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遼瀋大戰中,是哪兩個人最終促使林彪下定了打錦州的決心?

遼瀋大戰中,是哪兩個人最終促使林彪下定了打錦州的決心?

1945年8月,抗日戰爭結束,10月31日,中央成立東北人民自治軍,任命林彪為總司令,次年6月16日,又以林彪為東北局書記、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兼政委,為東北軍事工作、黨政工作的第一把手。

做這樣的安排,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林彪有統領千軍萬馬的指揮才能;二,有豐富的軍事鬥爭經驗;三,在軍隊中有很高的威望;四,立過赫赫戰功。

毛主席說,安排林彪到東北主持全面工作,是「受任於亂軍之際,奉命於艱難之間。只有林彪去了才可以把東北的黨、政、軍、民各方面統一起來。」

當時,毛主席對於東北地區的戰略構想是:「封閉蔣軍在東北加以各個殲滅。」

林彪在1947年6月以兩個縱隊加一個師的兵力強攻四平,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第一次對牢固設防的大中城市進行攻堅,我軍兵力兩倍於敵四平兵力,但血戰17天,傷亡了8000人,好不容易拿下了佔領四平城區四分之三,杜聿明的增援部隊卻來了,且孫立人和廖耀湘也已經開始南北對進,對我軍形成包圍之勢。

由此,攻打四平之戰功虧一簣,我軍不得不撤出戰鬥。

此次攻堅失利,林彪對進攻國民黨軍集結重兵的大城市留下了陰影。

遼瀋戰役前夕,在東北的國民黨軍已將兵力分集在長春、瀋陽、錦州3個孤立的城市中。其中,東北「剿總」總司令衛立煌指揮著瀋陽及其周圍本溪、撫順、鐵嶺、新民地區的30萬人;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第一兵團司令官鄭洞國率領有10萬人坐鎮長春;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錦州指揮所主任則范漢傑率領15萬人坐鎮錦州、錦西。

無論是瀋陽還是長春、兩錦(錦州、錦西),都比四平更堅固,兵力更多,更難打。

林彪打算集中兵力攻打相對薄弱的長春,而且,通過打長春,可以吸引瀋陽的衛立煌來援,到時以圍城打援手段來殲滅來援之敵,為接下來打瀋陽打基礎。

毛主席考慮到解放軍尚缺乏打堅固設防的大城市的經驗,而打長春正可以取得這方面的經驗,表示同意。

5月24日,林彪發動了攻打長春的戰鬥,攻城歷時一晝夜,殲敵五千人,但我軍也付出了損失兩千戰士的沉重代價。

首戰失利,林彪接下來準備對長春之敵進行長圍久困,靜候來自瀋陽的援敵。

但是,狡詐奸滑的衛立煌死活不上鉤,不管長春這邊打得怎麼天昏地黑,愣是不肯露頭。

由此,不利於我軍的態勢形成:一方面攻不下長春,另一方面又無援可打,而東北我軍主力被牽制在長春地區,正好符合蔣介石用一座孤城「箝制共軍大批主力南下」的意圖。

為擺脫困境,林彪不得不準備南下作戰。

1948年7月20日,林彪和羅榮桓、劉亞樓致電中央軍委,提出:「最近東北局常委重新討論了行動問題,大家均認為我軍仍以南下作戰為好,不宜勉強和被動地攻長春。」

7月30日,中央軍委指出,東北野戰軍應攻取錦州,殲滅范漢傑集團。

毛主席一直就持先取錦州之意,因為只要攻克了錦州,就切斷東北與華北聯繫,才能扼緊國民黨軍的「脖子」,實現「封閉蔣軍在東北加以各個殲滅」的戰略構想,將東北國民黨軍全部封閉,就地殲滅。

應該說,這是一個立意高遠的戰略部署,是大戰役中的神來之筆!

林彪總體上是贊同毛主席的戰略構想的,但他不支持關閉東北大門,認為「只需抓住吉林、長春之敵,國民黨東北軍隊也難下撤離東北的決心」。也就是說林彪想採用的是「拖尾巴」的辦法。

因此,林彪在8月2日提出的南下作戰計劃是打算繞過錦州,攻取義縣、錦西、綏中、興城、山海關,入關攻打一些小據點。

顯然,對於中央軍委提出攻取錦州的意見,林彪的熱情不是很高,信心也不是很足,畢竟,攻打四平和長春失利留下了後遺症。

9月3日,在聽說國民黨軍在葫蘆島增兵4個師後,他又改變了南下的計劃,想繼續攻打長春。

為此,他把洪學智、劉其人等人找來討論,詢問道:「對於我軍下一步的行動,你們有什麼想法,繼續打長春怎麼樣?」

洪學智根據實際情況分析說:「長春工事比較堅固,有兩個軍堅守。我們要打起碼得上四個縱隊。戰法就採取大分割辦法,先把敵人的配系打亂。敵人每個連有四門六炮,輕火器、重火器很強。敵人在市區建有很多群堡和建築物,我軍需要有對付敵人群堡的辦法。」

洪學智曾在擔任六縱副司令員時成功打下了敵人重兵把守的鞍山,林彪因此問他:「你們六縱打下了鞍山,在鞍山,你們是怎麼破壞敵人群堡的?」

洪學智如實回答:「我們吸取了攻打四平的教訓,人人學會了爆破。每個連、每個排、每個班都能爆破,隨時可組織大爆破隊,進行連續爆破。打鞍山證明,連續爆破是對付敵人群堡的好辦法。」

林彪大感興趣,向他詳細問了許多細節,接著問:「如果不打長春,改打瀋陽怎麼樣?」

洪學智搖頭說:「瀋陽地區有好幾個軍,我們殲滅瀋陽敵人的條件不成熟。等把長春、錦州兩個點拿掉,把部隊集中到瀋陽周圍再打會好一些。」

林彪由此進入正題:「瀋陽、長春、錦州三個點,你們認為先打哪裡好?」

洪學智不假思索地答:「錦州是最弱的一個,兵力少,工事不堅固,鋼筋水泥的房子少。錦州被我們拿下後,長春、瀋陽就孤立了。我們不打,困也能困死它。長春、瀋陽的機場,我們用炮火能夠控制。」

林彪有點不以為然地說:「錦州也是一塊硬骨頭啊。」

洪學智解釋說:「鬼子在長春建了許多水泥建築。錦州比長春差遠了。我到錦州一帶看過,錦州大型建築少,水泥建築更少。而且,打下了錦州,長春和瀋陽的敵人就成了瓮中之鱉了。」

洪學智後來回憶說:「林彪與我和劉其人就這樣討論了三個半天。他對我的意見一概不置可否。」

但這一番討論過後,林彪終於決定執行中央軍委的意見,制訂下了攻打錦州的作戰計劃。

錦州城四周有高4米寬2米的城牆,沿牆每50米有一鋼筋水泥碉堡或木質結構火力發射點;城外有深3米寬5米的護城壕,壕內外均設有各種障礙。城外築有很多堅固據點,稱得上是「固若金湯」,國民黨軍自稱為「小馬奇諾防線」。

10月2日,在兵臨錦州城下、戰役即將打響之際,林彪始終覺得自己還是沒有必勝的把握,攻錦州的決心再度動搖,遂於當晚8時給中央軍委發出加急電報,要求回師打長春。

羅榮桓從參謀長劉亞樓口中得知這一這個消息,不由得臉色大變,怒吼道:「真是亂彈琴!」氣呼呼地打林彪論理。

2縱司令員劉震將軍也非常焦急,主動向林彪請纓,說:「這是毛主席和中央軍委的命令,我們怎麼可以隨意更改?就讓我的2縱打,保證把錦州打下來!」

在羅榮桓的勸告和劉震的保證下,林彪最終堅定了打錦州的決心,安排劉震和韓先楚分別率領2縱和3縱擔任主攻,從西北方向錦州發起總攻。

從10月10日至10月13日,2縱將錦州城西北外圍據點全拔掉。

1948年10月14日,上午10時整,東北野戰軍對錦州城各突破口發起全線總攻。劉震親自指揮配屬的炮縱兩個團和2縱炮兵團實施炮火攻擊,一時間,萬炮齊發,驚天動地。等一排排炮彈發射出去後,錦州之敵的城防工事幾乎被摧毀殆盡了。緊接著,劉震率領2縱、韓先楚率領3縱並肩向錦州發起總攻。

經過31個小時的激戰,2縱共殲敵1.52萬餘人,繳獲各種火炮137門、各種槍支6200支、汽車49輛、裝甲車6輛,為後續部隊打開了一條通路,順利攻克錦州,俘獲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錦州指揮所主任范漢傑。

此役結束,遼瀋戰役的勝局已初步奠定。毛主席特別來電褒獎劉震將軍,稱他是解放軍的「炮神」司令。

1955年,劉震被授予上將軍銜。授銜時,毛主席握著他的手說:「你這個炮神不簡單喲,林彪不敢打的仗你敢打!」

至於羅榮桓在「戰錦」中的功勞,毛主席在1963年寫下的《吊羅榮桓同志》一詩是這樣表達的:「長征不是難堪日,戰錦方為大問題」。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浪漫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浪漫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