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3個細節告訴你:孩子在幼兒園過的不好!

3個細節告訴你:孩子在幼兒園過的不好!

又到入園季,孩子在幼兒園過的好不好,家長無從得知,幼兒園工作忙,老師和校內工作人員不可能每天告知。那麼,如果從生活中的小細節看出孩子的狀態呢?不用問老師,從這3個細節就可以看出來。

細節一:經常說「我不想去幼兒園」

孩子已經過了入園焦慮期,但是突然有一天,變得不愛去幼兒園,家長就要注意了,孩子很可能在幼兒園收到了挫折或者「欺負」。明明最近特別抗拒去幼兒園,周五很開心的放學,周日晚上就開始焦慮,媽媽問也不怎麼說原因。明明媽媽跟幼兒園老師溝通,一起查找原因才發現,有同學總是搶他手裡的東西,他玩什麼同學就搶的什麼,明明個子小,又內向,變的越來越討厭入園。老師得知後,讓同學向明明道歉,明明也漸漸不再抗拒去幼兒園了

細節二:動不動就哭,膽子變小

小安是個淘氣的男孩子,上課經常閑不下來,偏巧小安的老師耐心也不夠好。經常會訓斥他,「閉嘴,別說話!」「都給我老實點!」「再不老實呆著,就關廁所去!」小安起初並不敢告訴爸爸媽媽,但是在家裡總是哭,而且膽子越來越小。小安的爸爸媽媽焦慮到不行,專門帶小安一起去郊遊,買玩具,和小安聊天,開心的小安終於無意識的告訴了爸爸媽媽真相:老師總是罵他,並警告他不許告訴家長,否則就把他關廁所。小安父母大吃一驚,隨即找了幼兒園領導。幼兒園領導核查之後,告訴家長,這名老師家裡最近很多煩心事,脾氣不大好,已經警告處理,並停止了這名老師本學期的課程。

細節三:夜裡做噩夢,總是生病

孩子如果夜裡總是做噩夢,家長一定要當心了。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孩子一定是受了欺負同時,孩子如果有委屈,心情不好,抵抗力就會下降,會頻頻咳嗽、感冒,並且無精打采……這些表現,都可能這是在幼兒園的留下的後遺症。

孩子入園後的常態

入園季,有些孩子起初對新環境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好奇,但隨著新鮮感的消失,他們開始哭鬧;有些孩子一入園就表現為大哭大鬧,不肯上幼兒園;有些孩子甚至會出現頭痛、尿頻等生理上的不適現象…… 專家稱之為「分離焦慮」,對親人的依戀,對陌生壞境的恐懼,從眾心理是主要因素。

家長類型分割線

01-心軟型

只要寶寶一哭,就什麼原則也不講了。於是到這類家長送寶寶入園時往往會逗留許久,他常常會對寶寶說:「寶貝,別哭了,媽媽(爸爸)再陪你一會兒吧。」

對寶寶的影響:

這類家長太順著寶寶,只要寶寶哭了就多陪一會兒,因此直接導致寶寶將「哭」與「多陪一會兒」建立了必然聯繫,哭就成了他挽留家長的法寶。

02-逃跑型

因為怕寶寶哭,這類家長就總是找機會開溜:一把寶寶送到老師面前,顧不得說再見就急吼吼地「跑路」;或是帶著寶寶走進教室後,利用玩具等新奇的物品吸引寶寶的注意力,然後就趁機悄悄走人。

對寶寶的影響:

這類家長自以為把握了「當機立斷」的要點,但是這樣逃離寶寶,給寶寶最直接的感覺就是爸爸媽媽不要自己而逃跑了。這樣的行為無疑會加重寶寶的不安,讓他沒有安全感。

03-反覆型

這類家長最是糾結,剛開始的時候捨不得離開寶寶、不放心寶寶,於是就主動留下陪寶寶一會兒;過了會兒又覺得這樣陪著寶寶不行啊,於是一走了之。這樣的行為反覆出現,讓寶寶摸不透大人的心思從而變得很緊張。

對寶寶的影響:

這類家長自己就是典型的「分離焦慮」現象,他自己還沒有做好寶寶入園的心理建設呢!寶寶的分離焦慮會隨著家長的行為起起落落,搞不好原本只需花費一兩周就可以完成的脫敏行為一拖就是幾個月。

04-理智型

這類家長十分堅定,任寶寶哭得稀里嘩啦,他自巋然不動。出門的時候,家長會一路告訴寶寶「要去上幼兒園了,真高興」;將寶寶送進班級之後,他會認真地和寶寶說明「我要去上班了。」然寶寶會拉著家長的手哭著不肯放,但家長依然面帶微笑地擦去寶寶的眼淚,並告訴他「幼兒園可好玩了,媽媽(爸爸)到放學時會來接你的」。然後把寶寶交給老師,笑著與寶寶道別,不慌不忙地離開。

對寶寶的影響:

由於這類家長始終保持良好的情緒,即使寶寶哭鬧還是會耐心道別並離開。寶寶很快能接受即使哭鬧,家長也會離開的事實。值得一提的是,家長良好的情緒暗示著寶寶:上幼兒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面對孩子的不適應,作為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那,有什麼好辦法來安撫孩子嗎?當然有!首先我們要了解孩子哭鬧的類型,然後對症下藥,安撫孩子就會變得輕鬆多了。

又哭又鬧型

表現:孩子在與家長分離後就開始又哭又鬧,不停摔打東西,在地上打滾,甚至咬人,打人。

給家長的建議:給孩子制定規則,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平時在家裡多讓孩子聽一些輕鬆愉快的音樂,有利於舒緩孩子焦躁的內心;通過繪本故事等讓孩子懂得脾氣暴躁的壞處,從而慢慢改正。

心裡默默流淚型

表現:在家表現很開朗,但是入園後卻默默不說話,自己獨自待在角落裡,不願意與人交流。

給家長的建議:家長多表現出對老師的喜歡和信任,讓孩子知道老師是可靠的,減輕與老師之間的陌生感,儘快與老師建立感情。

受人影響型

表現:孩子本來沒有哭,在聽到旁邊孩子不停哭鬧要媽媽時,就開始眼淚汪汪,不一會就忍不住跟著大哭起來。

給家長的建議: 可以通過動畫片、繪本故事或者家長小時候的經歷,來告訴孩子幼兒園的好處,可以和很多小朋友在一起玩耍,可以學到很多技能,幫助孩子消除對幼兒園的不適。

幾天之後才哭型

表現:孩子由於好奇心比較重,剛進入幼兒園一切都是新鮮的,前幾天不哭不鬧,等幾天熟悉幼兒園之後,沒有了新鮮感,就開始厭煩,哭鬧著回家找媽媽了。

給家長的建議:可以給孩子準備他非常喜歡的玩偶或其他物品,讓孩子帶到學校,緩解孩子內心的不安,帶給孩子熟悉的感覺。

入園焦慮幾乎是每個孩子必經的「磨難」,我們要相信孩子的能力,用正確的方法來幫助孩子,孩子很快就能哭臉變笑臉,適應幼兒園的!

另外,要特別提醒家長一句,一定要相信老師!不要看到孩子哭鬧就以為是幼兒園或者老師不好,在孩子適應新環境的關鍵期,相信老師,齊心協力,孩子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幫助寶貝最好的適應幼兒園

入園後,家長可以採取以下的策略幫助寶貝儘快適應幼兒園:

1.給寶貝帶個安慰物

如果幼兒園允許,可以給他帶個安慰物—寶貝喜歡的玩具,媽咪的圍巾,寶貝的枕頭,小毛毯,媽咪與寶貝的合影……當然,安慰物一定要選擇安全的物品。相對柔軟的物品,安撫的效果更好。有的幼兒園可能不允許帶這些入園,那麼,我們可以考慮用別的東西替代。比如,媽咪可以親手給寶貝畫一幅畫,寫一句話,揣在他的小兜里,或者在寶貝的衣服上畫個符號,告訴他,想媽咪的時候,看看、摸摸這些東西就不會難過了。有了這些鋪墊,寶貝就可以找到一個排解分離焦慮的方法,並從這些與媽咪發生聯繫的事物中獲得一種心理上的安慰與支持。

2.找個同班的好夥伴

如果寶貝能很快就在同班級找個好朋友,他在幼兒園的生活就愉快多了。寶貝入園後,家長在接送寶貝時,最好與其他家長聊聊天,也許就會發現一些很投緣的家長,不妨利用放學後,或者節假日的時間,大家多湊到一起玩玩。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黃兔親子 的精彩文章:

TAG:小黃兔親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