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印日結盟抗華?別逗了,莫迪只是在訛安倍的錢!

印日結盟抗華?別逗了,莫迪只是在訛安倍的錢!

這兩天,國際新聞中比較熱鬧的,當屬安倍訪印,以及印日兩國的高鐵合作計劃簽署。日本與印度這次親密接觸,被外界普遍解讀為針對中國。甚至不乏「印日結盟抗華」之類的字眼見諸報端。

當然,這種解釋有其依據。畢竟印度這次對安倍到訪所做的高規格接待是有目共睹,所謂的八公里夾道歡迎,更是炒的沸沸揚揚;而且,這次日本高鐵是在屢次敗給中國競爭對手後,首次獲得海外訂單。這些直接的表現,再加上近年來中日的政治僵局,以及中印前段時間在洞朗的軍事對峙,這一系列理由,都有理由讓人相信,印日關係的驟然拉近,中國絕對是重要原因之一。

那麼,印日真的會結盟抗華嗎?雲石君不這麼認為。在雲石君看來,雖然印日的走近是不可避免,其中也有諸多針對中國的戰略考量,但要發展到兩國結盟抗華的地步,還遠遠不至於。

為什麼這麼說?

首先,我們來看下,印日能夠從這種雙邊合作中,各獲得什麼樣的好處?

對於印度來說,作為一個致力於發展製造業的新興大國,對來自海外的投資和技術無疑是極端渴求的。日本作為全球第三經濟大國,以及典型的技術性發達國家,能夠成為其之主要投資對象、技術輸出和產業轉移對象,這對印度的國家經濟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好處。而就日本而言,印度是這個世界上為數不多有著巨大增長潛力的市場,在國內經濟不振,海外市場頹靡的情況下,看上去一片藍海印度市場,本就是其重點關注對象之一。

而中國因素的存在,也進一步加劇了二者之間的走近。畢竟這個世界上,有資格搞資本輸出、產業轉移,以及本身存在廣袤市場的也就那麼幾個國家。現在美國隨著特朗普上台,全球化勢頭受阻,貿易保護主義逐漸抬頭;歐洲雖然貿易保護勢頭還沒有美國那麼狠,但趨勢卻是一樣的,而且歐洲的經濟頹靡情況比美國要嚴重的多。這麼算來,全球還繼續堅定不移地高舉全球化旗幟,有慾望也有底氣大量對外投資的主要經濟體,也就是東亞這塊的中日了。

雖然現階段,中印經貿往來相較於日本更加頻繁,從地緣關係上看二者的經濟合作也更便捷,但政治因素決定了,印度不可能對中國放下戒心,所以對中國投資嚴格限制。而這種限制再避免了被中國資本滲透的同時,也使得印度的發展受到極大影響。

這種情況下,日本的優勢就凸顯出來。來自日本的投資,並不會讓印度感受到類似中國的威脅;而且印日經濟合作,也有助於印度製造未來進入日本這個全球第三經濟大國的市場,這種種因素考量,決定了印度對日本,自然是極端歡迎。

而日本也同樣急需印度。畢竟日本現在經濟也十分頹靡,中韓兩國經濟的發展和產業鏈條的升級,也對日本的產業構成越來越大的威脅。而中日政治交惡,雖然短期內並未對日本在華經濟活動造成過大影響,但從長遠看,依然是一個不小的隱患——畢竟韓國就是前車之鑒。這種情況下,日本為了自家經濟的未來,也必須未雨綢繆,積極布局印度。

而且,鑒於印度對中國的高度戒備,日本的這個市場的經營,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開與中國同行的競爭——這對海外市場被中國不斷侵蝕的日本來說,無疑是大大有利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印度與日本的加速走近,其根本原因依然是經濟上的互補和各取所需。雖然這種互利互惠背後,也存在著一定的中國因素的政治考量,但其根基,依然是構築在經濟層面之上的。

而在政治和軍事上,二者的合作基礎就明顯沒有經濟方面夯實了。

就印度來說,與日合作,其所能獲得的好處,其實十分有限。政治上就不說了,中國是國際政治舞台僅次於美國的主要玩家,而日本,連個獨立主權都沒有,政治上受美國高度鉗制。日本國際話語權的有限決定了印度在跟中國政治博弈時,日本能發揮的作用其實並不太多。雖然屆時日本肯定會幫腔,但這樣一個說話沒什麼分量的國家,他就是把喉嚨喊破天,對中國也造不成什麼太大壓力。

這是什麼意思呢?這意思就是,如果印度真要在對華問題上找幫手,那還不如直接去找美國。只要把美國搞定,就算印度不吭聲,日本也會主動出來。而如果美國搞不定,日本就是出這個頭,對印度也沒有什麼實際幫助——說的再直白點,在政治上,印度沒有太多跟日本結盟的需要。

而軍事上的情況也差不多。日印在地緣上可謂八竿子打不著,如果印度真與中國爆發直接武裝衝突,日本幾乎幫不上什麼手。而所謂的日印海上合作,比如日本軍艦跑到印度洋上演習什麼的,雖然看上去十分熱鬧,但其實實戰意義並不大。畢竟日本與印度洋相隔萬里,日本的實力也不足以像美國那樣,為海外軍事力量提供持續穩定的支撐,最重要的是,隨著中國在南海和台海相對優勢的不斷累積,日本與印度之間的海上地緣通道,實際上已處於中國的高度威脅之下。這個在平時倒沒啥,但真要中印在印度洋爆發衝突,日本馳援參戰的難度和風險是非常之大的,其效果不必太過高估。

當然,也不是完全沒有好處。畢竟如果形成類似軍事同盟關係的合作,一旦中印爆發衝突,那日本也可以在東海滋事——這雖然不能直接幫助印度,但至少也是一種策應,對牽制中國也有一定效果。

但問題是,如果印度想享受這種好處,那作為回報,當中日爆發武裝衝突時,印度也必須在西藏方面與中國軍事對抗。

這對印度來說,其實是划不來的。

為什麼這麼說?

雖然印度和日本都以中國為最主要威脅,但二者現階段的戰略目標是不一樣的。對日本來說,自打安倍上台以來,遏制中國就已經成為日本的國家核心戰略,國家的一切對外大政方針,都是以此為中心展開的。

而印度不同,雖然印度也一直認為最大外敵是中國,但是在現階段,它的主要目標,卻是要發展經濟,增強自身國力。至於中國,雖然印度看它不順眼,也有遏制它的慾望,但印度並不想在現在就跟中國針鋒相對的開干。

這就是日印對華戰略的區別所在。簡單的說,日本現在是想方設法的要跟中國作對;而印度,主要心思還是放在發展經濟方面。而要發展經濟、增強國力,那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得有一個和平穩定的環境——這就決定了印度不到萬不得已,是不願意跟中國開乾的。

洞朗對峙的結果就是最好的證明。中國向山南地區的滲透,引發了印度的擔心,致使其挑起洞朗對峙。但在發現中國毫不讓步,甚至不惜發出軍事威脅(背後意識則是中國向山南滲透的決心堅決),印度最終還是選擇了退兵。雖然這種退兵,會在不丹、尼泊爾引發極為惡劣的連鎖反應,增強他們跟中國緊密接觸的信心,但只要形勢惡化的不太過,印度還是願意做一些退讓的。

總而言之,雖然都反華,但現階段日本反華的態度更加積極主動,印度則相對消極被動。這種情況下,印日結盟,軍事上的更大概率的是印度被日本拉下水,而不是日本幫印度出頭。既然如此,印度何必干這種不划算的買賣呢——你日本已經是全球第三經濟大國了,當然可以折騰折騰,可我印度還苦哈哈的需要和平發展呢,咱折騰不起!

基於這種邏輯,只要中國掌握好尺度,不將印度逼得太過,印度就沒必要把自己綁上日本的戰車。

而且,印度不跟日本實質性結盟,也同樣不影響它享受來自日本的好處。

前面雲石君剛說了,遏制中國是日本現階段的基本國策。而日本在自然稟賦、發展潛力、現實國力、國際影響力方面相較於中國的全方位落後,決定了它要遏制中國,光憑一己之力是做不到的。所以,日本要達成目標,就十分需要外力的協助。而印度要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所以一時半會兒並沒有太強的實質性反華動力。

這種格局意味著,在反華這件事上,日本對印度的需求,遠大於印度對日本。這種差異的存在,使得印度即便不搞政治軍事同盟,只需要付出相對低等級的合作,日本也同樣得拿出結盟所需的相應經濟資源來做交換。

印度想要的日本經濟資源一分不少,日本想給的軍事、政治資源,現在的印度又看不上或者不太需要。既然如此,那印度跟日本結個什麼盟?莫迪犯得著為了這個安倍晉三,去跟中國咬的頭破血流嗎?

綜上所述,在反華這件事上,各國因為自身利益考量的不同,其所需要付出的資源是不一樣的。日本將反華上升為國策,要跟比自己更強的中國正面開干,這種戰略的形成,大大縮小了它的戰略轉圜空間,使得日本在合縱連橫之時,缺乏足夠的交易籌碼,所以只能更多的靠砸錢來彌補;而印度,則由於其相對寬裕的政策空間,進而可以利用自身巧實力,在盡量避免付出過多代價的同時,從日本手裡狠狠訛上一筆——日本一般只會提供1.5%的貸款利率和不超過25年的貸款期限;而這次在印度修造高鐵,它給出的貸款期限卻高達50年,貸款利率卻是近乎沒有的0.1%,這種嚴重倒貼背後,就是日印反華姿勢不同所造成的結果。雖然對日本來說,這筆買賣做的實在是夠噁心,但安倍既然要堅定反華,也只能咬牙當這個棒槌了!

那麼,在這次日印合作之後,二者在對華戰略方面,會有哪些變化呢?或者說,他們會在那些具體的層面進行合作呢?中國又該如何應對?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會根據形勢發展,持續追蹤解讀。

本文為雲石海外風雲系列1762節。解讀大國博弈內幕,剖析政治深度邏輯,請用微信關注公眾號:雲石,持續收看全部雲石君原創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石 的精彩文章:

昔日世界霸主 漢朝都沒它牛 後分裂千年 靠運氣才重新統一
為什麼無比荒涼的阿拉伯沙漠,會成為伊斯蘭教的誕生地?
遊離於主流世界之外的猶太人的哀與痛
金磚峰會背後隱藏重大戰略,中國精彩亮劍,重塑世界格局
曾經的世界老大,比中國還強 後遇到俄羅斯,被揍成二流國家

TAG:雲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