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皇帝派他去說服鄰國,此君因帶回一樣東西受到賞識,結果很意外

皇帝派他去說服鄰國,此君因帶回一樣東西受到賞識,結果很意外

話說衛青和霍去病聯手重創匈奴後,匈奴的內部矛盾進一步激化,從此,一個強大無比的匈奴變得四分五裂,被硬生生地解體了。漢武帝終於可以長長地舒一口氣了,大漢王朝迎來了和平安定的時代。

但是,漢武帝沒有小富即安,而是居安思危,為了防患於未然,為了不讓這個可怕的對手有東山再起的機會,他決定走聯合的路線,說白了就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孤立匈奴,以解除後顧之憂。

的確,在和匈奴大小十餘次的軍事對戰中,漢武帝已深深地體會到這個對手的強大。雖說這個對手暫時被自己打敗,但不管怎麼說,他依然尊重這個對手,因為他明白這個對手的強大,只要有一口氣在,這個對手就不會倒下。也正是因為這樣,被漢武帝貶為「布衣」的張騫又浮出水面,有了再次展示自己的機會。

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張騫被封為中郎將,踏上去西域之路,開始了他人生之中的第二次西遊。

相對第一次西遊的寒磣,這一次明顯闊綽許多:三百隨從當「護路使者」,六百匹馬兒當運輸主力,數萬頭牛羊外加無數錢財布帛當禮物。

張騫第一次「西遊」的主要目的地是大月氏,這一次的主要目的地是烏孫國(今新疆溫宿縣以北、伊寧縣以南的地區),原因有二:

第一,烏孫國是西域的大哥大。烏孫國最開始是一個小國,還被大月氏給滅了國。烏孫人只好敗走匈奴,在匈奴國的庇護下,烏孫國一天比一天強大,一天比一天富有。在烏孫國王昆莫的帶領下,烏孫人成功打敗大月氏,重新奪回了自己的國土。卧薪嘗膽加上勵精圖治,眾志成城加上銳意進取,烏孫國很快取得了長足發展,無論國土面積還是國家實力都在西域成了當仁不讓的大哥大。因此,聯合烏孫,對穩定整個西域很有幫助。

第二,烏孫國是匈奴的心頭恨。烏孫在大力發展的同時,匈奴卻接連被漢朝的雙子星座衛青和霍去病打得落花流水,此消彼長,兩國關係發生了微妙變化。最後,烏孫從匈奴當中分離出來,實施了三不政策:不納貢、不稱臣、不相邊。面對烏孫的忘恩負義,匈奴人很是惱火,於是派兵進行了征伐,企圖以武力讓他們屈服。結果接連幾次非但沒有取得勝利,反而損兵折將。這時候,匈奴又和漢朝正在進行如火如荼的交鋒,因此,只好對烏孫採取了「冷處理」——放任自由。因此,聯合烏孫,對打壓匈奴極具戰略意義。

然而,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因為匈奴的整體遠遷,這一次張騫風雨無阻地來到烏孫國。他原本以為這次取得「真經」便可以回國復命了,然而,事情遠非這麼簡單。

見到烏孫國王昆莫,張騫馬上進行攻心,獻上帶來的金銀綢緞等禮品,而張騫提出的唯一要求,是請烏孫搬家,向東搬移到渾邪王舊地(今河西走廊一帶)去。

張騫的目的很明顯,只要烏孫搬到那裡,就等於填補了漢朝和匈奴之間的「真空地帶」,使大漢多了一道天然保護屏障。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昆莫首先對張騫等漢使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然後笑納了張騫的禮品,最後表示容他考慮再做答覆。

其實,昆莫之所以沒能做到當機立斷,而是猶豫不決,原因有三:

第一,對內,他有難言之隱。難從何來,隱從何去?這都是立儲惹的禍。昆莫有十多個兒子,長子被立為太子後,福大命不大,因為突如其來的「疾病」英年早逝了。太子在臨死前哀求昆莫一定要讓他的兒子岑陬做太子,不能讓別人取而代之。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面對這樣的親情牌,昆莫只好哀而許之。這樣一來,昆莫的二兒子大祿就不樂意了,昆莫在立長子為太子時,他被立為「諸侯王」,在烏孫有一塊屬於自己的一畝三分田,並且還擁有一萬軍馬的指揮權。眼看太子歸西,按照「輪序」的原則,應該是他繼承太子之位才對。因此,極為不滿的他唆使自己的兄弟們準備謀反。昆莫聽到風聲後,為了安全起見,不敢直接把岑陬推上太子之位,而是給了他一萬人馬,划了塊地盤給他,暫時也讓他當了一個「諸侯王」。這樣一來,原本強大的烏孫名義上還是昆莫的天下,實際上卻一分為三,呈三足鼎立的態勢。因此,在舉國搬遷這樣的大事上,他並沒有一錘定音權,因為大祿和岑陬都擁有一票否決權。

第二,對外,他是井底之蛙。當時的交通條件、信息設備都相當落伍。烏孫國除了跟相近的鄰國打交道外,對強大如斯的漢朝居然聞所未聞。漢朝在哪兒,究竟有多大,國家狀況如何,烏孫人都是一無所知。不知根不知底,我怎麼就能聽你的舉國搬遷?這裡面未知的因素太多,未知的風險太大。

第三,對己,他已心滿意足。安安穩穩地過了這麼多年,安居樂業這麼長時間,昆莫早已滿足於現狀,不想再冒險,不想再生是非,不想再招來風波。

張騫原本以為這樣的考慮也只是走過場而已,哪裡會料到昆莫考慮來考慮去,最後還召集了朝中大臣商議,但結果仍懸而未決。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就在昆莫進行「長考慮」時,張騫也沒有閑著,他派副手分別出使大宛、康居、大夏、安息、大月氏、身毒等國。

朝思暮念夜成空,昆莫考慮來考慮去,最後不想再做「猶豫大王」,於是他決定派使者回訪漢朝,一來出於禮貌,畢竟來而無往非禮也,二來也想一探虛實,漢朝強不強大,是騾子是馬一看便知。

出於回報心理,昆莫精心挑選了十多匹上等良馬作為謝禮送給漢武帝。而漢武帝一生最大的嗜好就是馬。這十多匹絕世好馬讓原本就愛馬如命的漢武帝愛不釋手。對此,他做了兩件事,一是重賞烏孫使者,二是封張騫為大行令。

使者把漢朝的強大轉告給了昆莫,然而,昆莫還是拿不定主意。他知道漢朝強大,但強大又如何?遠水解不了近渴,他最終還是不敢簽下盟約,和匈奴徹底決裂,但他答應雙邊進行貿易來往,只談經濟不談政治。

至此,可以說張騫的第二次西遊仍然以失敗告終,然而,張騫的努力並沒有白費,他的二次出訪增強了大漢與西域各國的交流和溝通,影響是深遠的。

隨後,漢朝和西域各國交流日益頻繁,西域的良馬是漢武帝所垂涎的,而漢朝的金銀珠寶、絲綢字畫等奇珍異品亦是西域各國人所渴望的。特別是漢朝的絲綢「纖細如蛛絲,燦爛若雲霞,色澤之鮮艷可愛賽過野花」,被西域人視為「神品」。從此,漢朝的絲綢從長安開始,經過甘肅的河西走廊,穿過塔里木盆地,越過帕米爾高原,直抵西域各國,再往西就經過中亞和西亞,到達歐洲的地中海。這就是聞名世界的絲綢之路。

而絲綢之路的開創者張騫,卻因為疲勞過度,於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也就是第二次西遊的第二年,離開了人世,結束了其光輝的一生。但是,張騫一生的努力沒有白費,他兩次西遊的壯舉和豐功偉績永駐史冊,在歷史長河中樹立了一座豐碑。趙翼在《廿二史札記》中贊曰:「自漢武擊匈奴,通西域,徼外諸國,無不懾漢威。」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飄雪樓主 的精彩文章:

金國「拐子馬」天下無敵,岳飛用此招輕鬆破解,卻防不住此人暗算
史上最窮酸的才子露宿都亭,縣令為何每天向其求安,後憑一曲鳳求凰,竟抱得美人歸?
破敵駝陣,孤軍深入,康熙三戰噶爾丹,過程超血腥,結果令人信服
李淵派的虎將到了最前線,不是攻城,而是開音樂會,結果俘敵8千
此梟雄出身寒微,靠教書來維持生計,只因身懷三技,後成一方之王

TAG:飄雪樓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