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你沒發現,自己的語言一直在退化嗎?

你沒發現,自己的語言一直在退化嗎?

地球上平均每兩星期不到的時間,

就會有一種語言消失。

我不希望下一個消失的,

是中文。

你還會寫多少漢字?

大學裡每次期末考試,都會有同學感慨,「我都半年沒拿過筆了。」下筆答題的時候,比不會做還令人尷尬的就是「提筆忘字」……

相信很多人生活中也有相似的情況,很多時候,我們根本沒有條件,也沒有時間去進行書寫。

一般情況下,一個人的第二外語,識別能力會高出寫作能力很多,不幸的是,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中文也漸漸變成了一門只負責識別閱讀,鮮少進行輸出的語言,或者說輸出越來越匱乏。

傳承了幾千年的方塊字,正在和我們慢慢變成「最熟悉的陌生人」。

前些年比較火爆的一款節目《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有一期,隨機選取現場觀眾組成「成人體驗團」,據不完全統計,即使「間歇」、「熨帖」、「黏稠」等較簡單的詞,「成人體驗團」的正確率都不足50%。其中「熨帖」一詞,只有10%的正確率,而「癩蛤蟆」則難倒了70%的成年人。

在節目《漢字英雄》中,不少字背後都有一個「千人知曉率」。節目顯示,「脫臼」的「臼」千人知曉率僅為23.9%,「舂米」的「舂」僅為20%。

2013年零點指標數據顯示,超過九成的受訪者表示曾遭遇「提筆忘字」。

「目前不少人正在為漢字手寫的傳承擔憂,擔心以後人們漢字的書寫水準,會不會退化到只會辨認的階段。」

這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所詞典室副主任程榮的擔憂。

用鍵盤敲出來的,不是漢字,只是拼音,這和只由字母組成的英文不同,從本質上來說,中文的輸出已經被我們肢解破壞掉了,什麼筆畫,結構,基本已經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

雖然不願意承認,但我們的書寫能力,真的在慢慢退化。

不會寫也就罷了,我們甚至忘了怎麼去說

但是最尷尬的我們還沒說到,那就是不但不會寫,現在的人,連說出自己的語言,都困難。

一個只有「卧槽」的世界,就是這麼的簡單。

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的語言匱乏不用「666」,「厲害厲害厲害」,「牛X」和「卧槽」就不能表達自己的心情了呢?

數數看,也就是網路出現開始的這沒幾年時間,我們開始用各種簡單粗暴的辭彙代替繁複又拗口的形容詞和冗長的定語,去描述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引用 @陳喜兒曾經發過的一段微博:

熱衷使用網路流行語,每天忙著以此污染新鮮事,並不能證明你與時代潮流同步,反倒暴露了你沒有自己的一套語言體系,連組織語言表達直觀感受的能力都不願訓練,只能人云亦云,因為這最省力最不用動腦筋,你兔吃藥萌萌噠皆屬此類。

我們並不是反對這種時效性強的語言,而是我們必須承認,我們喜歡把流行辭彙拿來用,完全是因為本性的懶惰和從眾,在自己組織語言,和直接「拿來」別人已經規定好的範式之間,絕大多數,包括我,都想省省勁兒,選擇不用腦子的後者。

畢竟在這個語言環境下,一個「666」能表達的情感自然要比「你真的好厲害」來的不假思索和熱烈。

本來我們的語言已經足夠匱乏,缺乏鍛煉,再一味的用流行語言,慢慢的估計連用自己的話語表達具體感受的能力都沒有了。

之前我有篇文章,《為什麼我們越來越愚蠢》,在裡面,我們聊過獨立思考的奢侈和珍貴,現在,我得承認,獨立表達的能力,恐怕比獨立思考還難以獲得。

因為我們實在沒有能力抵禦流行辭彙的入侵,真的,沒轍,他們的熏染能力太強大了,似乎只有頻繁的使用流行的梗和辭彙,才能表達自己的幽默和接地氣。

不記得是什麼時候看到一個梗,說一對情侶經過數小時的努力,筋疲力盡的來到山頂,看風景,兩人面面相覷,除了「卧槽太美了!」,居然想不出其他的辭彙,於是拍照發朋友圈,付文「美到文字無法描述」……明明是你們不會描述幹嘛要文字背這個鍋??!!

不是不會說,只是不想說,

這是當下的「社交失語症」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感覺?在飯桌上,大家聊得熱火朝天,你卻疲於開口;在路上,你遇見熟人,寧願繞道也不想被認出。

如果回答是有過,那你並不孤單。

在這個強調人脈關係和社交技巧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人變得「沉默」,變得不愛社交。

記得之前看一個科教節目,語言學家說,最適合發展語言的場所是每平方公里3個人的人口密度,因為人煙稀少,所以大家每次見到才會格外熱情,有說不完的話。但是後來有了網路,事情就不一定這麼簡單了,萬一這每平方公里僅有的這3個人都是宅呢?

「宅」,一個很新的辭彙,表示一個人在休息時間裡樂意窩在家裡而不是出門與朋友互動,在大城市的訪問中,約有90%的受訪者表示如果沒有明確的事情,休息日都希望自己能一個人待在家裡自由自在的放鬆放鬆。

漸漸地,除了工作之外,我們的語言輸出越來越少,雖然依然熱火朝天的在各種社交app上充當社交達人,卻已經很久沒有和人面對面的交流過了……

我媽這兩年就總抱怨春節沒意思,因為好不容易家人千里迢迢趕回家,聚在一個地方,本來應該是其樂融融的,現實卻冷清又尷尬,小輩的表哥表姐堂兄堂妹們,哪怕是坐在同一個房間里,也依然各自拿著手機找樂子。

年夜飯,坐在圓桌中央的老人家,看著這一桌子的低頭族,只有感慨,「科技發達了以後,孩子們都忘了到底該怎麼生活了。」

圖片來自山東大學行為藝術《拒絕做低頭族》

現代人的這種社交語言的「退化」,其實是有原因的,第一個原因,恐怕就是興趣的多元和分散。

早年或許一個「吃了么」就能東家長李家短聊上個把小時,現在卻連點頭之交都欠奉,就是因為「有的人無話可說,有的話無人可說」。

你舔你的歐巴,我追我的番,道不同,如何相為謀?

歸根結底這個鍋網路還得背,因為發達的網路,才讓我們從小就培養了不同的興趣,而且越來越極致,當周圍沒有共同語言人,而網上卻有三觀相符的興趣小組時,誰還會熱衷於線下無意義的寒暄呢?

除了興趣不同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真誠交流,風險和代價太高。

要和人交流,就要有恰當的肢體語言和表情,要關注對方的肢體語言和表情,要適當的曲意逢迎,迅速的做出反應,還要接受別人在背後對你的評價……

說白了,我們是在表演,人生如戲嘛,如果沒有網路,恐怕我們會一直在影帝的道路上走下去,可偏偏,出現了不用我們那麼累的溝通方式。那是一個可以盡情的放飛自我,不用太多在意別人感受,完全以自我為中心的地方。

網上性格活潑古靈精怪的段子手,在現實聚會中一言不發的比比皆是,別問他們為什麼不說話,他們心裡累著呢。

罪魁禍首是表情包?

這種社交語言的退化,其實在某種程度上,和表情包從輔助聊天變成聊天主力,有撇不清的關係。

看過很多論文,說表情包是新的世界語,2013年8月《牛津詞典》甚至真是收錄了「Emoji」這個辭彙,emoji不是英文,而是來源於日語「絵文字/えもじ」。

我已經無法想像沒有表情包的聊天框將是多麼的尷尬與冷清,大家絮絮叨叨說了那麼多蒼白的語言,都不如一個表情來的熱絡和熟稔。

不僅如此,表情包還能讓你從一個只會尬聊,社交語言幾乎全然不會的人,變成一個生動有趣的段子手。

你看不到真實的我,我能控制你對我的印象。

隔著網路,即使顯示屏前的人平時訥於言辭且談吐寡淡,他都能使用表情圖包把自己包裝成一個豐富有趣的人。

這就是文字辦不到的一點,文字是需要功底的,表情包不一樣,它自帶了一種打磨過的幽默智慧,用聊天表情就是一種借力,雖然我們沒感覺到,但我們確實在用俏皮可愛的表情包拉進與陌生人的距離,樹立自己可愛幽默的形象。

不論你怎麼掩飾,只要你用文字回復,都多少會抖摟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和情緒,出於某些目的,你可能不想讓別人知道你正沮喪、正憤怒、正羞澀。

如果你正情緒激動,妄圖壓制渴望表達的潛意識然後寫出一段平靜和緩的文字回復,幾乎是不可能的,但表情包可以。

根據 LINE 2013 年年底的數據,每天 LINE 在全球訊息發送量大約在 95 億筆,其中大概有 15 億到 16 億筆是貼圖,大約 1/6 左右。

從一個用戶平均來看,一個用戶在說六句話當中就有一句話就是貼圖。也就是說,我們的聊天中,每隔五句話,就有一句是非語言表達。

沒有表情包就無話可說,這的確是令人尷尬的現狀。

我們的語言真的漸漸在消失嗎?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指出,用慣了電腦手機,導致很多人只會用零散的語言交流,「語言文化可能就在這些閃光的屏幕中漸漸消失。」

漢語真的在退化嗎?

如果把文字當做工具,工具跟隨時代變化當然是沒什麼問題的,它甚至可以最後變成全部由二進位組成的代碼,只要能傳遞信息,作用也就達到了。

但如果文字承載的是文化呢?

在更快更簡單更凝練之中,文化是不是被消耗掉了呢?

那冗長但美麗的修飾,那酸腐但充滿詩意的惆悵,那靈光閃念精妙絕倫的修辭,說實話,我已經很久,很久,很久,沒有見到了。

「幾千年來中華文明到底有沒有必要一直走到底?把腳印延續至今究竟是福是禍?」

「我真怕,怕這塊土地到處都是善的堆壘,擠走了美的蹤影。」

——余秋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文化 的精彩文章:

父母愛情:你若與我相守,我便至死不渝
餘熱未散,宜喝清茶
這條消息不要給女同事看
遙看桂子淺淺香
女朋友不洗頭不想出門約會?送她這個,天天不洗頭都敢出門!

TAG:拾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