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生物電療調理-——遠離老寒腿

生物電療調理-——遠離老寒腿






什麼是老寒腿





1








每到秋冬季、濕冷的天氣、梅雨季節,季節轉換時,腿涼、腿疼的老年病人開始增多,患者的癥狀頗為相似,均是從臀部以下發涼、怕冷,或伴疼痛、腫脹,或影響休息,嚴重的全身發冷,影響正常生活。因腿涼癥狀常年都有,且逢寒加重,故俗稱老寒腿。


人的衰老是從腿腳開始的,上了年紀開始腰腿疼,腿腳不靈便了,得了腰腿疼就再也不能「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了,而且,一般來講腰腿疼一到冬天受寒就加重,因此許多人又稱它為「老寒腿」,為什麼會這樣呢?這還要從中醫關於腰腿痛的認識講起。


「老寒腿」 其實是下肢寒凝證的俗稱,為下肢肢體受外寒後,寒邪凝滯瘀阻經脈,經脈痹阻不通,氣血不達,久而肢末失於氣血榮養而導致的臨床疾病,其癥狀為下肢無汗(和)或異常汗出,發涼,怕冷,酸脹,麻木,疼痛,遇風寒濕後加重,保溫後緩解,部分嚴重患者合併骨性關節炎、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老年脈管炎),類風濕性關節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下肢靜脈曲張等疾病。癥狀錯綜複雜,病型莫衷一是,反覆多方求診,但無專業科室可治療,部分患者甚至盛夏仍著棉服,微風浮動,則癥狀加重,殊為痛苦不堪。







中醫認識「老寒腿」


2







「老寒腿」屬於祖國醫學「痹證「範疇,據中醫經典《黃帝內經.素問.痹論篇》:「痛者,寒氣多也,有寒故痛也,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榮衛之行澀,經絡時疏,故不痛,皮膚不營,故為不仁。」其闡述了人體受寒後,營衛痹阻不痛,肢末失去榮養而出現麻木,疼痛的中醫機理


《素問.痹論篇》又云:「痹在於骨則重,在於脈則血凝而不流,在於筋則屈不伸,在於肉則不仁,在於皮則寒。」分別論述了老寒腿(痹症)於下肢肢體各部位的癥狀及體征:如肢體沉重乏力(骨痹),關節屈伸不利(筋痹),肌肉麻木不仁(肉痹)、皮膚畏寒怕冷(皮痹)、血脈阻滯不通(脈痹)等癥狀及體征。






「老寒腿」是怎麼得的?


3







腰腿痛在古代稱為「痹證」,痹是閉塞不通的意思,是指經脈、血脈閉塞不通了,有句話叫「通則不痛,痛則不通」,這是所有疼痛證總的病機。


形成痹病的原因大致有兩種:一是外感風寒濕邪,二是機體抵抗力下降, 而老寒腿屬於「 痹病」 中的「 寒痹」。





寒表現為陽虛生內寒,內寒更容易招致外寒,寒性收引,出現怕冷、肢體拘攣不適、抽筋、發涼、疼痛等癥狀;老寒腿患者受外寒侵襲,必有源頭。部分患者多有下肢受寒的痛苦經歷,如涉水、淋雨、受寒、著風,久吹空調等因素,詢問病史,最具特點的就是患者都能回憶起比較刻骨銘心的受寒經歷,後續都未得到有效的治療而導致疾病遷延難愈,且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加重。此類患者多以怕冷,發涼,疼痛較劇烈為主要表現。





從臨床來看,本病既有寒的因素,又有虛的因素,更有淤的因素。


虛表現為氣血兩虛,肝血虛或脾腎陽虛。因為脾主肌肉四肢,肝主筋脈,腎主骨,這些臟腑功能不好,抵禦外邪的能力下降,機體就會相應出現筋脈、肌肉、關節、骨頭的病變;而部分患者因虛而受寒,祖國醫學稱之為「虛邪賊風」,多為女性生理期、產後、久病、大病後體虛而受寒,多無明顯的感寒經歷及痛苦體驗,初起癥狀不顯著,此類患者多以局部畏寒,發涼,麻木,關節酸痛腫脹,嚴重者出現肢體萎軟乏力,而無明顯劇烈疼痛。





在人體正氣不足的情況下,往往容易招致寒邪的侵襲,而寒邪侵襲人體的經絡,脈絡凝澀,氣血不通,形成淤血阻滯,不通則痛,逢寒加重,可以說是除了以上兩種因素外,經脈淤阻是老寒腿又一重要的發病因素。淤表現為脈道不通,血液循環不好,出現下肢腫脹、膚色暗、疼痛等癥狀。






黃帝內經談老寒腿


4








關於痹證,《黃帝內經》中有專門的一章叫《痹論》篇,《痹論》開篇,黃帝問醫生岐伯:痹證是怎麼得的?岐伯回答:人受到風、寒、濕三種邪氣侵襲就會產生身體、腰腿疼痛。


風、寒、濕三種邪氣


風的特點是來去不定,無處不到,在八卦中稱為巽卦,巽的意思是無處不到。風邪傷人導致的腰腿痛稱為「行痹」,疼痛部位遊走不定。


再談濕邪,濕邪是一種含水的氣溶膠狀態,譬如霧或霾就是濕邪,特點是重濁、黏滯、趨下,最易傷陽氣;濕邪傷人導致的腰腿痛稱為「著痹」,癥狀特點為腰腿酸重,麻木不仁。


最後的主角是寒邪,寒邪傷人的特點是疼痛,因此寒邪導致的腰腿痛我們稱為「痛痹」,為什麼寒邪傷人使人產生疼痛的感覺呢?







這與寒邪的特性有關:






第一,冬天是寒邪最盛的季節,所以,老寒腿冬天加重;


第二,寒性凝滯,水遇寒則結冰,人的血液也同此理,中醫說血「遇寒則凝,遇熱則行,見黑則止」,即寒邪加重血瘀,溫熱促進血液循環,黑色藥物止血作用較好,治療出血病時往往將中藥炒黑;


第三,寒邪具有收引拘急之特性,它不僅使血脈不通,還使經絡筋脈收縮而攣急,進一步增加疼痛。







如何調理老寒腿——寒痹益溫


5








治療這類老寒腿,《內經》總的原則是「寒痹益溫」,即用溫通的藥物來祛除寒邪,從臨床實際來看,需要在益氣養血、健脾補腎的基礎上,佐以溫經散寒、活血通脈之品。






生物電療調理-——遠離老寒腿


6








 俗話說,「寒從足下生,下肢暖,全身益」。對於老寒腿患者而言,平時不妨自己學習能量生物電療或堅持能量生物電療的調理。人體的12條經絡有6 條發源於腳底,能量生物電療可以起到促進經絡運行的效果,並且排濕排寒效果立竿見影,人體恢復了氣血充足、血流通暢,寒濕之邪無處藏身,腿自然也就無憂了。






平時保健方法


7

泡腳







泡腳時可以在水裡加些祛寒的藥物,廚房裡常見的花椒就是一種很好的祛寒葯。花椒性溫,在中藥里屬於祛寒類藥物,能除五臟六腑之寒,且能通血脈,調關節。


先抓一把花椒加入適量水煎熬,待藥物充分融入水中時倒入盆中先熏雙腳,等水涼到能下腳時用來泡腳。在這個過程中可以不斷加入熱花椒水,水以蓋過腳踝為好,泡上半小時,以全身微微冒汗為宜。因為,出汗是祛寒的最好方法。除了花椒,艾葉祛寒除濕的效果也不錯。


生薑紅花泡腳:祛邪散寒,活血通絡。生薑大棗大小一塊,紅花一小把,生薑剁碎,和紅花一起煮10分鐘左右,晾到適宜溫度(40~50 度)進行泡腳,一般泡20~30 分鐘即可,泡腳過程中可加白開水調試水溫,或用恆溫容器進行泡腳。







乾洗腳







乾洗腳對老寒腿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方法是:雙手相合抱住大腿根部,用力向下按壓到腳踝部,然後再從腳踝按壓至大腿根部,反覆20次。可以刺激腿部經脈,促進腿部氣血循環而起到祛寒效果。







甩腿法







雙手扶牆或樹等支撐物,一隻腳直立,另一隻腳抬起做前後甩動,如此反覆50次。甩腿時要保持膝關節綳直,可以鍛煉腿部肌肉,促進氣血流通。







空蹬法







行動不便的老人可以試試空蹬法。身體平躺於床面上,雙腳輪流抬起做蹬自行車的動作,可以使腿部得到鍛煉。




編者按:時令已入秋,北方很多地區都已漸有涼意,很多老人開始比年輕人提早添加衣服並且身體有所不適,老人是每個家庭的「寶」,關愛家裡的老人就從關愛他們的健康開始,願我們的老人們都有年輕態,健步如飛,健康生活!





鼓勵大家多多學習酸鹼平知識,弘揚中華民族食療文化,推廣酸鹼平衡健康理念!


酸鹼平衡在身邊,傳遞正能量與健康的平台;每個月都有免費調病名額(

定期義診:頸肩腰腿痛、類風濕、痛風、糖尿病、前列腺、乳腺增生、子宮肌瘤、月經不調、甲亢、月子病產後風、嚴重失眠、中風偏癱半身不遂等


家人,也許您患多年的病狀在這裡會發生改變……請點

閱讀原文

,關注「

酸鹼平衡在身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酸鹼平衡在身邊 的精彩文章:

積累一夏的濕氣怎麼辦?一定要在秋天祛除,冬病不來!
乳腺增生,可怕的不是癌變,是擔憂!
胃,我養你呀!
腰肌勞損,快做這個動作!站著躺著都能練~
【DDS調理技術】專家們受邀進軍營為武警官兵體驗技術!學一技之長,解決軍人再就業問題 !

TAG:酸鹼平衡在身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