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個為衚衕里的大爺大媽孩子們。設計公共浴室兒童圖書館的建築師,獲得了阿爾瓦·阿爾托獎,此前獲獎的唯一一個亞洲人,是安藤忠雄

這個為衚衕里的大爺大媽孩子們。設計公共浴室兒童圖書館的建築師,獲得了阿爾瓦·阿爾托獎,此前獲獎的唯一一個亞洲人,是安藤忠雄

GIF/207K

GIF/831K

這周,張軻獲得了2017年的阿爾瓦·阿爾托獎,這是被稱為「普利茲克風向標」的獎項。50年來只頒給過名副其實的13個建築師,此前獲獎的唯一一個亞洲人,是安藤忠雄。

張軻是大家口中的學霸,清華建築本碩、哈佛建築學碩士。他卻放棄美國各大建築所的高薪,回國創業。不走商業路線,做的是最簡單樸素的公共建築,比如衚衕里的公共浴室和圖書館。

公共浴室

兒童圖書館

社區中心

北京的四合院,四面圍合,形態成方,代表了古代人們對於團圓美好、安定家庭的願景。四合院中會有幾個不同的家庭,共用一個中心庭院,及一些公共設施,在平日里,互幫互助,形成一個大家庭。這種建築體系,和現在一家一戶的單元式獨立主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微衚衕

「微衚衕」是張軻的「標準營造」團隊在大柵欄楊梅竹斜街進行的一次建造實驗,打破了傳統衚衕空間的局限。他通過建築空間的分布,以及形態上的凹凸,激勵居住在此的人們,走出空間上的束縛,來增進人與人之間的直接交流。

這不僅僅是對於一間民宿設計中的空間利用、人們行為導向的一種思考,更是對於四合院精髓的表達。

除此之外,在材料的選擇上,外立面使用水泥,使得建築在衚衕中脫穎而出;而內部主廳的天花板、屋頂則是採用四合院的木質結構,和周邊建築產生呼應。

提升和改善衚衕空間的生活條件是微衚衕的設計核心之一。現代中央空調系統服務整個主體建築的同時,房間中都布置了地暖,這使得即使在寒冷的北京冬季,使用者都可以在舒適的建築室內環境中,透過整體透明的房間立面,欣賞戶外景緻。建築屋頂設計了三個可機械控制開啟的天窗,每個房間側面也設置了開啟扇,由此保證了建築室內的自然通風。

上周想開揭秘,我們會在西打磨廠街開設自己的第一個《線下空間》,正是在衚衕里,於是我問張軻:「最初是怎麼開始接觸到衚衕改造項目的?」

張軻:「最初是大柵欄項目的一個民宿設計,用楊梅竹斜街53號院來做研究。2011年2012年都在研究策略性的這些院落如何整合,使人們可以穿過衚衕里院落的同時,還保留其獨立性。在其中的探討中,嘗試過民宿、劇院、餐廳等多種形式。2013年的時候,決定以其中的一部分作為實驗呈現。」

「衚衕與普通住宅在建築設計方面最大的區別是什麼?在這個改建項目中最棘手的問題是什麼?」

張軻:在過去的二三十年,開發商希望挖平城市肌理的可延續性;政府主導恢復成100年前,例如前門一條街;把衚衕作為背景,來做出很獨特,跳出來的作品。但同時需要考慮,對市區的居民或者對於老百姓們,會不會吸引他們留下來,騰退,疏解。舊城更新,疏解會對衚衕物理上進行摧毀,更會導致對老北京草根文化的斷片。

當然在過程當中,也會和鄰里進行各種問題的處理和溝通。但是,我並不認為這是件壞事。比如這個項目中的布局以及窗戶的位置,都根據鄰居的要求多多少少有改變。而這些改變,有時又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鄰里提出的意見,將會成為設計的一部分,增加設計的豐富性。最後成為一個在舊的外殼中生長出來的新的軀體。

微雜院

茶兒衚衕8號「微雜院」是張軻帶領的「標準營造」團隊繼「微衚衕」之後,再一次探討雜院共生」新模式。

如何與居民「共生」、「成長」,是「微雜院」面臨的一大挑戰。考慮到加建部分騰退後可能會被再次佔用,現存的違章建築被重新設計。而違建空間則還原為公共空間。

初期時,「微雜院」聘用了本地居民擔任門衛。二期則打算建造公共浴室,為居民提供更多福利。

「微雜院」目前已有建成的項目包括兒童圖書館與藝術空間。據了解,項目將用於兒童藝術教育的公益項目。

上述的作品無論是風格還是外形

都不太主流

這是張珂特意要在創作中,保有自己最大的主動權。「我認為,中國最大的問題在於客戶太把自己當回事,缺乏對設計的這項工作的尊敬。」

張軻設計的位於西藏的娘歐碼頭,以及遊客中心

不可否認,沒有一個專業像建築學那樣要求學習大量的知識,把功能性和文化性融合在一個物理空間。張軻不迷戀那些看上去直接有用的東西,一直在汲取各種能量,用於和更新的東西產生共振。

「最終影響結果的那部分和專業沒有直接關係,就如同一個寫作者,文字的好壞和文字是否漂亮無關,而是由你的境界決定的。」他說。張軻審慎地拒絕過沒有相同價值觀的「甲方」,也正面看待每一件作品裡的不完美。不管如何,那些不靠譜的想法,不具體的概念,在歷經痛苦掙扎後,從無到有,變成一種真實的存在,會帶來一種不容抗拒的滿足感。

而對於張軻來說,建築的魅力在於不斷從虛構到現實。他認為,「建築得想像一個空間,就和寫小說虛構一個角色一樣。」

所以他把工作室取名為「標準營造」,也是表達不隨波逐流,不受標籤束縛的個性。中國建築師的年輕一代,他們中的大多數成長於改革的70年代,生於一個革新的時代,改變,或此成為這一代人的使命。

張軻

1970年生於安徽。1996年獲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建築與城市規劃碩士,1998年哈佛大學建築學碩士,主要從事建築設計、景觀設計、城市設計及產品設計。1999年於紐約參與創辦標準營造建築事務所。2001年回國將事務所工作重點放在國內。代表作品北京明城牆遺址公園;陽朔商業小街坊;雅魯藏布江小碼頭,林芝尼洋河谷遊客接待站等。曾獲2011年度國際石造建築獎、WA中國建築優勝獎、中國建築傳媒獎。大型概念藝本裝置「山居」於2012年在米蘭設計周展出。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想開一個店 的精彩文章:

這麼萌的食物,當然要讓手機先吃啊
超級乾貨再度來襲:從無人知曉到網紅店鋪,只有這四個小時
這次我們約到了一位全球無時差辦公的名模,聽她講述:如何在宇宙中心開一家花店
「千禧粉」病毒蔓延街道,這些店鋪都開成了粉紅色!

TAG:想開一個店 |