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雨沖毀古墓,出土西周金簡,銘文證實一件事史記有誤

大雨沖毀古墓,出土西周金簡,銘文證實一件事史記有誤

清嘉慶十二年春,大旱。為了天下蒼生,嘉慶帝做了一件事,「三月……辛巳,上祈雨。甲子,雨」(《清史稿·仁宗本紀》)。雨是求來了,但山東濟寧一代的雨太大,以至於一座古墓被雨水沖了出來。

據光緒年間《嘉祥縣誌》記載,「嘉慶十二年大雨,城東南魯宅山中忽陷一古墓,縣令封培,得玉片數種,銅冊兩版,但知玉片足寶,其銅冊漫附官庫。越數年,庫吏覺其異,拓其文,求曾七如辨識,知為周宣王封魯武公冊命」。後來,銅冊被一官員取走,不知所蹤,但銘文得以傳世。

銅冊,即銅質塗金,也就是古代的金簡。這份不知流失何處的銅冊,被命名為「周宣王冊命魯武公金簡」或「周宣王冊命魯武公金版」。

《嘉祥縣誌·藝文》記載了金簡銘文,摘錄如下:「惟王三年丙子十(七)月望,王格於廟室,冊命敖。己巳,司徒季□又(佑)敖立中廷,受冊命。王若曰:敖,隹爾皇且(祖),於昔承訓……敖拜,稽首,對揚天子休命。卅年」。

西周時,干支只用於紀日,不用於紀年,銘文中的「丙子」顯然是批註混入正文而來。金簡記載了周宣王三年對新即位的魯國國君魯武公姬敖的正式冊命,魯武公做銅冊紀念。銘文中有兩個紀年,一是「三年」,即周宣王三年;一是「卅年」,即魯真公三十年。顯然,周宣王三年與魯真公三十年為同一年。

魯武公是魯真公的弟弟,魯真公在位三十年而薨,兄終弟及,魯武公成為魯國國君,並得到了周宣王的認可和冊命。

我們來看一下《史記·魯周公世家》對此事的記載,「真公十四年,周厲王無道,出奔彘,共和行政。二十九年,周宣王即位。三十年,真公卒,弟敖立,是為武公」。《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則稱「共和元年」為「魯真公十五年,一雲十四年」。顯然,司馬遷對共和元年(前841年)對應魯真公哪一年不夠確定。

真正的問題,在於「二十九年,周宣王即位。三十年,真公卒,弟敖立,是為武公」,司馬遷稱周宣王二年「真公卒,弟敖立」,這與金簡所載的「惟王三年……王格於廟室,冊命敖……卅年」是有矛盾的。顯然,《史記》有誤。

金簡做於西周時期,銘文不會被篡改,其可信度高於《史記》,故周宣王三年對應魯真公三十年,《史記·魯周公世家》中「二十九年,周宣王即位」應為「二十八年,周宣王即位」之誤,《史記·十二諸侯年表》中「共和元年」應為「真公十四年」,而非「真公十五年」。司馬遷當時要麼算錯,要麼粗心。

冊命結束後,魯武公歸國,後來又一次入朝。《史記·周本紀》載,「宣王即位,二相輔之,修政,法文﹑武﹑成﹑康之遺風,諸侯復宗周。十二年,魯武公來朝」。 《史記·魯周公世家》載,「武公九年春,武公與長子括,少子戲,西朝周宣王」。在周天子紀年和魯國國君紀年的問題上,司馬遷這回拿準了,魯武公元年為冊命後的次年,即周宣王四年。周宣王十二年,對應魯武公九年。

金簡銘文記載,「惟王三年丙子十(七)月望,王格於廟室,冊命敖。己巳,司徒季□又(佑)敖立中廷,受冊命」。西周金文,「七」為「十」形,故「十月」為「七月」之誤。若為十月,該月無己巳日,故必為七月。

西周青銅器曆法採用周正,以夏曆十一月為歲首,周曆七月對應夏曆五月。周宣王三年為公元前825年,查看該年曆日,夏曆五月庚申望(十五日),己巳日為既死霸(二十四日),符合西周擇月相冊命的慣例。(劉秉光)

大雨沖毀古墓,出土西周金簡,銘文證實一件事史記有誤

大雨沖毀古墓,出土西周金簡,銘文證實一件事史記有誤

大雨沖毀古墓,出土西周金簡,銘文證實一件事史記有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秉光 的精彩文章:

一件西周青銅器,銘文曆日要素齊全,中外專家斷代抓狂
和尚挖出一青銅簋,村童一鋤頭打碎,現為國博一級文物
一件青銅盤,拍賣二億,曾用來烙餅,日本人偽造了一件
同月丁巳、甲戌不能兼容?從一件青銅器斷代看專家水平
村民挖出青銅尊,國家一級文物,卻因一個特性難以斷代

TAG:劉秉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