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這些河流名稱回歸滿語原義,畫風突變(四)
寫到第四期,打開百度,輸入「滿語,河流」
想對照一下已有的資料。
發現搜索首頁,一半都是自己這幾天寫的前三期內容。
雖然我的公眾號閱讀量很有限,但這些轉發還是無形中幫助了我寫這個系列的初衷。
——讓更多的人知道。
這山川河流,是我們祖先留下的名字。
本系列往期鏈接:
當這些河流名稱回歸滿語原義,畫風突變(一)吉林人常識,長白山必看
當這些河流名稱回歸滿語原義,畫風突變(二)吉林人常識,長白山必看
當這些河流名稱回歸滿語原義,畫風突變(三)吉林人常識,長白山必看
本系列上期第三期里提到:
好多東北地區重複出現的「個性」河流以及地名,其實並不是巧合,都是因為最初的滿語命名。
如「拉林」「呼蘭」」等河流地名。
這次先說說長春周邊的「雙陽區」
雙陽河
——黃色河流
原來的雙陽縣,現在的雙陽區。
曾經的長春外五縣之一,名字來源於這條並不很長的雙陽河。
看字面本意,彷彿是兩個太陽交相輝映。
但是在黑龍江省同樣有條不長的雙陽河,有座雙陽鎮。
其實和吉林省的「雙陽」一樣是滿語的音譯
滿語:刷顏必拉
意譯:黃色河流
原來是滿語版的「黃河」
估計當年起名字的時候,泥沙也不少。
這些年好多詞語的含義在不斷的演變。
「黃色」就是一個被委屈了的詞語和顏色。
所以這條河和這座城就沒必要恢復原名原義了。
當常識知道就好。
伊通河
——樹雞之河
說完了雙陽說臨近的伊通,這座火山群旁的縣城。
吉林省唯一的滿族自治縣。
一條發源於此地的伊通河,流經省會長春。
多年來隨著市政建設一直在治理,作者閑暇之時,也經常在河邊拴著吊床打發假日,說是長春人民的母親河很是貼切。
但是今天在這滿族縣裡,又有幾個人知道「伊通」最初是滿語里這圓滾滾的傢伙。
我們東北人俗稱的「樹雞兒」「沙半雞」。
滿語:伊屯必拉
意為:樹雞之河
這種鳥還有很多名字:須山鶉、斑翅鳥,屬雞形目、雉科、山鶉屬。為留鳥,冬季不南飛貌似鵪鶉,但身圓一些。
這些年有人常把它和飛龍搞混,實際差別很大,最大的區別是,飛龍屬於松雞一類,比它大不少。
半翅,斑翅這些名字,形容它的長相倒是很形象。
在百度上一搜這傢伙,多半形容詞都和"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有關。
伊通一地,在吉林省內,最有名的的還是燒烤,燒鴿子。
這倒也算是一脈相承下來的吃貨記憶。
套用一下這句經典台詞:
××……那麼可愛,怎麼可以吃……××
(有些禽類的名字就不適合 重疊著念)
沐石河
——鵪鶉河
滿族祖先似乎用鳥類給河流命名情有獨鍾。
再例如長春附近,這條流經德惠九台境內的松花江支流。
看字面彷彿是溪水沖洗石頭。
實際滿語原義的畫面卻是這樣的。
滿語:穆書必拉
意為:鵪鶉之河
我相信,若不是歷史的塵埃,淫滅掩埋了太多的記憶。
在長春周邊的地名里,湊出個燒烤系列是不成問題的。
卡岔河
——烏鴉河
已經有了樹雞,鵪鶉。
這條位於榆樹、舒蘭一帶的卡岔河就不得不提了
本意不是卡在樹岔上。
而是滿族定下族規不去傷害的神鳥。
烏鴉。
滿語:喀哈必拉
意為:烏鴉之河
滿族庭院里,甚至宮廷里都立著餵食烏鴉的高桿。
名為索羅桿,神桿。烏鴉即為神之使者。
威虎河
——獨木舟河
威虎,僅看字面,畫風應該是虎嘯山林。
或是想起楊子榮座山雕的卧底故事。
然而在故事發生地的黑龍江省「威虎山",本來歷史上根本沒有名字,而是根據小說命名,將一座山頭命名。
而在吉林省,確實是有一座威虎嶺。一條威虎河。
但是,「威虎」卻是源自古老的滿語辭彙「威呼」。
滿語:威呼必拉
意譯:獨木舟河
用整個原木刻出來的獨木舟。
一直是滿族先民征服自然的重要工具。
不過這個演變出的名字真的給人一種凜然威武的氣質。
只是一隻老虎一條小船,放在一起,總是讓我想起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今天就介紹到這裡,未完待續
文中圖片源自網路
文字作者長白山滿聯


的精彩文章:
※東北方言「半」字頭
※長白山大荒頂子古石台
※滿洲著名姓氏瓜爾佳氏
※百搭高腰牛仔裙,青春又減齡,陽光氣息滿滿
TAG:
> maximum-scale=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