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白洲正子與和服 教養和審美

白洲正子與和服 教養和審美

白洲正子愛古董到痴迷

上大學的時候,選修過一門課「織物發展史」,老師人到中年,天生五官出色,加之痴迷學問的人由內及外不自知的儒雅,魅力非凡。老師說到在黎族地區看到一種織物,喜歡之極,甚至請了當地織娘帶了織機遠道來學校,但最終似乎並沒有成就大的研究PJ。我這門選修課拿了「優」,小論文得了很高的分數,老師英俊是主要原因,自此知道「嗜物」可以趣味無窮是另外一個收穫。

白洲正子其人

白洲正子是白洲次郎的妻子(請參照《日本人心目中的英雄 白洲次郎》)。出生伯爵家,祖父樺山資紀和外祖父川村純義都是海軍大將。自傳中,白洲正子說自己小時候是個「陰鬱的孩子......3歲前幾乎不說話,總是一個人呆著,進幼兒園、上小學了也與同學玩不來。」1994年出版的這本自傳封面用了一張老照片,白洲正子坐在穿著海軍大禮服的祖父懷中,一臉不高興。「祖父自己不覺得,他抱我抱得太緊,喘不過氣來。而且大禮服胸前掛了很多勳章,硌得我的背好痛。」白洲正子一姊一兄,各自比白洲正子年長16歲、9歲,樺山家房子是西式洋房(明治、大正時期日本皇族、華族崇洋風,宮廷禮服也是一統西式),白洲正子經常獨自坐在飯廳(茶の間)長桌邊一個人進餐。飯廳對面牆上掛著黒田清輝(大畫家,曾任日本藝術院院長)的畫作《讀書》,光線從外面照進客廳,在正子眼中畫中的紅衣女子「面色蒼白,一臉憂鬱」。畫中女子的原型是黑田寄宿巴黎時房東家女兒,兩人生死戀,最終家庭干涉沒有結果。正子聽大人說過這些故事,那幅畫在其他人眼中也沒有絲毫「憂鬱」的印象,正子的感觸太靈敏罷了。樺山家客廳還掛著另外一幅黒田清輝的名作《湖畔》(也是黑田的代表作),模特是後來的黑田夫人。正子覺得這兩張畫中人很「相像。不是五官或身姿相似,而是給人的『感覺』很像。」小孩子的話大人沒有當真,很多年後大人們承認正子的敏銳,那兩幅女性模特,一個東方女子一個西方女子,一前一後重疊在畫家心中,是「畫家心中的理想女子」。

有緣藝術、文學的孩子敏感,世界在他們眼中,總是景象成倍放大,衝擊力成倍增加,他們慌於接收和消化,難免看上去「憂鬱」些。

正子與正裝的祖父樺山資紀

黒田清輝的名作。左:讀書 / 右:湖畔

白洲正子14歲留美,18歲回國,自家哥哥(樺山丑二)計劃把正子介紹給知交A君,於是邀請朋友在A君家開爬梯。從英國留學回國的白洲次郎與A君相熟,也參加了聚會。爬梯半中大家發現白洲次郎和樺山正子一起消失不見了。兩個人一見鍾情,很快發展到一個非卿不娶一個非卿不嫁。白洲正子對父母撂下狠話,「不讓我嫁給白洲次郎我便離家出走。」——哥哥丑二對A君始終愧疚非常。

1929年成婚,新娘19歲,新郎27歲。二人相守一生,生二子一女。白洲次郎1985年逝去,享年83歲;白洲正子1998年故世,享年88歲。

左:訂婚後 / 右:婚禮

(左邊照片,熱戀中倆人那姿態那目光……)

正子三十幾歲時因「嫉妒那幾個人之間的友誼」而「插足」作家小林秀雄、文藝音樂評論家河上徹太郎、裝幀家青山二郎朋友圈,從此邁入文學和古董的世界。為了與朋友同步,不會喝酒的白洲正子學會了喝酒,以至於胃潰瘍3次。46歲時在東京銀座開印染工藝店「こうげい」(店名就叫「工藝」),工藝作家柳悅博、古澤萬千子、田島隆夫都是從「こうげい」出發走上大家之道。「老闆娘」白洲正子每天身著和服,往返4個多小時從住居武相荘(東京町田)到銀座店裡上班。50歲過後,決定專心寫作。她說,用腳丈量山水是度過更年期的最好機會。完成隨筆《能面》、《巡禮之旅西國三十三所》(巡禮の旅 西國三十三カ所。西國三十三所指近畿2府4縣以及岐阜縣的33處觀音靈場(寺院))、《世外桃源》(かくれ里)《明恵上人》等名作。其中

《能面》獲1964年第15屆讀賣文學大獎

《世外桃源》獲1973年第24屆讀賣文學獎

白洲正子行動能力非常強,說走便走,由此青山二郎等人贈綽號「韋陀阿正」(韋駄天お正。日本文化中傳說韋陀腿腳快)。

白洲正子在自傳中說50幾歲是她的「自我完成期」,「與其說是巡禮西部三十三所,不如說是對與生俱來的自我開眼。換言之,自我覺醒了,從此我不再左顧右盼……一期一會,用我自己的方式解釋,其實就是與自我相遇。(選自《有緣》,縁があって)

現代人很少能有白洲正子這樣的際遇,貴族出生,金銀堆砌成長道路。但是相比過去,無數前人的鋪墊,讓現代人有了從未有過的視野和境界,獲得知識方式很多很容易。審美由知識做基礎,而世上的人文知識又是互相關聯、一通百通。教養是知識和人生經驗的總和,今天的人們很方便用自己的方式積累。白洲正子一生都在發現和充實自我,只要耳聰目明肢體健康,生命不止追求新鮮和刺激不息,這不是雞湯,是豐富自我、獲取愉悅的良性循環。

而西洋生活方式中長大的人對於本國文化的執拗,在今天很多人都能理解。離家才知二胡美,這是一種種在血脈里的東西。不用仔細想,和服一樣的民族美、民族傳統,我們能羅列很多呢。

幾款白洲正子的和服和腰帶

和服是一種「穿」的藝術

為什麼痴愛「和服」?對於這個問題,白洲正子這樣說,「我喜歡和服,我想可能因為我在西式生活方式中長大。幼少時期雖身在日本,但周遭可觸可視全部洋風。我就沒看過父親穿著日本短上衣(褞袍)的樣子……這是怎樣一種失落,長大成人後終於明白,於是一日更似一日喜歡和服。應該是幼時生活的反彈吧。另外一個原因,到國外去和服真是方便且萬能,洋服需要搭配寶石,而和服本身就是遮掩裝飾品的服裝,沒有寶石搭配一點也不會覺得違和。」時裝雜誌《FIGARO japon》(フィガロジャポン)出過一期特刊《白洲正子美的世界》,1993年4月號。上個世紀的日本時裝雜誌多數去海外尋找能代表「生活方式」的人物、商品,忽然間雜誌編輯這些引導世間流行潮流的專業人員發現,最強大的時尚icon在日本國內。那就是白洲正子。

西洋服裝以合身為特長,日文稱之「窄衣」(さくい)。日本傳統的和服「著物」則稱「懸衣」(かけぎぬ)。和服源自中國的漢服,裁剪不複雜,由幾個長方形、正方形縫合而成,它「穿」見長,用腰帶固定。從漢服到日本的「著物」,變化最大、裝飾性最強的就是腰帶了,日式和服最貴重最講究的也就是腰帶。

白洲正子生前獲贊擁有一雙「日本最敏銳的審美眼睛」,指她判別古董的能力也指她出類拔萃的品味。白洲正子去世後,她的女兒桂子整理母親的遺物,2012年出版了一本書《白洲正子的和服》(白洲正子のきもの),介紹了部分白洲正子生前喜愛的和服。

左:白洲正子身著「梅二月」站在自家院子竹林。右:和服「梅二月」和腰帶

右側放大圖中梅花一瓣一瓣清晰可見。工藝大師柳悅博織出格子布料,古澤萬千子用蘇方淡淡地染上顏色,梅花花瓣是用墨和顏料一枚一枚手工繪成。腰帶由柳悅博用「刺子織」(刺子織)工藝織得。刺子織是日本民間工藝,最經常看到的是藍色染布上用白線綉出圖案。曾在廣州美術學院服裝專業老師朋友圈看到刺子織授課的樣子,這門工藝已經輸入中國。

能的表演服

白洲正子6歲開始學習能,14歲時成為登上能舞台的第一個女性。毫無疑問,稚齡開始的能學習很大程度幫助她形成獨特的感性。

這一套表演服以「秋」為題,落葉和帶殼毛栗,桂子說,「落葉滿庭院,母親不讓掃,任落葉四處翻滾,一天中從早看到晚也看不厭。到晚間再讓人清掃,次日落葉再訪我家院子,就是另一些葉子、另一番光景了。」

世上的人看春去秋來,草枯花落;看雲捲雲舒,人世滄桑,都是一個樣。對自然的感受,不問膚色種族國境線。

紙子腰帶

大正初期的作品,夏天用的腰帶,是白洲正子母親樺山常子的遺物,非常輕。赭色部分是用小毛刷蘸上柿澀(一種液體染料)在揉皺的楮紙上一道一道地描染(這種工藝稱「刷毛目」),再用金泥銀泥在染好底色的紙面上繪夏天的花草。白洲正子後來一度想嘗試自己製作,卻再找不到她母親的年代那樣的日本紙了。據說奈良東大寺取水儀式中僧侶們仍用紙子腰帶(「取水」是奈良東大寺的一項僧侶修行。每年年末決定「練行衆」僧侶人選,次年3月12日(從前是陰曆2月12日)深夜至次晨間練行衆從堂前的若狹井取水,運至本堂內陣。因為是行為比較激烈的一種修行,白洲正子感慨,也就「取水」的「練行衆」配系這種粗糙不貼身的紙子腰帶,女人們系不出味道來。

最早想出用紙質腰帶而不是麻、絹或布最早的匠人真了不起。而後考案與紙這種原料配套的各道工序所用工藝,不知有過多少試行錯誤,耗費多少時日。

麻地型染腰帶配棉絣織和服

型染是一種染織方法,用米糊等塗抹在布上染色(塗了米糊的部分不著色)。絣織(ikat,伊卡)是染織結合的一種織物,發明於印度,盛行於印度、南洋、中南半島與日本等地。原為馬來人對扎線段染對花織物的稱呼,後來這稱呼被國際所接受,ikat不但代表了這類織物,同時也代表了這種先綁染花紋再整經對花的織作技法。絣織在不同地區原也有不同的稱呼,在中國和日本稱絣織,日語發音kasuri,阿拉伯稱asab,在北印度稱patola,在印度尼西亞巴里島稱endek與gerinsing。技法有三種:一種為經線綁染花紋的「經絣」(warpikat),一種為緯線綁染花紋的「緯絣」(weft ikat),一種為經緯線皆綁染的「經緯絣」(doubleikat)。

日本古代只有絹和麻的絣織物,天文年間(1532-1555)薩摩地區(現包括鹿児島県全域、宮崎県南西部、沖縄県大部分)織工織出棉絣織物,據推測應該是荷蘭船隻入長崎帶來的技術輸入。

束帶(腰帶用)

據白洲正子說,她的母親是最早用編帶當束帶的人。日本婦人正裝的束帶,多在正前扣一顆玉或其他寶石,白洲正子似乎不愛把寶石用在日常。

編帶很美,可以用在很多地方。比如用作手提帶,或包裝繩,比塑料繩莊重有韻味。

深紫繭絲半幅腰帶(紬帶)配麻縮地紅型染和服道屯織腰帶配絡織型染絽小紋和服

絽是用絡織工藝織出來的薄而透明的絹織物。絡織(からみおり),也稱搦織(からみおり)、捩織(もじり),相鄰的兩根經線交織而得的絹織物。道屯(ロートン)織,用經線在正反面織出花紋。沖繩縣首里織的一種,源自中國。

有平縞更紗腰帶二種(染織作家井出幸造手繪)阿拉伯風腰帶配久米島絣織和服

不僅白洲正子,日本人整體色彩感非常好,我以為與他們沒有衰竭斷代的傳統染織、和服文化密切相關。

撰文:江潔

京 夜 聊

jingyeliao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夜聊 的精彩文章:

用發芽的糙米做發酵米飯
京都有祇園,舞妓藝妓走花街
花魁、吉原游郭和江戶時代性觀念

TAG:京夜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