攝影師自述】

開始關注拍攝窯工和他們的孩子是2009年的事,記得那次和幾個朋友到碧湖鎮的周邊採風,無意間來到一座磚窯廠,看到幾個孩子在磚堆附近玩著手拉車,就想進去看看,窯廠的空氣中瀰漫著塵土和汗水的味道,這是一個被城市遺忘了的角落。

起初,拍的更多是注重照片的形式感而忽略了圖像本身的實質內容,加上因為不熟悉,窯工和孩子們戒備心裡很強,發現有人用相機瞄準他們,不是躲著我就是表情僵硬,或者乾脆停止正在進行的活動,轉而正襟危坐,並且開始非常注意自己的表情,鏡頭總會讓他們覺得很不自在,去了幾次後發現自己走入了一個誤區,也許僅僅是用眼睛去看是不夠的,還要用心去體會。

之後,我經常給她們拍一些紀念照,把照片洗出來送給他們,慢慢的孩子們不再顧忌我的鏡頭,我儘可能不去驚動被攝者,抓拍的對象的活動、情緒、神態全是客觀的、自在的,希望通過抓住對象的典型神態或動態的典型瞬間,獲得那些我想要的無拘無束,自然生動、真實的情態。

拍攝窯工是一個厚重的社會題材,我希望用平等的眼光和人文情懷去關注他們,觀看他們,記錄他們工作生活的點點滴滴。

沈建華簡介

沈建華,男,自由攝影人,2005年開始攝影創作,2009年開始涉足紀實攝影。主要拍攝專題有《窯工》《,甌江記憶》《土地、歲月、人民-生息》等。2010年作品先後在甌江行,徐肖冰攝影大展等攝影比賽中入選,《窯工的孩》在人民攝影報整版刊出。2011年:《,重拾記憶》在《中國攝影攝影》雜誌刊出,群展《土地.歲月.人》之《生息》在美國加州展出,參與影展《麗水的故事》在美國波特蘭展出。

【策展人語】

現場與磁場

布勒松在他《決定性瞬間》書稿的扉頁上,曾將標題改為「某些決定性的瞬間」。我們無法考證他是出於什麼樣的想法,是警示還是自我嘲諷,但可以說明,這位攝影家非常清醒認識到,憑空把一個拍攝對象的動作或肢體語言從背景中脫離和凝固下來,給他一個能夠或者一個不能夠承受的意義,這關係到攝影的價值是否可以獨立的問題,以及攝影是否可以脫離現場,產生平行於現場之外的獨立磁場。

當我們對攝影史上的「快照美學」進行實踐和探索,發現許多有個性的影像並不屬於「決定性瞬間」的範圍。它們不具備「任何一個元素都恰好在決定性的巧妙狀態之下」,但它們確實有著不可取代的形象價值。攝影者明明犯了常規法則的「錯誤」,但卻有效表達了作品的含義和目的,這些「非決定性瞬間」同樣具有豐厚獨到的美學價值,因其對現實恍惚漂移的不確定性捕捉,其畫面與現場之間既相互平行、又產生了交叉的磁場,因而使攝影的語言變得更加富有詩性和蘊藏力。

沈建華從事攝影的時間不長,便顯示了他對攝影特有的把控能力,通過他的作品,我們既可以看到豐富的社會細節,又能讀到作品帶來的詩意。他駕輕就熟地控制著影像,同時又讓影像控制著我們。如果再仔細研讀一下他的另外兩部作品《甌江拾遺》和《世相》,對他的了解也許會更加全面,當然還有他早些時候的風光作品。

《窯場》與《舊機場》兩部作品都是根植現場,根植於紀實,但是觀看的方式、視角、表現的手法卻有著很大的差異性。《窯場》非常沉穩,更多的是對這一個特殊群體的生存狀態的觀看。《舊機場》則拍的更加主觀和隨心,畫面語言潛藏著非常態的靈性,是一種自我情感記憶和願望的訴說。如果說《窯場》是環境,空間,人的營造,是「決定性」的,那麼《舊機場》則是情感的,智慧的,充滿主題外內涵的,是非決定性的。《窯場》的拍攝圍繞著客體(拍攝對象),《麗水舊機場》則附著了更多的主體(攝影師本人)。

從《窯場》到《機場》是沈建華從技進乎道的一個過程,是從再現到表現的過程。他似乎想告訴我們,在現場,攝影家看到什麼,又能看什麼,我們在現場又該如何用相機去構築另一個影像的磁場。

王培權簡介

王培權,男,麗水市攝影家協會副主席,《麗水攝影》雜誌副主編,上世紀90年代開始攝影創作,作品多次在國內外獲獎、入選、發表,主要拍攝專題有麗水老街、中國廊橋,以及麗水自然、人文等。作品在中國麗水、西安,美國休斯敦、加洲,比利時,加拿大,土耳其、羅馬尼亞等多個國家舉辦個展。2010年中國首屆國際數碼攝影大展評委會主席。2011年美國波特蘭攝影節專家見面會專家。

王培權

二〇一二年六月十一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津門網 的精彩文章:

吳建斌攝影作品賞析:千年牧道
栗憲庭:中國當代藝術的縮影式藝術家張曉剛和他的縮影式中國人的肖像
劉勁勛攝影作品賞析·匈奴的名字
李俊建攝影作品賞析
攝影師為魯迅梁啟超「拍攝」肖像 外形接近百分百還原

TAG:津門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