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有哪些鏗鏘有力的「口號」一次次改變了歷史方向?

古代有哪些鏗鏘有力的「口號」一次次改變了歷史方向?




農民起義的口號




轉自微信公眾號「歷史雜碎「

(ID:lishi1600)


歷史堂官方團隊作品   文:影舞葉

 


《現代漢語詞典》中說,口號是「供口頭呼喊的有綱領性和鼓動作用的簡短句子」。縱觀中國從秦到清,這兩千多年的歷史,每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必然都有一個鏗鏘有力,具有目的性和綱領性的口號,用以表明自己戰鬥的決心,明確自己的需求,以此鼓舞士氣,召集更多志同道合的「戰友」。




最具代表性和振奮人心的口號,莫過於封建時代農民起義所高呼的口號。從秦末陳勝、吳廣情緒激昂的高呼:「壯士不死則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到清後期太平天國提出的「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保暖。這些起義口號無不是當時那個時代不可調和的矛盾體現和社會現狀的寫照。










公元前209年,七月的某一天,在大澤鄉(今宿州),軍官押著九百名農夫走在大路上,這九百人可不是什麼旅行團,而是去千里之外的漁陽(今北京密雲西南)戍邊、修長城的民夫。戍邊、修長城這可都是九死一生的活兒。而當時的大澤鄉暴雨連連,道路崎嶇,這要走到漁陽,不知猴年馬月,早就過了規定的期限,誤了期限那可是要殺頭的。這可咋辦?不去也是死,去也是死,往前走也不對,向後走也不對。九百民夫能怎麼辦,九百民夫也很無奈啊!




在這生死光頭,九百人中有兩個胸有大志的人,有著兩顆「不安分」的心。兩人一合計,既然橫豎都是死,倒不如干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頭掉了,碗大個疤,二十年後又是條好漢,現在天下受秦的迫害已經很久了。兩人互相激勵了一番,簡要分析了社會現狀,發泄了對秦朝殘暴統治的不滿,感嘆百姓生活艱難之後。於是決定帶領大家起義,然後便有了陳勝登高一呼:

「壯士不死則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其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青史流傳,至今讀來,依然激勵人心。這口號一喊,八百九十幾人一一響應,由此揭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平民起義的序幕。










「壯士不死則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從這口號的字裡行間,我們可以感受到當時在大澤鄉是一番怎樣廣鬥志昂揚的情景,也能感受到陳勝當時是何種心境。當時的百姓,在秦二世的統治下,苦不堪言,勞役、賦稅及其繁重,積極矛盾日益激化。於是陳勝便有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吶喊,難道上至皇帝,下至將軍一生下來就是貴族嗎?如此壯志凌雲,激勵人心的口號,無疑是當時大澤鄉這九百民夫的興奮劑。陳勝這一句直擊要害的口號,言簡意賅的告訴大家,我們都是壯士,就算死,也要死的轟轟烈烈,極大的鼓舞了起義士氣,堅固了起義的決心。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喜歡三國歷史和三國遊戲的朋友,對這句起義口號應該不陌生吧!沒錯,這就是東漢晚期,公元184年黃巾軍起義時的口號。東漢末年政局動蕩,外戚專政,宦官專權,土地兼并現象嚴重,使得貧苦農民更是走投無路。因此張角創立太平道,藉此大力宣傳「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不難看出,張角高喊的口號既霸氣,又帶有濃烈的民間信仰色彩。




「蒼天」無疑指的是漢朝,「黃天」指頭扎黃巾的起義軍,扎著拉風的黃巾,和漢朝軍隊形成鮮明的對比,明確表示,我們反的就是你——漢朝廷;「甲子」便是公元184年(甲子年)。從口號中,很明顯可以看出,黃巾軍的起義已經有了很明確的鬥爭對象——東漢王朝;也有很明確的鬥爭目的——建立自己的政權,使得天下大吉。相較於秦末陳勝、吳廣的起義口號:「壯士不死則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黃巾軍起義口號更具有明確的鬥爭目標,也具有當時貧苦農民想要的美好願景,更能號召和團結貧苦農民;加上口號帶有民間信仰色彩,以宗教形式口口相傳,更具有廣泛的宣傳性,響應者也數以幾十萬計。










到了北宋前期,王小波在四川發動起義,提出:

「吾疾貧富不均,今為汝均之」

。而此口號的提出,與四川地區當時特有的社會現狀和階級矛盾密不可分。四川盆地地處中國西南部,峻岭環抱,關隘林立,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遠離歷朝歷代的政治中心。自然,歷朝歷代的統治集團對於此地的治理,每到王朝新建的前期和後期多少顯得有心無力。到了宋初,土地兼并比中原地區更為突出,世族豪強瘋狂兼并土地,佔有大批「旁戶」即佃戶,供他們殘酷的勞役和剝削,導致農民階級與地主階級的矛盾尤其尖銳。自古以來土地都是農民的生命,在封建時代更是如此,你兼并我的土地也就算了,還讓我無償給你勞作,無償勞作也就算了,還吃不飽穿不暖,也是旁戶出上生的王小波忍無可忍,終於號召四川地區的農民揭桿而起。




王小波領導的農民起義,提出的起義口號「均貧富」便是對封建地主階級殘酷剝削的有力抗爭,以及在當時歷史情況下,農民要求切身利益得到滿足的體現。「均貧富」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平均主義,明確的表明農民鬥爭是為了反對經濟上的不平均,表明農民需要的不僅僅是維持生計,而是要人身自由,平分財產,反對封建剝削,可以說是農民平均思想的一大飛躍。因此,「均貧富」是綱領性的口號,又是戰鬥性的口號,具有首創精神。










封建時代的農民起義,每個響亮口號的提出,無不反映那個時代的歷史特徵,是當時社會現狀、經濟發展、階段矛盾的鏡子。從這鏡子中,我們可以看到,從秦朝到清朝,隨著時代的發展,起義口號的提出越來越具有綱領性和指導性,旗幟也越來越鮮明,鬥爭目的也越來越明確,農民自身的利益要求也越來越深入、具體。 




陳勝、吳廣的「壯士不死則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是對自己基本生命得到保障的要求,而到了清末太平天國起義所提出的:「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則向與農民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土地、衣、食、錢財上向封建王朝進行鬥爭,這樣的演變是歷史前進的必然產物,也是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要求。農民起義的鬥爭口號,是中國廣大農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強烈願望的寫照,也昭示著封建統治階級必然一步步的衰敗,最終走向滅亡。






推薦閱讀



此人花19年做的事為什麼引得曾國藩,梁啟超與金庸盛讚?


(點擊上述標題即可了解詳情)



《白話資治通鑒》共10冊


博通古今,鑒為借鏡


原價

498 

現優惠價

298


*長按識別二維碼,立即購買




(更多好書好物可點擊「閱讀原文」進入貨棧購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鑒 的精彩文章:

貸款買車比全款買車到底省了多少個Iphone X?
貴州挖出271座墓葬,專家疑是大量古代巫師?
此人用19年鑄就的成果,曾國藩,梁啟超與金庸都大加讚賞
這25種失傳的中華民俗,你見過嗎?
老祖宗傳了千年的寶貝,每個中國人都會用,但你懂它嗎?

TAG:看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