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生活感悟】直面死亡

【生活感悟】直面死亡

直面死亡

死亡最大的功績,便是讓我們懂得了珍惜,珍惜現在,珍惜我們已擁有的生活!——題記

院子里那位慈眉善目、愛哼小曲的老婆婆去世了,靈堂就搭在院內。她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這幾天經過那裡,耳邊聽到的不是低沉的哀樂,而是寧靜的基督教音樂或是她生前喜歡的一些民歌小調,並不覺得傷感,也許乘著那歌聲,她能到達心中所嚮往的天堂,原來,死亡也可以變成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

十年前,有一位叫做陸幼青的年輕人感動過許多人,他做過教師、商人,也當過記者,正當事業蒸蒸日上愛情歷久彌新之時卻患上了不治之症。在生命的最後階段,他不願意象常人那樣「默默地、全然靜止地」等待死亡,而是選擇了另外一種方式坦然迎接死神,他思考愛情、親情和人生,探討活著的價值,用一篇篇日記講述了直面死亡的感受,完成了《生命的留言——死亡日記》,希望他的經歷能夠給脆弱者注入堅強,甚至還與妻女一起到上海西郊,為自己選擇了一塊被他稱為「人生後花園」的墓地。就這樣,當那一天最終來臨時,他顯得十分平靜,以世人嘆服的方式走完了37年短暫的人生。一個平凡的人,幾十篇普通的日記,那種超脫的境界我無法揣摩,雖然在夢中也曾無數次體驗過死亡的滋味,醒來總是萬分惆悵,因為當時正值青春年少,總覺得死亡離得比較遙遠,況且沉重,不提也罷。

「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逝者已矣,生者尚存。又有誰能說,逝者是一種痛苦,生者是一種幸福呢?更何況一個未成年孩子的夭折。去年我同學的女兒不幸患上白血病,是個聰明美麗又可人的女孩,全家竭盡全力想方設法,尋找合適的骨髓配型。小女孩自己知道得了絕症後,懷著強烈的求生慾望,積極配合醫生治療,經受了多次化療的痛苦折磨,在骨髓移植成功後卻出現了敗血症,病情急劇惡化,彌留之際她叫親人不要悲傷,並希望爸爸照顧好媽媽,將來再生一個健康的寶寶,這個臨終的場面感人至深,試想,以她十二歲的年齡,是不可能對生死問題有深刻思考的,但她能夠如此勇敢地走向死亡,力量來自何方我無從知曉,「我來過,我很乖」或許就是對她最好的懷念。

說起死亡,似乎總讓人感到恐懼,隨著年齡的增長愈發如此。人們總是避諱談及這個話題,我也是偶爾想想,如果哪一天真的死神來敲門了,我該以怎樣的方式與人生告別,是不是還有好多未了的心愿,能不能象他們一樣淡定從容,結果總是難以確定。直到父親離世,真正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面對病魔的無能為力,當我眼睜睜地看著父親慢慢失去最後一口氣息,霎時陰陽兩隔,那種痛苦和絕望實在把心揪得難受。從此我知道了死亡離我們並不遙遠,無論老少,明天都有可能與這個世界永別,泰戈爾說:生如夏花之絢爛,死若秋葉之靜美。為了將來走得瀟洒,走得無愧,最好的方法就是珍惜現在擁有的每一天,好好地活,活出生命的質量和精彩。

這個夜晚,對死亡的思索,讓我的心放輕鬆了,我不再懼怕死亡,因為我知道,在那個未知的世界,至少還有許多親人故友在等我,與他們重逢,我又怎麼會孤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公眾號 的精彩文章:

在部隊不買iphone8的N個理由,絕壁不是因為窮!
星馬印試吃評測食報(下)
我到過很多世界,認識了很多人,卻依舊喜歡不完美的你
魯班可不姓魯!不服來辨
監控視頻里的這個男人,特別帥

TAG: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