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臣又如何(朱麓)
對於忠臣,黎民向來喜歡得緊,並且寄予厚望。每一次王朝完蛋,百姓總會嘆息,可惜奸臣當道,如果忠臣當道,定會如何如何。其實,即便忠臣當道,也不會如何如何。
何為忠?文人的解釋,有些迂腐,「忠者,德之正也」;皇帝的理解,一針見血,忠者,一個中心也。皇帝是天子,普天之下,理應僅此一個中心。何為臣?從甲骨文字形看,表示俯首屈從。臣就是奴,奴就是臣。由此可見,所謂忠臣,一言蔽之,向一個中心俯首屈從之奴。
對於忠臣,皇帝也喜歡得緊。比如商朝丞相比干,以死諫君,是忠臣中的典範,喜歡他的皇帝就很多:周武王封比干國神、魏孝文帝創建廟宇、唐太宗下詔封謚、元仁宗立碑塑像、清高宗祭文題詩、清宣宗修複比干廟正殿……就連挖其心的紂王,也是很喜歡比乾的。要不然,紂王為何讓他當了近20年宰相,倚為朝中柱石?
皇帝愛忠臣,原因很簡單。一來忠臣有本事,打江山、守江山,都衝鋒在前,義無反顧;二來忠臣最聽話,「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這是忠臣的一條原則。皇帝要打忠臣的屁股,忠臣會主動脫褲子;皇帝要砍忠臣的腦袋,忠臣會主動伸脖子。所以,臣子越忠,皇帝越安全;忠臣越多,江山越牢固。皇帝今天號召大家學忠臣,明天鼓勵大家當忠臣,目的只有一個,希望大家爭先恐後做奴隸,自己安安穩穩坐龍椅。
皇帝坐得高,看得遠,講得沒錯,愛得很對。不管皇帝是個啥玩意,昏庸老者也好,雌黃小兒也罷,荒淫無度的夏桀商紂也好,英明神武的唐宗宋祖也罷,忠臣們都會忠於皇帝、維護皇帝,眼裡只有皇帝。在忠臣看來,皇帝是國家的代表、百姓的恩人,國家興亡,百姓福祉,全繫於皇帝一身。皇帝好,百姓才會好;皇帝強,國家才會強。忠於皇帝,就是忠於江山社稷;忠於皇帝,就是忠於蒼生黎民。維護皇帝越堅決,越能體現忠臣本色。在忠臣眼裡,所謂愛國主義、愛民主義,無非是愛君主義。
奸臣當道,國家一團稀糟,百姓民不聊生;忠臣當道,國可能不那麼稀糟,民可能會「聊一點生」。但天下是皇帝老子一個人說了算,不管忠臣還是奸臣,誰不聽話,皇帝就會收拾誰,誰威脅皇權,皇帝就會滅掉誰。皇帝的江山,臣子來當道,哪有此等道理?所以,奸臣和忠臣的下場,基本沒有區別;「奸臣當道」和「忠臣當道」,國家和百姓的結果,基本一個球樣。
說穿了,不管忠臣還是奸臣,都是一家一姓之家臣。說得不好聽一點,家臣如家犬。奸臣,是陪皇帝嬉笑解悶的哈巴犬;忠臣,是替皇帝守家護院的看門犬。哈巴犬整天獻媚邀寵,逗得皇帝開開心心,自然能耀武揚威;看門犬呢,平日里也蠻招主子喜歡,只是有時看見危險,出於盡忠職守,免不了整晚狂吠,攪亂了皇帝的春夢,結果招來一頓棒殺。
維護皇帝,忠於皇權,是忠臣之本分。如果有人膽敢和皇帝作對,想要終結皇權體制,估計他們會挺身而出,伸張「皇」義。如果忠臣以百姓為中心,忠於民權,那是典型的貳臣、逆臣。此等事情,忠臣們必定不會幹的。食君之祿,忠君之事,若是食君之祿,「悖君」之事,豈是忠臣所為?
皇帝是皇權的代表,是民權之死敵、民主之天敵。只要有皇帝,百姓肯定民不聊生;只要有皇權,國家肯定一團稀糟。一些人以為,朝廷出現幾個忠臣,自己就能由臣民變成公民,國家就能由落後走向富強,無異於痴人說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