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 祀三公山碑》原石、原拓並題跋(梁啟超舊藏)欣賞

《 祀三公山碑》原石、原拓並題跋(梁啟超舊藏)欣賞

《 祀三公山碑》原石、原拓並題跋(梁啟超舊藏)欣賞

《祀三公山碑》原拓

《祀三公山碑》是名垂書史的極有價值的碑刻之一。漢元初四年(117)刻,篆書,10行,行17—20字。現存於河北省元氏縣封龍山上。

此碑全稱《漢常山相馮君祀三公山碑》,俗稱《大三公山碑》。元廼賢《河朔訪古記》云:「三公神廟,在元氏縣西北二十里封龍山下,榜曰『天台三公之廟』,廟有《漢三公山碑》一通。」即指此碑。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元氏縣令王治岐重新訪得,始有拓本行世。碑文起首云:「□初四年,『常山相隴西馮君到官,承飢衰之後,……」翁方綱考定為安帝元初四年(《兩漢金石記)。元氏縣還曾有另一通隸書《三公山碑》,據《河朔訪古記》雲,在縣西故城西門外八都神壇,即歐陽修《集古錄》、趙明誠《金石錄》所著錄者。東漢靈帝光和四年(181)立,晚於篆書《三公山碑》六十五年。此石久佚。

《祀三公山碑》的字體在篆隸之間,又稱「繆篆」,與印璽文字有相同之處。漢印中多見之。筆畫由秦篆的圓轉,變為漢隸之方折,書風古勁而茂密。齊白石的篆刻深受此碑影響。翁方綱云:「碑凡十行,每行字數參差不齊,字勢長短不一,錯落古勁,是兼篆之古隸也。」(《兩漢金石記》)方朔云:「作閱之有似《石鼓文》,有似《泰山》、《琅邪台刻石》,然結構有圓亦有方.有長行下垂,亦有斜直橫拂。細閱之下,隸也,非篆也;亦非徒隸也,乃由篆而趨於隸之漸也。僅能作隸者,不能為此書也;僅能作篆也,亦不能為此書也;必兩體兼通,乃能一家獨擅。」(《枕經金石跋》)

三公山即今河北元氏縣仙翁寨山,在封龍山西十里。是漢代常山郡祭祀,乞雨的重要場所。是元氏縣(古常山郡所在地)六大名山之一。在戰國,秦,漢,三國時期元氏縣(常山郡)的封龍山,三公山,白石山,靈山,無極山均為北方名山。古時還因山而有靈山國,無極國。這一帶石家莊地區文化,政治中心。各山均有漢碑。現僅存《祀三公山碑》,《白石神君碑》。對我國書法藝術有重要價值。

釋文:

祀三公山碑元初四年,常山盯隴西馮君到官,承飢衰之後,□惟三公御語山,三條別神,向在領西,吏民禱祀,興雲膚寸,偏雨四維。遭離羌寇,蝗旱鬲我,民流道荒醮祠希罕,□奠不行,由是之來,和氣不臻,乃來道要,本祖其原,以三公德廣,其靈尤闕,處幽道艱,存之者難,卜擇吉□治,東就衡山,起堂立壇,雙闕夾門,薦牲納禮,以寧其神。神熹其位,甘雨屢降,報如景響,國界大豐,谷斗三錢,民無疾苦,永保其年。長史魯國顏氵交、五官掾閻、戶曹史紀受、將作掾王策,元氏令茅匡、丞吳音、廷掾郭洪、戶曹史翟福、工宋高等刊石紀焉。

《 祀三公山碑》原石、原拓並題跋(梁啟超舊藏)欣賞

《 祀三公山碑》原石、原拓並題跋(梁啟超舊藏)欣賞

《 祀三公山碑》原石、原拓並題跋(梁啟超舊藏)欣賞

《 祀三公山碑》原石、原拓並題跋(梁啟超舊藏)欣賞

《 祀三公山碑》原石、原拓並題跋(梁啟超舊藏)欣賞

《 祀三公山碑》原石、原拓並題跋(梁啟超舊藏)欣賞

《祀三公山碑》並題跋(梁啟超舊藏)

《祀三公山碑》,全稱《漢常山相馮君祀三公山碑》,俗稱《大三公山碑》。清翁方綱考為東漢元初四年(117年)作。該碑於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為元氏縣令王治岐在元氏縣城外訪得,現存元氏縣西北封龍山下。清王昶《金石萃編》記該碑:「碑高六尺九寸五分,廣二尺五寸。」清劉熙載《藝概·書概》云:「《祀三公山碑》,篆之變也。」楊守敬《平碑記》評價此碑:「非篆非隸,蓋兼兩體而為之,至其純古遒厚,更不待言。」

《祀三公山碑》是書法中的變體。說其是篆書,則其結字方正,許多字壓扁,筆劃有許多簡省的地方,有些字末筆呈拉長的垂下的尖筆出鋒,可看作是隸書波磔筆法的一種變形處理。說是隸書,則其結體方法多是篆法,有些筆劃更變得屈曲排滿,比篆書還要冗繁。而綜合看去,它更像是一種有著濃厚書法味道的美術字。

《祀三公山碑》起筆方截,尤顯古拙生辣。轉折處方圓兼用,小者用圓,大者用方,別開生面地展現了一種生澀峭厲的篆書體例。與用方重之筆相吻合的是,《祀三公山碑》在結字上一改篆書縱向延伸、修長的特徵,易之以方折、緊斂的結字方法。這種以方為體的篆書結字形式,具有很強的視覺衝擊力,顯得寬綽雄強、穩重方博,呈現出一種寬宏浩大的氣象,集合了瓦當文字與漢印文字的裝飾之美。不同的是,瓦當文字與漢印文字是少數字派,而《祀三公山碑》則是一篇縝密綿長的文字巨作。

《祀三公山碑》章法獨特,其雖產生於篆書和隸書十分成熟的年代,但其不囿陳規,未入流俗,大膽嘗試極富新意的筆法與字法,構建宏大的章法,打破了結字慣常的對稱和均衡,注意字形正側、大小、疏密、虛實的對比,強調字形結體的自由與縱橫觀照,從局部到整體、從單純到複雜,最終回歸質樸之境,大大提高了全碑的視覺表現力和藝術魅力。同時,此碑字態拙樸無華,生澀的用筆結字透出冷峻肅穆的氣息,使通篇格調更顯古茂拙樸。

《祀三公山碑》繁體釋文:

元初四年。常山相隴 馮君到官。承饑衰 後。□惟三公御語山。三條別神。 在領 。吏民鵝搿Ed雲膚寸。偏雨四維。遭離羌寇。蝗旱鬲我。民流道荒。醮祠希 。□猷 行。由是之來。和氣 臻。乃來道要。本祖其原。以三公 廣。其靈尢神。處幽道艱。存 者難。卜擇吉□治。東就衡山。起堂立壇。雙闕夾門。薦牲納禮。以寍其神。神熹其位。甘雨屢降。報如景響。國界大豐。穀斗三錢。民無疾苦。永保其 。長史魯國顏洨、五官掾閻祐、戶曹史紀受、將作掾王 、元氏令茅匡、丞吳音、廷掾郭洪、戶曹史翟福、工、宋高等刊石紀焉。

《 祀三公山碑》原石、原拓並題跋(梁啟超舊藏)欣賞

《祀三公山碑》,全稱《漢常山相馮君祀三公山碑》,俗稱《大三公山碑》。清翁方綱考為東漢元初四年(117年)作。該碑於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為元氏縣令王治岐在元氏縣城外訪得,現存元氏縣西北封龍山下。清王昶《金石萃編》記該碑:「碑高六尺九寸五分,廣二尺五寸。」清劉熙載《藝概·書概》云:「《祀三公山碑》,篆之變也。」楊守敬《平碑記》評價此碑:「非篆非隸,蓋兼兩體而為之,至其純古遒厚,更不待言。」

《祀三公山碑》是書法中的變體。說其是篆書,則其結字方正,許多字壓扁,筆劃有許多簡省的地方,有些字末筆呈拉長的垂下的尖筆出鋒,可看作是隸書波磔筆法的一種變形處理。說是隸書,則其結體方法多是篆法,有些筆劃更變得屈曲排滿,比篆書還要冗繁。而綜合看去,它更像是一種有著濃厚書法味道的美術字。

《祀三公山碑》起筆方截,尤顯古拙生辣。轉折處方圓兼用,小者用圓,大者用方,別開生面地展現了一種生澀峭厲的篆書體例。與用方重之筆相吻合的是,《祀三公山碑》在結字上一改篆書縱向延伸、修長的特徵,易之以方折、緊斂的結字方法。這種以方為體的篆書結字形式,具有很強的視覺衝擊力,顯得寬綽雄強、穩重方博,呈現出一種寬宏浩大的氣象,集合了瓦當文字與漢印文字的裝飾之美。不同的是,瓦當文字與漢印文字是少數字派,而《祀三公山碑》則是一篇縝密綿長的文字巨作。

《祀三公山碑》章法獨特,其雖產生於篆書和隸書十分成熟的年代,但其不囿陳規,未入流俗,大膽嘗試極富新意的筆法與字法,構建宏大的章法,打破了結字慣常的對稱和均衡,注意字形正側、大小、疏密、虛實的對比,強調字形結體的自由與縱橫觀照,從局部到整體、從單純到複雜,最終回歸質樸之境,大大提高了全碑的視覺表現力和藝術魅力。同時,此碑字態拙樸無華,生澀的用筆結字透出冷峻肅穆的氣息,使通篇格調更顯古茂拙樸。

《 祀三公山碑》原石、原拓並題跋(梁啟超舊藏)欣賞

《 祀三公山碑》原石、原拓並題跋(梁啟超舊藏)欣賞

《 祀三公山碑》原石、原拓並題跋(梁啟超舊藏)欣賞

《 祀三公山碑》原石、原拓並題跋(梁啟超舊藏)欣賞

《 祀三公山碑》原石、原拓並題跋(梁啟超舊藏)欣賞

《 祀三公山碑》原石、原拓並題跋(梁啟超舊藏)欣賞

《 祀三公山碑》原石、原拓並題跋(梁啟超舊藏)欣賞

《 祀三公山碑》原石、原拓並題跋(梁啟超舊藏)欣賞

《 祀三公山碑》原石、原拓並題跋(梁啟超舊藏)欣賞

《 祀三公山碑》原石、原拓並題跋(梁啟超舊藏)欣賞

《 祀三公山碑》原石、原拓並題跋(梁啟超舊藏)欣賞

《 祀三公山碑》原石、原拓並題跋(梁啟超舊藏)欣賞

《 祀三公山碑》原石、原拓並題跋(梁啟超舊藏)欣賞

《 祀三公山碑》原石、原拓並題跋(梁啟超舊藏)欣賞

《 祀三公山碑》原石、原拓並題跋(梁啟超舊藏)欣賞

《 祀三公山碑》原石、原拓並題跋(梁啟超舊藏)欣賞

《 祀三公山碑》原石、原拓並題跋(梁啟超舊藏)欣賞

《 祀三公山碑》原石、原拓並題跋(梁啟超舊藏)欣賞

《 祀三公山碑》原石、原拓並題跋(梁啟超舊藏)欣賞

《 祀三公山碑》原石、原拓並題跋(梁啟超舊藏)欣賞

《 祀三公山碑》原石、原拓並題跋(梁啟超舊藏)欣賞

《 祀三公山碑》原石、原拓並題跋(梁啟超舊藏)欣賞

《 祀三公山碑》原石、原拓並題跋(梁啟超舊藏)欣賞

《 祀三公山碑》原石、原拓並題跋(梁啟超舊藏)欣賞

《 祀三公山碑》原石、原拓並題跋(梁啟超舊藏)欣賞

《 祀三公山碑》原石、原拓並題跋(梁啟超舊藏)欣賞

《 祀三公山碑》原石、原拓並題跋(梁啟超舊藏)欣賞

《 祀三公山碑》原石、原拓並題跋(梁啟超舊藏)欣賞

《 祀三公山碑》原石、原拓並題跋(梁啟超舊藏)欣賞

《 祀三公山碑》原石、原拓並題跋(梁啟超舊藏)欣賞

《祀三公山碑》原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盧中南老師金書《蘭亭序》欣賞
書法敗筆十六種的診斷和糾正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