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後期軍隊老是打不贏清軍,是不是因為薩爾滸之戰元氣大傷?

明朝後期軍隊老是打不贏清軍,是不是因為薩爾滸之戰元氣大傷?

薩爾滸大戰,明軍抽調九邊重鎮精銳以及全國各地的精兵良將,另外再加上海西女真朝鮮的軍隊,號稱四十七萬。無論從軍隊數量,將領素質,還是精銳程度上看,都是大明最強陣容。而就是這麼一支強大的部隊,卻被努爾哈赤擊敗了。自薩爾滸一站後,感覺明朝一蹶不振一直處於守勢。我想大概就是這一仗把損失了明朝大量能征善戰的將士。

薩爾滸戰役是1619年(明萬曆四十七年,後金天命四年)二三月間,在明朝與後金的戰爭中,努爾哈赤在薩爾滸(今遼寧撫順東大夥房水庫附近),以及薩爾滸附近地區大敗明軍四路進攻的反擊戰,是明朝與後金遼東戰爭中的戰略決戰。

薩爾滸之戰以明朝攻圍後金,後金防衛反擊的形式發生,在這次戰役中,後金軍在作戰指揮上運用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方針,5天之內連破三路明軍,殲滅明軍約5萬人,繳獲大量軍用物資,此戰役以明軍大敗而告終。

此戰役是明清戰爭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是明清興亡史上一次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戰爭,是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

明朝統一中國後,在東北設官置治,建衛設防。萬曆時從鴨綠江至嘉峪關設置「九邊」即九個重鎮,其中遼東轄今遼寧大部地區。明朝對女真各部的統治,一面以羈糜政策籠絡其首領,封官晉爵賞賜財物;一面分化女真各部,使其互相對立,以便分而治之。

在明與後金對抗中,居於開原附近的女真族葉赫部,為避免被努爾哈赤吞併,依附明朝,反對後金。鴨綠江以東的朝鮮李氏王朝,也傾向於明朝。蒙古察哈爾部,住在歸化城(今內蒙古呼和浩特)與承德之間,與後金對立,但同明的關係也好壞無常。住在大興安嶺南部的蒙古科爾沁部與住在大凌河以北的蒙古喀爾喀部,傾向並依附後金,常與後金配合,襲擾遼東。

明朝晚期,因忙於鎮壓關內農民起義,無力顧及遼東防務,駐守遼東的明軍,訓練荒廢,裝備陳舊,缺糧缺餉,虛額10餘萬,實有兵不過數萬。加上政治腐敗,守備分散,軍隊戰鬥力差

薩爾滸之戰,以明軍的失敗、後金軍的勝利而告結束。此戰之後,後金軍乘勢攻佔開原、鐵嶺,征服了葉赫部,酋長金台吉、布揚古被殺死,余部俱降建州。朝鮮王朝的光海君於1619年(明萬曆四十七年,後金天命四年)農曆五月,派遣使者去後金致謝,從此對後金與明朝採取中立政策,直至後來仁祖反正。

薩爾滸、尚間崖及牛毛寨戰事失利消息傳至明朝都城順天府(今北京),順天府米價立即陡漲。

明軍主帥楊鎬兵敗之後立即引咎辭職,後被拘押,崇禎二年(1629年)被處決。杜松與劉綎已死於戰場,馬林也於3個月後在開原戰死,明軍四路主將四人已失其三,僅有李如柏始終未遇敵,但在戰役之後數日即為言官彈劾。一年半後遼事更壞,此事再被提及,李如柏自殺以明志

薩爾滸戰役,除李如柏軍撤走未遭慘重損失,明軍共損失兵力約45800餘人,戰死將領300餘人,喪失騾馬28000餘匹,損失槍炮火銃20000餘支,元氣大傷,後金軍的勝利,不但使其政權更趨穩固,而且從此奪取了遼東戰場的主動權。而明軍自遭此慘敗,開始陷入被動,到天啟年間,遼陽、瀋陽、廣寧等重鎮相繼失守,明朝退守遼西,完全陷入被動,局勢萬分危急。明朝方面自此由進攻轉為防禦,後金方面由防禦轉為進攻。明朝最後失去大部份遼東領土,山海關以外僅余少部份土地如錦州、寧遠、杏山、塔山等地,直到明崇禎十七年四月二十二日,吳三桂降清,清軍入關,開始建立在全國的統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中國歷史爭議最大的戰役,看了韓國史書我無語了!
他撿了一個皇帝當 卻差點父親變成了伯父 伯父變成了父親
明朝萬曆皇帝28年不上朝,為什麼沒有耽誤國事,就靠這3個人
明朝太監真的很猖狂嗎?皇帝真鬥不過他們?其實我們都被騙了
朱元璋手下第一名將,百戰百勝卻有一致命缺陷,被譽為明朝的白起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