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管教「熊孩子」,懲罰管用嗎

管教「熊孩子」,懲罰管用嗎

引言

孩子在超市大哭大鬧,在你關掉電視時尖聲大叫,因為你拿了她不喜歡的衣服耍性子……這樣的熊孩子要受到嚴厲懲罰嗎?

法國著名心理學家伊莎貝拉·費利奧莎,從神經科學和實驗心理學的角度,告訴你關於懲罰孩子的真相。

1.你想要一個安靜、淡定、乖巧、永遠不哭不鬧的孩子嗎?別做夢了。如果懲罰有用,那早就沒人犯罪了。

2.用恐嚇來威逼孩子學乖,這種辦法父母們用了幾百年。但今天的心理學發現,童年總是陷於恐懼,會反覆刺激孩子大腦的報警系統,從而導致成年後的焦慮。

3.懲罰可能短期內有效果,讓施罰者感覺自己控制了局面。但懲罰過後,舊問題還沒解決,新問題接踵而至,孩子的問題行為會不斷升級。

4.懲罰會隔斷孩子內心自然產生的責任感,把注意力轉向與父母密切相連的負面情緒:不公正、憤怒和恐懼。

5.懲罰引起的情緒刺激了孩子的壓力神經迴路,讓他無法清醒反思自己到底做了什麼。記憶機制雖然啟動,但孩子記住的只有壓力、恐懼和憤怒,而不是導致自己受罰的這件事情。這些情緒會讓大腦的高級功能失靈,對孩子的智力、情商都有損害。

6.一再的懲罰會讓孩子產生強烈的羞恥感,不但進一步掐滅他承擔責任的意圖,而且摧毀他的自信心。

7.面對懲罰,孩子出於「自尊」會變得皮厚,用「我無所謂」的態度來自我保護。長遠來看,懲罰必須一次比一次嚴厲才能奏效。

8.父母在無計可施時才會下手打孩子,孩子能敏銳地察覺到父母的無力感,失去對父母的信任。這會讓他們感到很不安全,這種不安全感會讓孩子恐懼社交,不自覺地脫離人群,變得冷漠。

9.今天的孩子比以前的孩子更愛發脾氣,更壞了嗎?真實的情況是,隨著社會發展,今天的孩子不得不面對更複雜的刺激、選擇和失望。大人常常忘記,孩子是在手無寸鐵地面對這個處處皆有刺激的社會。

10.與其懲罰孩子因為面對環境變化做出的反應,父母更應該幫孩子管理這種壓力,鍛煉大腦的「肌肉」,以便更有效地篩選信息。

11.想讓孩子遵守規則,就用肯定句式,並且提供有效信息,這麼做能夠激活孩子的前額葉。說「草坪上可以跑,石板路上要慢點走」,比「游泳池邊不要亂跑」這樣的禁止命令有用得多。孩子總是聽到什麼做什麼,你的話在他腦海中喚起的畫面,相當於為他設定行動目標。

12.如果規則已經講明,再提醒的時候,一個詞就夠了,別向孩子發號施令,長篇大論會超出孩子的理解範圍。如果你已經叮囑了孩子大太陽底下玩要戴好帽子防止晒傷,當孩子玩忘記的時候,只需要說「帽子」就好。

13.提問有神奇的效果,與其跟他說「別玩車上的把手了」,不如說「想想看怎麼才能讓車門鎖住呢?」問題提出的瞬間,孩子的前額葉皮質也被激活了,他開始變得理性。

14.即使你已經怒火衝天了,也要努力控制住自己。你以身作則,孩子才能知道什麼叫自控。

最新一季《讀小庫》書箱已經新鮮出爐,除了按照年齡給孩子挑選搭配的好書。

讀庫老六還為父母準備了心理學家菲利奧莎的《我什麼辦法都試過了》和《他怎麼總找我麻煩》,幫助父母讀懂「難搞」的孩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羅輯思維 的精彩文章:

羅胖60秒:打破規矩的三種時機
什麼?「好心辦壞事」是一個經濟學課題
藝術才不遙遠,要的就是信手拈來
跟著火爆全球的它,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
羅胖60秒:最壞的情感是什麼

TAG:羅輯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