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使用「頭孢」引起癲癇,這 13 類藥物需警惕

使用「頭孢」引起癲癇,這 13 類藥物需警惕

筆者近日在臨床遇到 1 個病例:

該患者既往否認癲癇病史,某次飲酒之後出現牙疼,隨後於第 2 日前往住處附近的小診所輸液,因為患者本身文化程度不高,只記得在那個小診所輸了 5 瓶頭孢類藥物(具體藥物不詳,當時未做皮試),隨後第 5 天開始持續出現典型的癲癇失神樣發作。

後轉入某三甲醫院就診,就診期間做青黴素皮試顯示陽性,後期具體用藥不詳,期間完善了腦電圖,腦血管 DSA,頭 CT+頭 MRI,腰穿及其他血生化實驗室檢測也未見明顯異常,但失神樣發作頻率及時間均呈現出增多趨勢。

由此,我們需要考慮:這例患者是否存在「藥物相關性癲癇發作」的可能呢?哪些臨床上常用的藥物容易誘發癲癇發作呢?

么是藥物相關性癲癇?

在臨床治療中,因為對於患者用藥不當所導致的癲癇樣發作時有發生,有的是由原無癲癇樣發作而由於用藥引發,有的是藥物增加原有癲癇的發作頻率,有的是藥物在治療時產生新的發作類型,我們把由這類藥物引起的癲癇統稱為藥物相關性癲癇

表 1 常見的可誘發癲癇樣發作的藥物

表 1 常見的可誘發癲癇樣發作的藥物(續)

何防治藥物相關性癲癇發作?

臨床目前已知的能夠誘發癲癇樣發作的藥物種類雖然繁多,但最為常見的還是排名前 3 的:精神、神經系統用藥抗感染藥物(特別是能夠通過血腦屏障的藥物)以及麻醉和麻醉輔助用藥

對於一旦確診為藥物誘發的癲癇樣發作,一般的處理準則是及時停止輸入可能誘發癲癇樣發作的藥物,若患者癲癇樣發作在停葯後仍持續出現,行常規抗癲癇治療

在預防藥物所致癲癇樣發作方面,筆者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長期使用精神藥物、抗癲癇葯的患者不可突然停葯,停葯的原則是逐漸減至最小有效維持量。

精神類藥物引起的癲癇癥狀主要以大發作為主,常見的誘發因素包括加藥過快, 劑量偏高, 由於精神類藥物誘發的癲癇發作準確時間難以預計, 一般多發生於用藥早期。

對於抗癲癇葯而言,在應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其與聯合應用的藥物可能誘發癲癇的可能性,必要時檢測血葯濃度,防止藥物濃度過高。

(2)抗菌藥物, 特別是β內醯胺類和喹諾酮類等引起癲癇的病例佔有較大的比重, 使用此類葯時應謹慎。

由於頭孢類藥物在腎功能不全者排泄減慢,藥物蓄積,通過血腦屏障對腦實質造成損害從而誘發癲癇的發作。因此對有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者應慎用或小劑量使用,或根據患者殘腎功能及透析情況調整用藥, 在達到血葯濃度後及時減量。

β內醯胺類藥物和青黴素類藥物誘發癲癇發作主要常見於超說明劑量的應用,對於這兩種藥物要嚴禁超說明書的大劑量藥物應用。

喹諾酮類引起藥物性癲癇的具體機制不明,但研究顯示癲癇發作多見於首次給葯後 10 分鐘至 6 天。有癲癇史、腎功能、肝功能不全患者應加強監測。

(3)於嚴重顱腦外傷史、腦器質性疾病、有癲癇發作史的患者, 應慎用易誘發癲癇的藥物。

(4)對於腎功能損傷或者肝功能異常的患者, 應注意由於藥物消除途徑異常引起的血葯濃度升高, 導致癲癇發作, 在劑量上應適當減量。

(5)對於過敏性體質的患者,或者既往存在多種藥物遲發性過敏反應的患者,慎重給葯,特別是對於青黴素具有遲發性過敏的患者。

(6)麻醉藥物誘發的癲癇樣癥狀發作主要見於神經系統發育尚不完善的兒童。常見的誘發藥物為氯胺酮。

總之,為避免或減少葯源性癲癇發作, 在臨床工作中, 要做到合理用藥, 避免驟增、驟減藥物, 注意藥物相互作用, 用藥期間, 嚴密觀察, 及時發現, 及時處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神經時間 的精彩文章:

寶寶感冒,這三種葯別亂吃,尤其是第一種
帕金森病除了四主征,還有這 11 個非運動癥狀需掌握
周圍性和中樞性眩暈的診治流程,值得收藏!
頭暈和眩暈,這些概念理清了嗎?

TAG:神經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