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樹德教授說:《尋茶中國》浮生未歇,茶語清香

李樹德教授說:《尋茶中國》浮生未歇,茶語清香

我的喝茶歷史並不長,也沒什麼講究,更沒什麼考究的茶具。唯有一把小茶壺,敝帚自珍。當初購買時,賣家說是正宗宜興紫砂壺,我並不識貨,我看中的是壺蓋上的那四個字:明、目、清、心。這四個字圍繞著壺蓋排列,成一個圓形,初看平淡無奇,細細品味,便會發現其中的奧妙,無論從哪一個字開始讀,也不論順讀、倒讀,語義都完整有意義:清心明目、心明目清、明目清心、目清心明、清目明心、目明心清、明心清目、心清目明。這個「迴文」句,可見製作這個茶壺工匠的聰明才智。這大概也是一種茶文化吧。

作為飲茶人,我只知道茶的歷史與我們的文明史幾乎是同步的。《神農本草經》記載:「神農嘗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得茶以解之。」可見,我們的祖先對茶這種植物,早就有所認識,並用它來解毒。另外,我還知道,經過魏晉南北朝時期文人、僧侶的推動,再到盛唐時期頻繁的中西交流,社會生活中茶事得以空前的發展,既偶然又必然地,誕生了陸羽和他的著作《茶經》。把飲茶這一生活品類,提升到非常雅緻、考究、專業的程度。

當朋友方八另先生從湖南給我寄來他最新著作《尋茶中國》時,我喜出望外。我期望閱讀這本書,可以獲得關於茶和茶文化全面而系統的知識。《尋茶中國》滿足了我的這個願望。

作者方八另先生出生於茶葉世家,受家庭熏陶,對茶葉有濃厚的興趣,閑暇之時,品茶訪茶。從2006年開始,到甘肅、四川、重慶、貴州、雲南等十幾個省市尋訪茶葉,了解各地名茶的種植、採摘、製作、銷售等,並記錄了當地茶葉的歷史,以及與茶有關的文化、人文故事。這本書就是他十年艱辛的結晶。

在作者筆下,茶葉被賦予了靈動的生命。像普洱、黑茶等這些餅茶中所負載的濃濃的盛唐風韻,像長江流域的綠茶、福建烏龍茶等,飲之則微風拂面、香氣滿懷,文徵明、唐寅、徐渭等人,正是在這些茶香的浸染下,才形成了明代特有的名士風度和性靈生活。

請看作者對湖南沅陵碣灘茶的描寫:「沅陵碣灘茶形似雀舌,條索勻緊,鋒苗顯露,銀毫隱芬;始沏旗槍初展,葉游杯中,三起三落,參差沉浮;隨後亭亭玉立,如魚似蝦,靜影沉壁;湯色黃綠明亮,滋味鮮爽回甘,如泡日月,如飲朝露。」怪不得劉禹錫、李白、王昌齡、王陽明都曾啜飲碣灘茶,更引來近代張學良、沈從文、林徽因、黃永玉等的品茗。於此,茶事還衍生出許多文人墨客的逸聞軼事。

現在,茶的普及幾乎到了「每日不可無君」的程度。對茶與茶文化的研究更是碩果累累,方八另先生的《尋茶中國》,又為我國茶和茶文化研究的園地,植下了一株艷麗的新花。

閑下來,約二三好友,在書房坐定,每人一杯茶,不求名貴,但求所愛,暫離塵囂,忘掉俗務。一邊品茶,一邊講述那些與茶有關的趣聞軼事和文人掌故,此情此景,不正是人們所追求的「浮生未歇,茶語清香」么?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紅茶鼻祖的絢爛「茶生」
病號飯 古樹茶
聽了佟大為為英國使館的發言,才知道在英國喝下午茶還要穿西裝?
你真的看錯了,這真不是礦泉水,而是奶茶!
吃茶群眾表示:這麼嫩的黑茶,必須給個滿堂彩!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